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04-07 19:47高文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前导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高文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满足这一教学需求,教师需要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通过设置教学疑问、组织合作探究、丰富情感体验、构建多元评价等方式,有效加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全面实现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综合发展。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更多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另外,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关注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更是多的是要学生以史为鉴,通过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对现在和未来做出最合理的规划,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历史事件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三观态度,逐渐实现自身的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设置教学疑问,开展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前导入中设置教学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应用已知的历史知识和经验,学习和了解教学新内容,并在独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抽象历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前导入环节中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如“海峡两岸的关系如何?近年来有什么进展?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一国两制’的政策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国家又是怎样实现这一政策的呢?”等,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索,加深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历史背景的了解,以及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历史影响和意义的掌握,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组织合作探究,开展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倡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有效交流,思维观点在摩擦、碰撞的过程中进行拆解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历史知识和理念,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能力等。为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及素养,全面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岳麓版高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相关的历史资料,并通过史料实证向学生阐述邓小平同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等,然后让学生对“一国两制”治国方针的形成原因、历史意义、实时策略等进行合作探讨,最后以台湾问题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以下近代史中关于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资料,坚定学生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信念。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内容,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丰富情感体验,深化历史素养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基础要素。为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真谛,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感悟与感触,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深化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制作直观形象的教学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构建多元评价,提升核心素养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单方面侧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严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及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现状,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级体系,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等形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从而能够在加强学生历史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爱国情怀等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态度,有效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前导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一种S模式ADS-B前导脉冲检测方法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代移动通信随机接入前导方案优化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提高WIAN前导码检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