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与“欣赏”的握手
——探究赏识教育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2020-04-07 19:47潘海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赏识美术作品初中生

潘海洪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初中生也不例外。通过指导学生欣赏、品鉴美术作品,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张扬学生敢于评判的个性,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这就是我们实施初中美术赏识教育的初衷。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不再需要在单一文化知识领域有所发展的人,而需要更多全面、多元健康发展的人。美术欣赏就是多元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立足于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尝试将赏识教育进行美术学科的融合,希望可以对同仁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一、初识“赏识”——赏识教育的应用价值

1.赏识教育符合青少年想要被肯定、被认可的心理需求。罗丹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缺少的正是发现美的眼睛。”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美的存在,比如能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一些美术画作、工艺品创作者的细腻情感变化,这种独辟蹊径的欣赏能力是美的存在。另外,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逐渐养成的查找作品创作背景的好习惯,这也是一种美的体现。而这些就是我们实施赏识教育的价值所在,因为通过肯定学生的这些能力和素质,可以让他们在美术欣赏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2.赏识教育可以强化美术教师师德建设,展示教育的“阳光”一面。卡耐基认为:“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通过称赞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之处,可以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念,而与此同时,更展示出美术教师温暖、温馨的一面,推进学校美术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3.赏识教育是落实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摒除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另外,素质教育也再次从综合育人的角度,明确了培养学生德智音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对此实施美术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双“赏”握手——赏识教育与美术欣赏的融合

1.赏识学生逐渐养成的良好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教师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实施鼓励、激励和赞扬,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美术欣赏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苍松翠柏”内容时,从教材中给出的几组中国画写意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满的中国风,苍松翠柏在我国的水墨画绘画中独具一风,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贤士都曾临摹过松柏的英姿,比如齐白石的《柏寿图》以及潘天寿的《松石图》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赏识学生做出的独特评判,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比如,在笔者展示了作品《松石图》并且简介了作者潘天寿的一些生平经历和创作年代,然后倾听学生的个性化品鉴意见,如一位学生如此道来:“作者潘天寿创作《松石图》时的时间为1960 年,那时他已经63 岁了,在我的想象中应当是一位白发老翁,并且气力不足,但是从他的运笔和绘画的气势来看,他的身体依旧非常棒,线条在勾勒的时候果敢有力,但又多了一分年长者应有的含蓄和沉着,整体显得外柔内刚,强悍而又不失坚韧。”笔者听到这里连同其他的学生一起给他鼓起了掌声,肯定了他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学习成果,也让其他学生信心倍增。

2.赏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观点差异

实施美术学科赏识教育,还要尊重学生学习能力、观念和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位学生在美术欣赏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们很有可能在欣赏同一幅美术作品时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要赏识学生独特的见解,而不应当以单纯的对、错为学生的评价做判断。比如,在指导学生做课外拓展美术欣赏活动时,笔者展示了我国优秀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这是我国现存的一幅保存非常完整,而且构思十分巧妙,美术功底十分精湛的艺术作品,其美术鉴赏价值非常高。画面中记录了北宋时期各行各业人员的从业繁荣景象,它的长度达到五米多,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指导学生欣赏这幅画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鉴赏,有的负责搜集有关作品的创作者——张择端的生平经历,有的负责分析画面中的人物,有的负责分析画面中的景物,透过这表面的繁荣,看画面背后隐藏的“忧患”。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繁华仅仅是表象,潜藏的风险才是本质,看画和做人也是一样,不能只看到表象,还应当通过表象分析问题找到原因。不得不说,这位学生的观点十分独到,展示了其高度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们教师应当赏识的好品质。

3.赏识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提出的问题

有时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看似非常平凡,但是经过细致的推敲之后,也会得到一些新的理解。比如,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每个人都会知道苹果熟透了之后就会自然而坠落,但是细心的牛顿就对这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下而不是向上升?”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从而成为了经典力学奠基人。所以,在初中美术欣赏中,我们不要盲目给某位学生提出的问题下“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而是要赏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以问题为基础,看其他学生是否有新的解题思路,让思维逐渐开放,让交流没有隔膜,如此,在师生的相互密切交流和互动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是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指导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欣赏和表现欲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概括了几点美术赏识教育渗透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教师看到更多学生的美术学习闪光点,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赏识美术作品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美术作品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美术作品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