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
——谈历史教师的教育使命

2020-04-07 19:4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事实历史学笔者

姜 冲

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即思考历史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历史教师的教育使命是什么?笔者认为,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认清以下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历史——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

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传统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历史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增加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了解,还有利于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想要对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发展性有最直观和最准确的认识,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运用正确的历史知识开展历史研究,这是新课改后初中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时非常有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关于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眼界。

在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课堂上,笔者会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历史?”简单地说,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也有专家提道:“历史是保存和记录下的客观世界的实际存在,并且是一去不复返的存在。”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必须要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这种真实的历史存在,为学生还原历史本来的样子。”在《2011 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传授正确的历史事实应该是历史教师摆在第一位的、最基本的教育使命。不能说学生从初中毕了业,对人类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的发展依然懵懂无知,那就失去了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历史课程的最起码的意义。此外,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事实的掌握也不能只停留在初中教材中介绍的这些历史知识的水平,而至少要掌握世界通史、中国通史等历史知识,这是作为历史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正确传授历史事实的基本保证。

二、什么是历史学——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什么是历史学?笔者的理解是,要在历史课堂上帮助学生挖掘出历史事实背后的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在笔者的课堂上笔者很喜欢设计一些思考题和讨论题,喜欢问“为什么?”,用“开放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对历史产生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在讨论甚至辩论中引发学生之间历史观点的碰撞,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一系列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总结和提升。除此之外,笔者还喜欢在课堂上多问学生历史对他们的“启示”、对时代的“启迪”,借此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笔者认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是历史对现实社会而言的最大意义,就像人们常说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仿佛是历史的重演”,如果在弄清楚历史事实的同时还能分析、理解历史的“启示”“启迪”,历史就从过去来到了现实,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历史,而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了。此外,在关于什么是“历史学”的教学中,会涉及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深挖一段历史发生的根本原因时,辅助真实的史料或历史述评性的文字,串联起历史发展的线索,就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答案。再比如,在理解一个事件的历史影响或现实意义时,就必须置身于不同的历史时空中去理解和感悟。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中一种很重要的教育归宿,是“历史学”赋予历史教师的教育使命。

三、什么是历史教育——培养积极的历史情感价值观

虽然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也属于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但在这里笔者要把它单独拿出来阐述,因为这是关系到“什么是历史教育”的根本问题——“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目标和最终目标(当然笔者把这部分定义为最基本的目标),而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是什么?笔者认为是“认同”和“热爱”,尤其是对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认同与热爱。周恩来有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很多学生都知道,都能背下来,但是否等于真正理解了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呢?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就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真正明白读书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再比如,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其中那一句“少年强则国强”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句子,理解这一句的深刻内涵又哪能离开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呢?不学习历史,就不会明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道路是多么的曲折;不学习历史,就不会明白共和国发展至今,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多么的令人自豪;不学习历史,就不会深刻体会到今时今日国家的和平与人民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值得珍惜;不学习历史,就不会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到的“自由”“平等”“民主”“富强”等价值观念的由来和内涵。“爱党爱国爱人民”不是写在中学生守则里的一句空洞的话语,这种情感价值观应该是油然而生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只有学习了历史,接受了历史教育,才会真正产生这种情感。而笔者认为,这就是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育的最高使命。

总之,在国家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今天,历史学科教育必然要承担起教导学生知晓人类发展历史、热爱党和国家、坚持唯物史观、重视革命传统、认同中华民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使命,必然要承担起培育当代青少年立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使命。这既是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更是每一名历史教师的使命。

猜你喜欢
历史事实历史学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历史理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历史学
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教学反思
性能相差达32%
论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军事历史学的形成及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