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职业体验为特色的学校劳动课程

2020-04-07 03:48张耀奇
关键词:劳动课程

张耀奇

摘 要: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重视劳动教育,这为我们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将更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我校开设了以学生职业体验为特色的劳动课程,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进入大学、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体验;劳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05-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教育大会上强调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并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当今的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社会不重视教育,劳动不知不觉逐渐远离了青少年,淡出了学校教育。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先进,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造成了许多孩子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识缺乏,劳动能力低下。学校对学生学业过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重,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孩子休息日都忙于进补习班、培训班,很少有空余的时间来参与劳动。有些学校轰轰烈烈地追求素质教育,而这些教育往往是学生的艺体特长、演讲辩论、学科竞赛,很少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育的重要内容。

其实劳动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提升人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作用。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在第一阶段,学生知识表明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在晓庄学校,陶行知先生强调师生要“有农人的身手”,劳动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提高能力。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和实践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不能缺少劳动教育。劳动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综合能力。学校中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像劳动一样对人的综合素养有全面的提升作用。就品格层面而言,劳动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沉稳踏实的作风。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能体会到艰辛和乐趣。就身体素养而言,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就学习品质而言,能够培养人的专注、细心、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本身就是一種综合学习。总之,劳动对于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从事某种职业,中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会对他们的未来职业成功产生极大的影响。

近几年,为了贯彻习总书记“劳动育人”的思想,不少学校开始进行劳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由于刚刚开始尝试,因此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劳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劳动场馆等;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劳动内容不感兴趣。我们认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从事一些体力劳动,随意地安排一些劳动内容。学校劳动教育必须有顶层设计,必须有适合学生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劳动课程必须有全面的思考和规划,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一项综合工程。

普通高中开设劳动课程,不能光凭概念和想象设计课程内容,一定要结合社会实际,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因此,学校要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思考。首先是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需求;其次是课程资源的调查分析;再次是研究论证,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最后是思考课程实施的路径及评价。为此,我们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比较分析、综合论证的工作。以设计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劳动课程。

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学习国外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结合我校学生和实际情况,我们选择的路径是,通过建设以学生职业体验为特色的劳动课程,把学生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相结合,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更准确的了解自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职业工作内容,让学生逐步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为今后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做准备。

我校把劳动课程与学生的职业体验结合起来,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从劳动育人的角度来考虑。高中生的劳动课程不能仅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应该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较为复杂的劳动,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同时,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如果学生在学校劳动课程中对科技劳动产生兴趣,从而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较清醒的认识,那就更增加了劳动课程的价值。另外,我校处于苏南,附近有许多高新企业和高职院校,可以为学校开设劳动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此,我们与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就开设劳动课程进行了友好交流,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是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校开设职业体验式的劳动课程,为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提供了新的路径。近年来,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越来越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江苏省教育厅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各高中全面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厅的文件要求,我省许多高中开设了有关职业生涯的指导课程。但大多数学校还仅仅停留在开设讲座阶段,学生对社会各种职业并不十分了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不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进行体验和思考。我们学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体验的劳动课程,可以让学生提高对劳动实践的认识,亲身感受职业劳动辛苦与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有关职业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从去年开始,学校对开设劳动课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本学年高一开始,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职业认知、职业倾向作了调研,同时让同学对学校拟开设的劳动课程内容进行评价选择,了解学生的需求。随后,我校对本地区相关的高职院校和高新企业进行了走访交流,并与有兴趣的高校与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最后,我们根据学生的总体需求和现有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确定了课程的内容,并具体设计建设了学校劳动课程场馆。

学校的劳动课程场馆是专门利用一层教学楼七间教室改造而成,分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型设计、制陶工艺、动漫制作、烹饪艺术和3D打印等七个劳动课程工作室。每一个工作室都有相关的专业设备和工具,供教学和学生操作使用。场馆还开辟了一个校园小农场,用来开设园艺栽培课程。劳动课程教师主要聘请高职院校的有关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师参与和配合,主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学校开设职业体验类课程分为高一高二两个阶段,主要是安排在学生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时间。高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选择参与劳动课程的项目。一般一个项目时间为一到二个月,结束后可以参加另一个项目。到高二,学生基本上选择一个项目,并要完整地参与整个项目过程,亲手设计和制作产品。例如工艺模型,学生必须经历从设计到加工到最后完成产品的整个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会对这种劳动有了较为全面的認识,对此类职业劳动就会有了初步的体验。

从学校已经开设的劳动课程来看,学生对职业体验式的劳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设计最终成为作品时,从心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由于学校的劳动课程做到了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与学生兴趣结合,与学生未来发展结合,因此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积极性很高。在参加劳动课程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劳动技能,提升了综合素质,而且对相关职业有了初步的体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也有更清晰的认识。

限于场地条件,学校暂时不能开设而又有比较多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例如电子商务、服装设计、制药工程等,我们准备与高职院校或企业合作,让学校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到高校或企业去上课。这种到高校或企业去上课,不等同于一般的参观学习,走马观花,而是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进行职业体验。这样,我们学校就形成了校内外结合的职业体验式劳动课程的体系。

陆游在《冬夜》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完全可以借用到我们学校的劳动课程中来。劳动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躬行”的机会,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我们相信,随着我校劳动课程的不断深入,这门没有统一考试的课程一定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以职业体验为特色的劳动课程是我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劳动育人思想的一种新的尝试。我们要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多作贡献。

(作者单位: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213000)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