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为例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2020-04-07 03:50邵庆钰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肥胖运动

邵庆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儿童肥胖超重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肥胖超重儿童的基数越来越庞大。超重肥胖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问题,更会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埋下不可避免的祸根。国务院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指出要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这其中就包括儿童青少年人群。所以本文旨在讨论针对我国目前所面对的严峻形势,应该如何积极应对,以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肥胖  儿童青少年  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b)-0014-02

1  肥胖的定义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1.1 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多种因素并发的全身性疾病,分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2种。腹部型肥胖又称为向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其脂肪细胞多沉积在腹部,四肢较为纤细,多以男性为主。臀部型肥胖又称非向心型肥胖或外周型肥胖,脂肪细胞多沉积在臀部及大腿,此类肥胖多以女性为主。

1.2 肥胖的危害

肥胖症可以通过脂肪细胞分泌的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引起全身几乎所有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性异常和病理性变化,最终影响身体健康。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肥胖带来的不仅是身体形态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它能增加一些非传染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年轻化,并危害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脂肪大量堆积也会造成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负担加重,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并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

2  我国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教育部2010年、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的检出率呈现持续增加的形式。2010年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增长幅度与2005年相比为10%左右。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比2005年分别增加1.56、1.20、2.59、3.42个百分点。而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在2018年12月进行的为期1个月的北京市小学生体质测试中,对海淀区6所小学1~6年级共计7064(其中男生3654人,女生3410人)名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及身体形态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身体形态指标,即身高、体重、胸三维;身体素质指标,即悠悠跑、十字转身象限跳、后抛实心球。利用身高体重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出所测试学生的BMI指数,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个简单的筛查,标准如表1。

根据上述标准及对现有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7~8岁的超重儿童约占该年龄段的0.87%,8~9岁超重的儿童约占该年龄段的0.98%,9~10岁超重儿童约占该年龄段的1.97%,10~11岁超重肥胖儿童约占该年龄段的0.85%。目前仅北京市海淀区的6所小学测试的所有小学生的所得数据显示,几乎达到每100名同年龄段儿童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儿童。而我国学龄儿童的群体基数庞大,如对此情况不加以干预控制,以达到控制儿童青少年体重的快速增长,中国肥胖超重儿童的比例将还会持续增高,肥胖症将会给这些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及身体发育带来不可预计的伤害。

3  运动处方的制定

3.1 运动强度的确定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长时间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有效地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相关研究实验证实,肥胖儿童的肥胖度与运动能力成反比关系,肥胖患儿童青少年每次可进行中等或稍大强度的45~90min的有氧运动,超重儿童青少年保持每次在45~60min的有氧运动即可,每周进行3~5次运动,可以有效控制体重。

3.2 运动形式的选择

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心理发育特点,在针对儿童青少年制定运动处方时,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大强度的无氧运动。运动形式以多关节大肌群参与的全身性运动为主,以自重运动为辅,如跑、跳、爬,这类运动被证实在相同的时间内能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时也可加入一些时下最为流行的HIIT运动,这一运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同时耗时短,有间歇时间,动作不断变化有新鲜感,练习形式多样化,肥胖患者有相对休息的时间,容易坚持,也更为符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的特点。

在进行正式运动干预前的准备激活及运动后的放松整理同样重要,运动前激活相应的肌肉群使之在随后的运动中肌纤维的募集程度更高,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在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可以帮助儿童青少年减少因运动所造成的乳酸堆积,减少运动后的不适感,使儿童青少年更愿意坚持运动。

参考文献

[1] 刘爽,刘文利.超重和肥胖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8):735-740.

[2] 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動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6):4-12.

[3] 李蕾,戚一峰,郭黎,等.运动减肥中运动强度确定依据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50-53.

[4]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97-102.

猜你喜欢
肥胖运动
不正经运动范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