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0-04-07 03:50符佳敏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村金融

【摘 要】 近年来,农民收入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农村金融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具,二者间的关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基于地方层面较为少见。 基于此,本文选择陕西省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民收入 生产函数模型

一 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大国,尽管经济不断发展,第二、三产业不断发展,但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和人民非常关注的问题。2020年之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地区是重点攻坚区域。解决三农问题,其实就是要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了,才能保证农业投资得到持续,才能确保社会保持稳定状态。但是,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是水平低,增速慢,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差距却在不断地扩大。要想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需要扩大农村资金供给量,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的金融机构资金流失,“三农”发展得不到有效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收窄等等,总之,农村金融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资源配置效应。

陕西地处西北,一直以来是农业大省,截至2018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864.4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618.02万人,占比41.87%。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985年和2017年分别为295.26元、10265.00元。在收入来源方面,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一直比工资性收入占比高,在2011年工资性收入占比第一次反超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成为第一大主要收入来源。财产性净收入代表着一户农民的富裕程度,它的变化却不大,其所占比例一直在5%以内徘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省农民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与城镇相比,其数值仍然较小,故我省农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把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作为两个变量,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为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也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提供金融途径作参考。

二 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2.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2.1.1指标选取

(一)农民收入指标(用Y表示)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经验,使用官方的统计口径,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农民收入水平。2012年之前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口径,2012年之后采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口径。

(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指标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后,本文选取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

1.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用X1表示)

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时有以下两种方式:①是農村贷款与第一产业GDP的比值,②是农村存款农村贷款与第一产业GDP的比值。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把农村金融发展规模量化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贷款/第一产业GDP。

2.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用X2表示)

农村金融机构把农村的储蓄存款转化为农村地区的贷款,体现了金融机构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把农村金融发展效率量化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农村贷款/农村存款。

3.农村金融发展结构(用X3表示)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较大。农村金融对乡镇企业和农业的支持情况分别反映为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和农业贷款余额,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把农村金融发展效率量化为:农村金融发展结构=乡镇企业贷款/农村贷款余额。

(三)控制变量

1.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用X4表示)

在众多农村投资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的生产活动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本文借鉴温涛等人的观点,选取的控制变量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GDP来代表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2. 财政支农力度(用X5表示)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也会影响农民的收入,本文借鉴孙玉奎、周诺亚、李丕东的指标测度,选取的控制变量为:财政支农力度=财政支农支出/财政支出总额来衡量陕西省财政支出方面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2.1.2数据来源

论文中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陕西省农村存贷款余额、乡镇企业贷款余额、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支出及财政支农额度的数据,均来源于1985至2017年的《陕西省统计年鉴》。

2.2 模型构建

本文用Y代表陕西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X2、X3分别代表规模、效率、结构,X4、X5分别代表陕西省农村投资水平、财政支农力度。陕西省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本质上符合投入-产出的关系,故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两边取对数后得:

其中,LNA为常数项,分别是五个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这五个系数的数值越大,就表示它们代表的指标,对于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Y)的影响也就越大。

2.3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过程

2.3.1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类:自相关函数检验法和单位根检验法。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如果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有单位根,那么该过程就不平稳,这样会造成回归分析过程中,出现伪回归的现象。使用Eviews7.2软件,分别对六个序列LNY、LNX1、LNX2、LNX3、LNX4、LNX5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得出以上六个序列的P值都大于5%,接受原假设,即这六个序列存在单位根,且都是不平稳序列。接着对这六个序列的差分序列DLNY、DLNX1、DLNX2、DLNX3、DLNX4、DLNX5进行单位根检验,在5%的置信水平下,它们的P值都小于5%,则拒绝原假设。因此这六个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3.2协整检验

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协整分析对于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区别真实回归与伪回归的有效方法。

接下来对LNY、LNX1、LNX2、LNX3、LNX4、LNX5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由表4-8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原假设协整关系个数为0个的特征根为0.86,迹统计量为150.15,5%临界值为95.75,概率值为0.0000,这就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拒绝了原假设,也就是说各个变量之间是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协整关系个数最多1个的特征值为0.75,其迹统计量为90.20,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拒绝了原假设,即变量间最多存在1个协整关系;原假设协整关系个数最多2個的特征值为0.52,其迹统计量为46.74,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接受了原假设,即变量间最多有2个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农民人均收入、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财政支农力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标准化的协整系数如下:

变量间的协整方程为:

Lny=5.75lnx1+0.43lnx2+4.53lnx3-13.1lnx4+7.38lnx5

从长期来看,1985年至2017年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相互影响。其中农村金融规模每变动一个单位,会引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75个单位;农村金融效率每变动一个单位,会引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43个单位;农村金融结构每变动一个单位,会引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53个单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每变动一个单位,会引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13.1个单位;财政支农力度每变动一个单位,会引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38个单位。

2.3.3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上述协整检验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揭示这个六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以及长期与短期之间的修正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由误差修正模型可知,上一期陕西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单位,引起本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0.209个单位,这一结果也符合正常的逻辑关系,上一期农民收入的增加,必定引起本期农民加大投入,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投入的增加必定引起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上一期金融发展规模增长1个单位,引起本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0.04个单位。农村金融结构在此论文中的的表达式是乡镇企业贷款/农村贷款,从模型可以看出,上一期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提高1个单位,引起本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014个单位。上一期农村金融结构提高1个单位,引起本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014个单位。

三 结论及建议

3.1主要结论

通过前文对于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农民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三个

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中农村贷款的增加会促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这也符合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即通过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增多,农民的收入也就相应的得到提高。

结论二:在1985-2017年之间,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陕西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中农村贷款的增加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这也符合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

结论三: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陕西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是正向的。农村金融资金在乡镇企业和农业之间的分配是较为合理的,农村金融结构指标中如果适当提高乡镇企业的贷款额度会提高农民收入。

3.2对策建议

3.2.1 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陕西省农村的金融体系目前还较为单一,仍然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主力军,缺乏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服务也仅以存贷款为主要服务项目。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农村金融的覆盖面。首先,在发展农村金融的过程中,要侧重深化改革河陕西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引入多方金融企业和机构共同发展。例如,可以建立形式灵活的共同基金合作社等机构,或者引入正规的担保公司,以解决农民在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时抵押物不足的情况。这样,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经营将更具针对性,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立也可以避免金融市场垄断现象,进而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得到更大程度地提高。其次,扩大农村金融的规模,拓宽农业产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企业对于农业产业的投资。这既可以扩大农业发展的范围,又能够使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缓解农村劳动者的就业难题。同时为农村金融市场大力引入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同银行机构之间进行关联业务合作,并进行良性竞争。在保证金融机构的各种经营风险得到可靠控制的前提下,使陕西省农村金融体系得到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多方吸收资金,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的问题。

3.2.2 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效率

农业的高风险性使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门槛过高,农村贷款难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农村金融机构甚至不会把资金贷给乡镇企业和农民,从而导致了陕西省农村资金外流很是严重。因此,陕西省农村金融机构应在保证自身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降低对农民和乡镇企业发放贷款的门槛,提高农村金融存贷款的转化效率,以满足农村发展的资金需求。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有了充足的资金“水源”才能正常、持续、稳定地运营下去,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够生机盎然,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就能得到保障。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适应当前陕西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免城乡金融机构产生同质化经营,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导致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丧失其竞争优势。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效率,为农村企业及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3.2.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结构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乡镇企业的存在可以帮助农村中大量低边际生产率的劳动力进行部门转移,可以有效的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而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缺陷,导致乡镇企业总是很难获得优质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乡镇企业无法获得金融支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陕西省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实际发展需求是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地乡镇企业发展相对落后,缺乏资金的支持,用工工资较低,从而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本地金融机构若能够充分给予本地乡镇企业以足够的金融支持,这将会使农村金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收入起到促进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增加乡镇企业的贷款,有针对性地帮扶乡镇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对一些与农副产品相关的企业给予金融政策的优惠,例如金融机构可以开展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优惠贷款业务,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良好开展。

作者简介:符佳敏(1994-),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学生,经济学硕士,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