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点亮乡村夜晚 知识提振脱贫信心

2020-04-07 17:45
中国共青团 2020年4期
关键词:夜校团省委易地

夜校实施背景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有的民族地区尽管解放后实现了社会制度跨越,但社会文明程度依然很低;很多人不学汉语、不识汉字、不懂普通话……不少群众安于现状,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贵州既是少数民族聚集省份,又是山区地貌突出省份,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大山之中,一些地方存在不会说汉语、听不懂普通话的现象,这成为了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难点、重点、焦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细、落精、落实中央、省委决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按照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共青团要把夜校办到农村去”的指示要求,2017年8月,团贵州省委以“扶志、扶智”为主线,以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单位,以“扫盲继续教育、双语教学推广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为三项重点任务,以“宣传方针政策、学写常用汉字、推广普通话、倡导文明礼仪、职业培训、普及法律法规、讲解生活常识、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理念宣传、文体娱乐活动”为十项教学内容,在全省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成为团干部、志愿者与人民群众共同成长的舞台。

夜校总体情况

经过全面的统计汇总,截至目前,各级团组织在全省先后建成夜校304所,分布在72个县(市、区),涵盖16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累计礼聘教师和志愿者3276人,登记在册学员24075人,开展教学25182课时,培训群众301479人(次),其中68%为少数民族群众,75%年龄在30岁至55岁之间。

夜校主要做法

为确保夜校办出实效、办出特色,团省委明确对各地夜校开办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一是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构建全省工作体系

1.加强组织动员,集中工作力量。团省委成立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工作领导小组,抽调4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专班,在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建立成员联系督导的“包县、包校”制度,定期走访各夜校,与校长、老师、志愿者、学员见面,指导和帮助各地各夜校开展工作。

2.统一部署布局,形成工作共识。团省委定期召开夜校工作组织动员会,夜校工作专题会、专班工作会,下发通知,明确开办方式办法、工作标准、目标任务。建立起团省委负责总体统筹,团市(州)委负责协调督导,团县(市、区)委负责具体建设和日常管理的工作体系。

3.抓好培训指导,确保工作实效。将夜校工作纳入共青团和志愿者培训重要内容,举办工作培训会,召开工作推进会。同时,依托贵州省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项目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培训、志愿服务骨干培训、共青团干部培训等集中对各夜校校长、志愿者和老师进行培训。

4.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团省委组织各部室、直属各单位充分发挥职能和工作战线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夜校开办。团省委累计向社会筹集812.31万元资金和物资用于夜校开办。其中,接受社会捐赠物资价值510.4万元。团省委青发部引入爱心企业支持,向50所夜校捐赠价值500万元的图书。省青基会、省春晖中心在希望工程、春晖行动实施中,整合资源对夜校困难学员子女进行资助。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争取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支持46万元实施“隆善”专项基金,资助贵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项目。

5.突出考核激励,开展技能比武。将夜校工作纳入各级共青团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评先推优、培训学习、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资源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各夜校开办县。开展示范夜校评选,对20所示范夜校进行授牌并给予每所示范夜校5000元经费支持。

二是结合实际制定标准,抓好夜校建设、管理和运行

1.把夜校建到村一级和移民社区,课堂送到家门口,方便群众。夜校直接建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依托村委办公楼、村级学校、社区办公楼等现有场所进行建设,形成固定阵地。同时,不拘泥于教室,开办流动课堂,送培训进寨,送教学进家。具体建设点由各地进行申报。304所夜校分布在142个行政村和16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以当地团干部为主体,以基层服务项目志愿者为基本力量,壮大师资队伍。每所夜校由团县(市、区)委负责同志兼任夜校校长,明确2名西部计划和贵州省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不低于2名镇村干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和教学组织工作,礼聘驻村干部、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技专家、青年教师、会双语人士等各方面人士担任教师,形成“1+2+N”师资模式。

3.统一校牌标识,配套基本设施,形成有鲜明特征的专属教室。各夜校统一悬挂印有县、乡、村名的校牌,组织管理架构、管理制度、授课计划、公告栏等上墙。配备桌椅、黑白板、报刊架、书架等基础设施。鼓励创优办学条件。老百姓一眼就能认得出夜校。比如:盘州市保基乡陆家寨村对夜校进行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装饰,使夜校更具吸引力和歸属感。

三是围绕脱贫攻坚和贫困群众需求,精准组织教学

各夜校对每个学员建档立卡,建立工作台账、管理制度和学员数据库,根据对象人数、年龄、性别、民族和需求,精心配备适合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学习套餐”,利用夜间或劳作之余,每周进行授课。脱贫攻坚需要教什么,贫困群众想学什么,就教什么,上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讲解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惠民措施,下到教老百姓识字认字,购买车票,银行取钱,使用智能手机。各地在工作中探索创造出了一系列群众动员和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

夜校实施成效

夜校开办服务了党政脱贫攻坚部署、群众脱贫致富需求、广大青年志愿者投身脱贫攻坚需要。

一是老百姓学到了文化知识和生产生活技能,提振了貧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夜校以“扶志、扶智”为主线,开展了宣传方针政策、学写常用汉字、推广普通话、倡导文明礼仪、职业培训、普及法律法规、讲解生活常识、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理念宣传、文体娱乐活动等10个方面的教学,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到了脱贫政策和惠民措施,学到了文化知识、生活常识和实用技术,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动力和信心。比如: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夜校共有苗族学员65人。夜校开班后,组织当地大学生志愿者和会双语的村民为群众上课,开展教学143课时,累计培训群众3606人(次)。目前,夜校学员已能认写5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写出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会说日常汉语用语,听得懂基本的普通话。正安县安场镇瑞濠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夜校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做文章,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女童保护、社区矫正学法课堂、蔬菜种植技术、社区文明文化建设等培训,教学76课时,累计培训群众2018人次。碧江区响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姚敦花通过夜校烹饪培训找到工作,工资近4000元,她高兴地说:“通过参加夜校的技能培训,我掌握了一门生存技能。收入上去了,生活变好了。”

二是丰富了“扶志、扶智”的阵地,有力地服务了脱贫攻坚工作

夜校建到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服务对象直接面向贫困群众,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直接指向脱贫攻坚,打造了群众学习的专属课堂,是抓“扶志、扶智”工作的精准阵地。志愿者和社会各界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将文化课堂、技能培训等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形式更为灵活,针对性更强,扩大了社会参与面和动员面,成为各级党政和广大干部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好帮手。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和省委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分别刊文就夜校工作进行交流。罗甸、贵定等县委、县政府出台方案下发通知,将夜校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工作内容在全县加以推进。团黔东南州委在团省委统一建设的夜校基础上,自筹资源扩大夜校建设数量。从江县丙妹镇党委书记梁国本说:“老百姓想学习文化又没有好的方式,夜校组织村民学汉语、讲汉话、写汉字,为群众脱贫带来了知识和希望。”

三是打造了青年志愿者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志愿服务平台,让广大青年干部和志愿者学到了群众工作本领

各夜校礼聘青年教师志愿者到夜校所在乡镇参与夜校日常教学和管理,要求各县(市、区)团委负责同志兼任夜校校长,镇村干部和研究生支教团参与夜校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夜校工作,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主动思考和研究组织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不仅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了基层民情,也学到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得到了磨练成长。六枝特区月亮河乡隆茂村夜校西部计划志愿者熊丹说:“夜校为我们青年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提供了舞台,我在夜校工作中学会了群众工作方法,得到了磨练成长。”

猜你喜欢
夜校团省委易地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团省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座谈会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团省委开展“青年之声·云南”机关“十一”开放日活动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团省委启动2008年度河南省青年文明号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