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不是想贴就贴

2020-04-07 17:49金锐
大众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阿片类膏药外用

金锐

外用贴膏剂,俗称膏药,是一种常用的外用剂型。家庭药箱里的膏药,首先需要分清楚是中药还是西药。像通络祛痛膏、麝香壮骨膏等是中药贴膏剂,而芬太尼透皮贴剂、氟比洛芬巴布膏是西药。

很多人想问的是,中药膏药和西药膏药有什么不同吗?膏药是想贴就能贴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问题。

外用膏药也有副作用?

有些人觉得,腿疼了、膝盖凉了,贴膏药是很正常的事,想贴就能贴,外用药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副作用。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原因在于,膏药也是一种药品,虽然是外用,但使用不当同样会带来副作用。与此同时,不合理使用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风险。

即便中药膏药,也分很多种。有些撕开包装就能贴,有些还需要加热一下。而后者,往往叫做硬膏药或黑膏药。

黑膏药是传统中医外科经常使用的一种硬膏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一定量的铅丹(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所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铅摄入和铅蓄积的问题。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黑膏药有千山活血膏、三黄膏、养血调经膏等。根据学者的研究,对于一般的黑膏药,每次用药面积在30平方厘米以内,疗程不超过6个月,才相对安全。

再比如,西药贴膏剂里有一类产品,主要功效是止痛,主要成分是阿片类止痛药。这一类产品属于精神药品,临床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法用量。例如,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用法用量就需要严谨计算,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以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最低剂量25μg/小时为起始剂量。对于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通过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的剂量和转换比进行换算。如果镇痛不足,则必须以3天为一个阶段来增加剂量,不可随意加减。所以,西药贴膏剂更不能自行来用。

中西膏药作用有别吗?

中药膏药品种众多,但主要应用在以下3个方面:

1.治疗风湿骨病、关节炎等风湿血瘀类疾病。

这些膏药往往含有辛温解表、祛湿活血类的中药成分,贴敷后,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起效。代表药包括麝香壮骨膏、活血止痛膏、通络祛痛膏、千山活血膏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的中药膏药组成成分里,往往含有较多毒性中药(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天南星、土鳖虫等),以及较多烈性中药(麝香、冰片、乳香、花椒、大黄、延胡索、胡椒等),在带来良好疗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刺激性。

2.治疗疮毒肿痛等疮疡类疾病,类似于大家所说的“拔毒膏”。

例如阳和解凝膏主要含有牛蒡草、凤仙透骨草、生川乌、桂枝、大黄、当归、生草乌、生附子、地龙、僵蚕、赤芍、白芷、苏合香、人工麝香等成分,能够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用时需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3.治疗腹胀腹泻、宫寒带下等中焦虚寒类疾病。

一般通过贴敷肚脐的形式,比如丁桂儿脐贴,主要成分為丁香、肉桂、荜茇,能够健脾温中,散寒止泻。又如十香暖脐膏,主要成分为八角茴香、小茴香(盐炙)、乌药、香附、当归、母丁香、肉桂、沉香、乳香、没药、木香,能够温中,散寒,止痛。用于脾肾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腹胀腹泻,腰痛寒疝,宫寒带下。

而西药贴膏剂品种不多,往往是单一成分,以止痛消炎作用为主,例如芬太尼透皮贴剂、氟比洛芬巴布膏、吲哚美辛巴布膏等。其中的氟比洛芬巴布膏,成分为氟比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抗炎、抗风湿和止痛,用于骨关节炎、肩周炎、肌腱及腱鞘炎、腱鞘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肌肉痛和外伤所致的肿胀疼痛,应用范围相对广泛。

一次贴几张合适?

使用外用膏药时,很多患者会问:“究竟一次贴几张?”又或者说:“说明书上写了一次一张,但我的两个膝盖都不舒服,可不可以贴两张?”实际上,由于这些外用膏药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毒烈性成分,加上制作工艺和使用疗程的特殊性,很容易因不合理使用而出现副作用。

首先,对于西药贴膏剂,用法用量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由医生来计算和决定。那么,对于说明书上没有明确标识的中药贴膏剂呢?

现代常用的中药贴膏剂,是新型的比较柔软的橡胶贴膏剂或凝胶膏剂。此类贴膏剂需要注意药材毒性和材料过敏问题。从目前报道的文献看,很多贴膏剂都存在引发不良反应的案例报道,且大多数副作用与过量贴敷、超长时间贴敷有关。所以,准确理解这些现代贴膏剂的使用方法很重要。以下是一些贴膏剂的使用方法。

●通络祛痛膏:7cm×10cm,每次1贴~2贴,一日1次,每次贴敷不宜超过12小时,一个疗程为15天~21天。

●麝香壮骨膏:8cm×15cm,外用,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关节止痛膏:11cm×15cm,每次1片~2片,持续12小时,一日1次。

●骨通贴膏:11cm×14cm,外用,7天为一疗程,每次贴用时间不超过12小时。

●狗皮膏(改进型):8cm×4.5cm,外用,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

●活血止痛膏:7cm×10cm,外用,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

●消痛贴膏:每贴药芯袋装1.2g,外用,每贴敷24小时。

一般来看,无论说明书是否提示,单次用量超过2贴的用法、单次贴敷超过12小时的用法、一日贴敷为2次及以上的用法,均会造成较高的副作用风险。

哪些人不适合贴膏药?

由于疾病特点和药物作用,有一些人群不适合贴膏药,包括:

1.孕妇。无论是中药贴膏剂还是西药贴膏剂,往往会使用一些毒烈性成分来达到止痛消炎祛风湿的目的,而这些毒烈性药物对小宝宝都有影响。除此之外,像麝香、当归这样具有强烈活血作用的药物,也经常出现在中药贴膏剂中,可能会造成流产。哺乳期妇女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2.有开放性或感染性伤口者。贴膏剂虽然是外用,但有效成分依然是通过透皮吸收的方式入血的,而预期的吸收入血方式,都是在皮肤情况完整且良好的情形下进行的。

如果皮肤有开放性或感染性伤口,这些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可能会被放大。曾经就有一名患者因为在烧烫伤伤口上使用含雄黄膏药,出现了急性砷中毒。

3.对其中部分成分禁用的患者。有些贴膏剂里面含有麻黄、罂粟壳或阿片类镇痛药,运动员应慎用。原因在于,这些成分属于兴奋剂类,可以在尿检时被误解为使用了兴奋剂。还有些膏药里面含有颠茄流浸膏,不适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

4.对其中制药辅料过敏的人。有些人会对橡胶膏剂或凝胶膏剂的辅料过敏,容易出现瘙痒、红肿、疼痛的情况。

猜你喜欢
阿片类膏药外用
撕膏药避免疼痛小妙招
贴膏药,时机位置要对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研究进展
膏药一次贴多久
警惕阿片类药品不良反应
阿片类镇痛药物
碱洗膏药
皮肤科病人的外用药物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