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小镇的脱贫故事

2020-04-07 17:41周晨亮秦斌张也
人民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头琴奶制品集体经济

周晨亮 秦斌 张也

白音查干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乌兰察布市,是察右后旗人民政府驻地,地处阴山北麓,乌兰察布草原深处。全镇总面积570平方公里,农村牧区在册12263户29529人,耕地面积仅7.96万亩,其中水地面积3.94万亩,天然草场34.28万亩。

人多地少,加之传统农牧经济的束缚,白音察干镇直到20世纪末,还是“贫穷大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白音察干镇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渠道,推行“菜单式”扶贫模式,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确定脱贫产业项目,让产业扶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014年以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8户、2176人,贫困发生率7.34%。截至2019年底,已脱贫1060户、215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

奶制品飘香

寒冬腊月,白音察干镇阿牧嘎查(在内蒙古有关盟市所属旗的行政编制下,蒙古族的行政村叫做“嘎查”,自然村叫做“浩特”。)蒙根高勒种养殖合作社却是一派忙碌。工作人员忙着加工奶制品,阵阵奶香四溢,这里生产的奶制品是当地“年味儿十足”的春节年食。

合作社奶制品加工线经理察汗莲花说:“从入冬到春节前是厂子最忙的时候。当地习俗春节前会有大量乳制品的消费需求,最忙的时候一天可以加工3000斤鲜奶。”目前合作社员工人数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有20人。2019年新上两条生产线不但为嘎查贫困户增加了就业岗位,保证每户的年收入至少在6000元以上,还带动周围农牧户通过出售鲜奶,每户每年至少还能增收800元,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白音察干镇副镇长朝鲁孟巴特尔对记者说,合作社以纯天然种、养、加工链条式经营模式发展并带动嘎查贫困户及周围农牧民就业。下一步阿牧嘎查将利用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撬动作用,用市场理念和办法发展嘎查集体经济,进一步激发当地能人创业创新的活力,进而提高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

马头琴带来的好日子

羊毛织成的挂毯、梧桐木做的马头琴、牛羊骨做的蒙古象棋、松柳木做的蒙古包……走进位于白音查干镇哈牧嘎查的查干敖包民族工艺品展厅,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牢牢锁住了参观者的目光。

察右后旗当地蒙古族过去就有制作马头琴的历史,38岁的童日格是土生土长的查干敖包牧民,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民族手工艺大师。由于自幼热爱手工制作,2018年他创建了察右后旗查干敖包民族工艺品制作公司,制作蒙马头琴、蒙古象棋、弓箭、马鞍、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

一把马头琴的制作从选料、雕刻、打磨、上漆、调音……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这些几乎完全依靠手工,一个熟练工也要历时20多天才能完成。马头琴从千元到上万元都有,随着内蒙古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马头琴表演是各大景区、饭店的一道独特风景,其市场需求很大。

童日格说:“2018年白音察干镇哈牧嘎查通过村‘两委领办集体经济方式,将80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到我们公司,用于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帮助我们扩大厂房,购进大型设备,使我们的营业额增加到30多万元,在年底我们也为哈牧嘎查集体经济带来了7.68万元收益,全浩特7户贫困户在公司就业,每人年均增收6500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我们这里的土豆红皮黄肉,口感发甜,淀粉量大,全是从火山灰里长出来的,大小均匀成色好,再加上我们使用的都是农家肥,是最绿色的食品。”郭晨慧说。

“这个土豆上的泥,就是咱们这边的火山泥,这种土豆叫‘后旗红,是我们当地独有的一个品种,我在地里的时候,把它刨出来打包成礼盒,很多乡亲们过来围观,都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想起事业刚起步时的场景,郭晨慧记忆犹新。

一年前,“点子多”的郭晨慧又开始“折腾”起火山特色民宿。五谷杂粮、奶制品、土豆、火山民宿……通过电商平台,郭晨慧将家乡的土特产品和风土习俗推向全国。

“我是农村出来的,能体会到村民生活的不易,我希望能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尽一点微薄之力。”郭晨慧说,她的梦想是把家乡特产发展成旅游商品,让更多人了解火山草原。“让大家收入逐年增加,这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郭晨慧说。

记者手记 周晨亮

在察右后旗采访脱贫攻坚,感受最深的是责任二字。

“最难忘的是贫困户那充满期望、真诚和信任的眼神,最揪心的是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生活现状。”一位驻村干部的工作感言,正是这份责任担当的真情流露。

察右后旗农牧区常住人口2.2万户、5.6万人,有劳动能力的大多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留守在农村,60岁的人在村里就是“后生”。没有一支扎根农村、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的扶贫干部队伍,没有精准帮扶举措,如何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采访中,我们发现家家整洁宽敞、村村干净卫生,看到了当地百姓脱贫后的生活条件的变化和成效,看到了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者的坚守和实干,也看到了一线扶贫干部千方百计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的决心和努力。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扶贫干部起到了“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正是对驻村干部压实责任、严管厚爱,解决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问题,解決了老百姓最关心最实在的民生问题,让干部在干事中树立了信心,也让村民在变化中激发出干劲。

眼前察右后旗家家户户的红火日子,让人倍感振奋。我们相信,只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好消息会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脱贫攻坚战场上传出来。

猜你喜欢
马头琴奶制品集体经济
那一夜的雨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饮食减少奶制品危害骨骼健康
马头琴
草原上的马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