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溪上的小班轮

2020-04-07 17:41莫倩胡周萌
人民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班轮大巴客运

莫倩 胡周萌

“神农溪11号”,船龄27年,全长约27米,在20世纪90年代是当地不可多见的客运“庞然大物”。

在1月15日我们第一次登上“神农溪11号”之前,它已经在三峡神农溪上航行了17年。它帮助许许多多湖北巴东人完成了出行与回家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全部船体都透出金属材质的班轮,在乘客步伐的所到之处都发出与金属碰撞的“咚咚声”。船有两层,每层都有门,但常开,所以即使坐在船舱依然会有冷风阵阵。发动机舱在一层,巨大轰轰声让一层的乘客交谈时要放大嗓门或者特意凑近。

船上乘客不多,即使是节假日期间,座位也颇有盈余。乘客多是当地百姓,他们或去走亲访友,或去镇上、县城买东西,又或是回老家上上坟。

船长张享魁介绍,“神农溪11号”是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后开始经营,航行巴东县—沿渡河镇沿线,额定客位138人。运营初期,“神农溪11号”是峡区人们出行的首选。近些年,因沪蓉(上海—成都)G42高速公路巴东段等公路的建成,以及生活条件改善后私家车的增加,乘船人数减少,客运量下降。

但“神农溪11号”依然为很多人需要。“神农溪11号”所经之处,多为三峡水库建设时后移的村庄。这些住在“山头”的村民,出行依然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张享魁说,沿途的老百姓若乘大巴出行,需在山里走一个多小时才能碰到车。“但坐船出门就能上船,而且比大巴快。”

33岁的丁原媛,是巴东县沿渡河镇罗坪村人。2009年武汉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每次回家,丁原媛要高铁换乘大巴再换“神农溪11号”。“如果没有它(‘神农溪11号),我坐大巴到巴東后,再坐车绕山路要3个小时,但坐班轮只需要1个小时,很方便。而且票价便宜多了。”“神农溪11号”分段计价,5元、13元、15元、20元。对沿途居民来说,价格就是“生产力”。

船上有4名船员:船长张享魁、水手向桂艮、轮机手向秀龙、以及负责售票的向国魁。船长张享魁,话少、严肃,手握方向盘,盯着前方,“我要负责船的绝对安全”;轮机手向秀龙,时不时去发动机室检查设备,确保它们正常运行;水手向桂艮,守好一层的船门,防止乘客在一层甲板活动遇到危险;负责售票的向国魁,做好票据的收集与整理,并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热水。他们脸黢黑,是经年风吹日晒的样子。除了船长在操作室不与乘客见面之外,3名船员与乘客很是相熟。“大部分都是这里的人,很多人都常坐。”向桂艮说。

有乘客拿着一兜椪柑送给向桂艮吃,向桂艮婉拒几次最后收下。没有特别的原因,乘客只是因为“平时对我们态度好”。

船员常常乐呵呵的,跟乘客唠家常、帮着搬行李。对船员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每日3班、每班2个半小时的工作量。会觉得疲惫,也会觉得单调,“但搞服务工作的,还是要对乘客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向国魁说。

但“什么事情都要做好”的态度,并没有扭转“神农溪11号”的资金收益。在节假日之外,班轮实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11年来,“神农溪11号”因属于农村水路客运(除高速客运、旅游客运之外的农村渡口渡船运输及普通客船运输),符合农村客运和出租车行业油价补贴政策范围,一直享受国家水路客运油料价格补助资金政策。即使如此,对于客运量逐渐减少,但对沿途居民来说又不可或缺的“神农溪11号”,获得资金收益甚至是仅仅维持收支平衡,都比较困难。

猜你喜欢
班轮大巴客运
东方的西湖 大巴飞瀑
系列幽默漫画大巴来退位
试论THC等附加费的非法性
从班轮公会/航线组织演变为班轮联盟潮为哪般?
开大巴
企业公告
2009年全球2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