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学会的抗疫行动

2020-04-07 17:41郭翔妹
人民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医学会康复肺炎

郭翔妹

一直以来,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扎实推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带领全国学会党员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党组织在国家发展中发挥先锋作用,聚力凝心,激励全国学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忱。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各学会发挥专长,积极行动。其中,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闻令而动,凝聚多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员专家的力量,勇敢“逆行”,奔赴湖北武汉防控一线的同时,竭尽全力支援一线。

2020年2月14日,载着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通过湖北省慈善总会定向捐赠的医疗设备的货车从上海市出发,日夜兼程前往武汉市3所承担新冠肺炎收治重任的医院……

从抗击非典,到汶川抗震,中国康复医学会从未缺席。自1983年成立以来,中国康复学会坚持发挥学会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康复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各级组织,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等主要职能工作。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中国康复医学会积极行动,助力抗疫。

2月3日,学会党委急战“疫”前线医疗机构之所急,在会长方国恩、党委书记牛恩喜带头捐款下,共募集款项200万元。2月11日,学会通过武汉市慈善总会将捐款全额转入雷神山医院账户。

随后,学会紧急筹措了第一批用于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和康复的医疗救治设备,在湖北省康复医学会协助下,于2月15日交付被列为武汉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

在了解到防控一线医务人员长时间佩带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具造成脸部皮肤压迫、受损,以及经常用消毒液洗手造成手部皮肤腐蚀破损等情况后,学会立即组织会员单位向武汉市第一医院捐赠了伤口护理软膏、润肤乳各1000盒,用于一线医务人员的皮肤保护和康复。这些聚合资源、支援战“疫”的实际举措,是党组织及党员先锋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的精神的体现。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中国康复医学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党员专家和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响应学会党委“勇立防控一线”倡议,奔赴一线救治患者。目前,战斗在湖北武汉防控一线的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员工作者有数百名。这些在前方艰苦救助的身影,是对自己职业的敬畏,是对社会的责任。

(本报道图片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提供)

赵建平:“这场疾病是可以战胜的!”

“虽然会付出代价,但这场疾病是可以战胜的!”赵建平说。赵建平是湖北省新冠病毒专家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副主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他是第一位发现疫情的呼吸病专家。2019年12月底,曾在2003年担任湖北省非典专家组副组长的赵建平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判断有3位病人的病情不同寻常,第一时间在科室下达了工作指示,“上报硚口区疾控,科室各病区注意排查有无类似病人!”紧接着科室认真排查,共发现12例类似病人,隔离、培训、防控一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随后病区12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转至武汉市疾病救治中心继续治疗。不久,武汉多家医院发现类似病例,湖北省组建专家组,赵建平担任专家组组长,负责全省不明原因肺炎诊治工作。

疫情爆发两个多月来,他始终坚守在一线,从病情的判断、救治方案的制定、到疾病防控的细节,他都要一一过问。每天上百个电话、经常工作到凌晨2、3点,几十天连轴转。“我希望通过现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能够将病毒控制住,最大限度减少感染”,这是赵建平现在最迫切的希望。

何强:“我一定要带大家完完整整、平平安安地回去!”

何强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同时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肾脏病康复专委会副主委。2月3日晚,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后,何强主动请缨并带队奔赴武汉,进驻武汉会展中心,支援武汉“方舱医院”救治任务,并连夜成立党支部,与其他医疗队共同承担起1800余张床位的“方舱医院”患者的评估与救治任务。在何强的带领下,他的团队非常圆满和顺利地完成所负责区域100多名患者的医疗工作。

2月14日,何强被任命为新建黄陂方舱医院院长。虽然行政工作繁重,何强每天仍会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舱”进行查房,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来到黄陂方舱医院后,何强优化了医护人员的出舱流程,同时采取弹性上下班制度,避免同时拥挤在医护通道出入口,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何强每天都要亲自询问队员的体温和健康情况,一旦出现有队员不舒服的情况,他会立即安排队中高年资医生去查看。他最常对队员们说的话是:“我们的队员一定要零感染!我一定要带大家完完整整、平平安安地回去!”

崔立新:“我是一名党员,理应起到带头作用。”

1月23日下午,护理部第一次下发新冠肺炎护理报名通知,崔立新是第一名主动请缨去支援一线的护士。“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男生,我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总是要多一些,理应起到带头作用。”

崔立新是华中科技大學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护士,也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十期康复专科护士。康复医学科春节期间住院的大部分为肺部治疗患者,除夕晚间出现一例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气管切开患者,在他的建议后通过电话指挥完成此房间内4名患者在病区内的单独隔离,并进行紧急筛查其他患者,同房间患者均为高度疑似被相继转至发热病房。

病区内出现高度疑似患者后,工作人员压力倍增,如何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成为首要任务。崔立新代护士长与院内感染控制科进行沟通,将休息区设为清洁区,同时设定穿脱防护物品房间。在院内感染控制科现场协助下完成科室重新布局并再次提升防控等级为二级。因重症监护病房仪器种类多,护理组成人员为多学科多地区,作为同济的一名男护,在主动请教与自学仪器后,还承担了仪器的管理和培训任务。

虽然清洁区与污染区仅仅隔了一道窗,但是面对面的沟通完全被阻挡。部分仪器生成的是独立报告,未在医院系统中,而新冠肺炎患者器官衰竭后多发猝死,如何将报告信息及时里外互通便于调整治疗方案,成为很难克服的问题。崔立新千方百计寻找外援电脑专家,最终实现了数据共享,提升了发热病房ICU的整体协作能力。

猜你喜欢
医学会康复肺炎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来势汹汹的肺炎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新形势下加强医学会经济管理的思考
医学会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
供给侧改革思路对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