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创新素质内涵的多维度探讨

2020-04-07 03:42严灿吴丽丽刘凌云
高教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本科教育中医药

严灿 吴丽丽 刘凌云

摘  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在“创新驱动”和“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已成为高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实践活动。创新素质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特质,也是实施完成创新的基础。创新素质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个维度构成,创新能力又包含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两个要素。文章着重对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创新素质的内涵进行了多维度探讨,期望为寻找和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中医药;本科教育;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0)04-0030-04

Abstract: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guiding ideology in China's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and "double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quality is a necessary characteristic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also the basis of implementing and completing innovation. Innovation quality is composed of three dimension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sonality.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lso contains the innovation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skill two elem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discussion on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v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TCM universities, hoping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seek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mode, approach and method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quality

一、概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要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2]。在“创新驱动”和“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已成为高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实践活动。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治疗型模式”向“预防保健模式”的全新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医学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毋庸讳言,由于创新人才的匮乏,目前我国在药物、医疗器材以及临床诊疗技术等的原创性研发方面,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创优势的领域,中医药不仅是科学和技术,也是哲学和文化;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指导着临床实践,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完全自主研发的新药-青蒿素的发明就是最好的例证。许多专家倡议把发展中医药提高到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推动我国科技的原始创新。中医药如何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性问题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主要接受的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育,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临床技能等与西医院校学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世界“第一战略资源”[3],如何实施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高校本科阶段的教育仍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对本科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要求学生进行或完成理论或技术上的创新,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特质,也是实施完成创新的基础。本文将着重对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创新素质的内涵进行多维度探讨,期望为寻找和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创新素质内涵的多维度探讨

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的心理品质,是个体身心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标志。创新是指人们为了自身和团体发展的需要,运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创造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4]。创新的本质是将人类的认识作用于实践的外化过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造世界的高级表现,是仅仅属于人类才特有的社会认识和实践能力[5]。创新素质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个维度构成,而创新能力又包含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两个要素。见图1。

图1 创新素质的多维度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反映了人们是否愿意去创新的动机、意向、愿望和设想,体现的是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创新驱动的基本前提和内在动力源泉。在传统认知上,中医属于经验医学,因而中医药的教育强调尊经崇古,注重大学生对固有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继承,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主要是以能否实现知识记忆和理解为标准。在此教育模式主导下,中医院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也缺乏创新动力。在一切科学领域,真理具有相对性,知识有其局限性。古人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构建的理论虽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不能说完全适应现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本质的不断发现和深入认知。如何使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在当代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助力,首先是中医药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这也是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永不知足的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中医院校大学生不仅要对中医经典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继承和挖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摆脱“惟师、惟书、惟上”的心理定势,突破传统中医药理论自足性的封闭状态,树立创新意识。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对经典理论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审视,要敢于质疑,敢于猜想和提出新问题,这不是对原有知识的简单否定,而是在扬弃的基础上实现质疑→突破→创新。

创新意识对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中医药人才的终身学习提供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促使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造新的思想、将新的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的能力[6]。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两个要素。

1. 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即产生新思想的能力,行为的创新是以思维的创新为发端的[5]。創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是知识,在广博丰富、扎实深厚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但在现实生活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总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因此,创新思维是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综合运用[7],具有意识能动性,方向求异性,结构灵活性,时间突发性,活动整体性等特征[8]。

(1)知识。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基本知识之上,对其结构、理论、应用而产生的新的想法[9]。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丰富,其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就越大,创新能力也就越强。中医院校大学生只有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以显著的认知优势推动实践创新[10]。如何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除了接受课堂教学外,多读书、多临证以及多拜师是三个非常关键而有效的途径。多阅读多背诵中医经典,才能逐步领悟和掌握中医药理论的精髓,进而发皇古义,创立新说;多临证才能学以致用,不断地掌握和熟练中医诊疗技术,在临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多拜师才能不断地丰富学识,启迪思路,吸纳新知。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仅限于专业知识,还要包括通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等。一般高校都会开设通识课和社会科学课程,而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则相对欠缺。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而言,人文科学知识尤为重要,因为中医学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融合的学科。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11]。中医药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的融合,拓展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医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个人的发展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拓展视野,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此外,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

(2)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中医的总体思维模式是从现象入手,深入研究,寻找规律,最后归结提炼,即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12]。由于中医药理论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史哲等学科的知识,因而中医的思维是独特而多样的,包括意象、整体、辩证、系统、直觉、灵感、类比、象数思维等。中医药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首先应当以继承和发扬中医特有思维中的科学精髓为基础,这样才能使创新思维引导下的实践不会违背和偏离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但创新思维是相对复杂整体特殊的活动过程,因此,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还要加强其它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训练。

目前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因素主要有:a. 由于古代文史哲知识的全方位渗透,中医院校大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严谨。b. 长期以来,中医药教育注重对经典理论和个人经验性技能的传承,学生尊崇经典和迷信权威名师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敢也不愿离经叛道,常常陷入一种思维定式,缺乏思辨,久而久之出现思想禁锢和僵化。c. 理论不能紧密联系实践,知识无活力。知识无活力是指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知识无活力使学生的实践思维得不到训练,学生缺乏综合联想能力,并逐渐产生思维惰性。因此,中医院校大学生应加强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新思想的产生只有通过逻辑思维的严谨论证,才能确保其正确性、科学性和指导性[6]。中医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但外环境是如何影响人体的?中医望闻问切的结果如何实现科学定量的判定?在形态与功能方面,如何呈现微观层面的分析?再如,中医学中的气一元论、三阴三阳学说、五运六气学说、五脏六腑理论、十二经脉学说等的构建都离不开象数思维,象数思维虽然是一个定性与定量的思维方式,但是定量的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仍然存在[12]。所以发展创新中医药理论必须要依靠严谨的逻辑思维进行客观、合理、准确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论证。发散思维主要依赖于想象力,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医学理论本身蕴含着多学科的知识,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要建立起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善于采集新信息、采用新科技和新材料,利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阐释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在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中对中医药进行创新性运用。批判性思维是促使人们不断破除其思想认识中种种功能固着和思维惯性的关键。批判性思维的建立首先要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必须要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对中医药经典理论和名家经验进行科学审视,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进而辩证扬弃,理性继承。但问题意识不等于批判思维,质疑精神不等于创新精神。因此,中医院校大学生更要在批判性思维的引导下,发扬“一不做,二不休”的精神对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突破和创新。

2. 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习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它是智力转换为物质力量的中介。创新结果的价值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来评估和展示。

从中医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到创立新说,可以说,中医药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历史。纵观历史,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以下几点:(1)首先是继承经典,熟谙经典,再对经典进行思辨、扬弃,最后从经典中突破创新。《伤寒论杂病论》和《温病条辨》既是对《黄帝内经》的继承,又是对《黄帝内经》发展创新。(2)立足于临床,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借助于经典理论和自己的知识、经验,综合地分析、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使得疾病出现变异。例如,历史上从明末起,温热病证逐渐增多,以《伤寒论》为指导的治疗并未取得良效,即“古方今病不相能”。但这也引发了理论的创新,促成了温病学说的产生。

自主学习能力既是一种心理能力,又是一种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13],自主学习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动力源泉。作为中医院校的大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医生的临床带教获取知识,应当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并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只有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现问题,才能有新思想的迸发。

临床实践的需求是中医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医理论的发展多数是基于临床经验的升华。因此,中医药创新与突破的关键在临床。中医院校大学生要“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才能练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新问题,选择突破的目标;才能从新的临床问题出发,产生创新思维,进而创新理论和技术以解决问题。

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进行多学科、多途径、多角度、多方位的科学研究,是中医药在当代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医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传统的中医教育重视理论的推演和知识的再现以及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实验操作技能都较差。作为一名出色的中医,不能仅局限于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进行日常的临床实践,还要不断地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开拓学术视野。因此,中医院校大学生要积极尽早地参与科研实践。科研实践可以开阔学术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能显著提升学生所要具备的一些创新实践的基本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自主研究型学习能力等[14]。此外,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都会得到训练和培育。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5],学生有了科研经历以后,对他们今后学习与职业的发展也极为有利,也才能够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人格

创新不仅是一个能力开发,也是一个特质培养。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格因素可能成为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创新人格是具有比较稳定的、带有特定倾向的创新性心理特征的总和[16],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创新理想、创新信念、创新激情、创新勇气以及创新意志,也可以概括为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和坚韧性。创新激情不仅能产生创新冲动,而且可以为创新活动提供持久的动力。有了创新的勇气和胆量,才能具备力量去突破旧框架,开拓新道路。创新意志往往决定创新的成败,如何在经历了挫折失败之后能百折不挠奋斗不息,靠的就是创新意志。

中医院校大学生要有中医信仰,尊重中医文化;要有国际视野,敢于参加国际医药竞争,努力弘扬中医药学,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医疗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这是对中医药应有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理论创新上要有突破旧思维,不惟经典名家是从的勇气和胆量。在临床实践中要敢于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发明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此外,在中医药创新实践中要具有不怕担风险、不怕失败、敢为天下先的决心和毅力。人格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将是一个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精神培育以及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

三、结束语

中医药是最具原创性的科学,其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创新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医药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不仅符合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外在要求,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自身办学发展的内在需求[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8],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本场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聚力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论研究,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环节、考核体系、培养环境、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真正建立起一种切实有效的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洪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15-11-06(006)

[2]张一歌,梁翰阳,陈平.“双一流”背景下医学生创新能力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2018(8):94-96.

[3]蔡红艳,田继华,祁金顺.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5):383-385.

[4]林振琴.浅谈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3):271-272.

[5]康齐力,杨帆.论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J].继续教育研究,2018(7):57-60.

[6]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16-120.

[7]张云,王晶,蔡诺欣.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1-2.

[8]刘卫平.论思维创新涵义及系统结构与特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1-5.

[9]范雪婷,常淑芳,李敏,等.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97-1899.

[10]焦连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培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4):62-66.

[11]马科,张丽,唐利龙.中医药文化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5):27-28.

[12]王琦.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特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65-1867.

[13]王斌.培养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5(2):42-44.

[14]陈建交,杨钰婷,赵杰,等.知难行易:以科研训练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23-124.

[15]徐琦,马晓梅,顾丹今,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養与提升的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3):139-142.

[16]任文杰,朱文豪.“素质模型”视角下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7):20-24.

[17]郭文杰,杨林,苟小军.高等医药人才的科研创新素质教育设计[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8(8):84.

[18]肖盟,盖恒军,宋红兵.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J].广东化工,2017,44(20):205.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本科教育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