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三)

2020-04-07 17:39云刚
中国军转民 2020年3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科技

云刚

三、行动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在未来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刷新思想、寻求突破,站在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上,书写人类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

(一)尊重历史,从科技创新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刷新思想

从两个事例说起:一个是我国高铁与汽车创新发展的两种不同方式。高铁通过全球竞争方式,以不到1000亿元的代价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成为上到国务院总理、下到普通百姓引以骄傲与自豪的中国品牌和名片。汽车通过行政审批方式,花了至少60万亿元,而什么核心技术也没有得到,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另一个就是我国“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创新发展的两种不同模式。核高基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十几年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了至少1000多亿专项资金(2014年9月设置了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2019年1400亿多元),至今仍然没有实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核心产品,形成具有国家竞争力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体系”的规划目标。与此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华为则集聚全球全国核高基领域的顶级人才、先进技术和独特产品,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麒麟”智能手机芯片、“鲲鹏”服务器芯片、“凌霄”路由器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一跃成为全球5G通信领域最耀眼的明星,成为美国都害怕且竭尽全力疯狂打压的世界级科技创新型企业。

这两个事例引发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考:核心技术与优质产品,行政审批不出来;基础研究与发明创造,仅凭规划不出来。唯有竞争和来自企业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内在需要的自主创新,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竞争怎么会有竞争力?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钓鱼工程,怎么会有创造力?)。

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摆脱我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打破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技术瓶颈,就必须准确定位政府的职能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与军委科技委、战略规划办、联合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装备发展部、后勤保障部,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回归中国科学院聚焦基础科学研究,中国工程院聚焦国家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各大院校聚焦人才培育,军队科研机构聚焦军事需求论证和作战能力生成研究,企业聚焦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的正确轨道。

加强基础科学、核心技术和科学管理能力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配置科技与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竞争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倒逼与推进作用,加快培育具有崇高信仰、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创新性人才,不断推进中国科技界、教育界和中国企业以独树一帜的科学思想、独辟蹊径的科学路线、独到之处的科学观点、独具匠心的科学发现、独一无二的科学价值,引领中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落地,引领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引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二)立足现实,从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中寻求突破

如何突破公私分立的體制性障碍、军民分离的结构性矛盾和权利规则机会不一的政策性问题,是科技创新发展必须解决且不能回避的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的解决,都能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11月1日)、在历次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讲话,以及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找到答案。

1.调整改革我国科技创新计划管理体制。将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民口单位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信息等资源,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规划计划,集中全社会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调整改革有碍科技创新的生产关系和政策制度,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军民分离问题,彻底解决80%以上的军民两用科学技术(中国科技大学的广域量子通信技术,华为的5G通信技术,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的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国防科技大学超级计算机和深圳研详特种计算机,比亚迪、卧龙集团的新能源、新电机技术,苏州赛菲集团、江苏恒神的新材料技术,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威华芯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等)领域的分散管理体制导致的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问题,提高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与武器装备建设质量效益。

2.加快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充分体现创新、竞争、开放、多元、高效的要求,鼓励非公有制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独特优质产品、先进工艺技术或资金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导、民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统筹军民力量,整合优势产能,构建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科研生产体系,通过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对核心能力建设在保证政府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允许社会资本经核准后进入;对民营企业领先的科技领域,经与民营企业协商同意,国有企业可以参与其混合所有制改造;对一般能力建设,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必要支持。逐步形成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体开放的体制架构和内在机制,让全社会一切能够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创新工作和服务的主体涌流,真正建立起公私一体、军民一体、平战一体的国家科技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科技强国和强大军队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3.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必须始终贯彻“开放、竞争、融合、创新、实战”五大理念,最大限度地防止与约束权力寻租等违法违规行为,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最大限度地激励所有不同所有制主体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创新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由计划向市场、垄断向竞争、分割向融合、守旧向创新、靶场向战场的历史性转变,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4.抓紧修订科技法规。确立科技法规修订的鲜明导向——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实践性、必然性、系统性、局限性、不确定性、可持续性),体现科学创新精神(理性精神、求实求真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创造与探索精神、改革与创新精神、平权与团队精神、奉献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科技人员聪明才智,使所有为提供国家公共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不同所有制主体,拥有同等地位、权利和机会。据此,修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

5.激励创新政策。国家通过调整制定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无息贷款、保险保护、价格倾斜等政策,国防科技工业和军队装备采购部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鼓励竞争、激励创新的合同条款,着力激励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对推动基础科学、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单位及其创造者。特别要完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允许科技成果创造者拥有部分知识产权和长期使用权,并以法律或合同形式进行事先确权,通过转让、入股、使用费、现金奖励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相应回报。

6.资金融合政策。充分发挥近2万亿国家科技投入政府基金的基石作用和对市场技术资本的引导作用,让更多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到技术资本市场,让低流动性的技术资本再转变为高价值和高流动性的金融资本,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向内生型经济转型的科技金融动力引擎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动力引擎,实现经济增长不再依赖边际效用递减的投入方式,而是通过科技创新从供给端创造新需求的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统筹规划与集中使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资金、国家军民两用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战略大后方建设资金,以及重点地区和行业军民融合产业基金。集聚全球全国全军相关领域顶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全力攻克一批长期制约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的短板、瓶颈难题,化解一些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潜在风险。此外,融合“七费”(武器装备科研费、购置费、维修管理费、阵地建设费、使用保障费、国防科研条件保障费和生产技术改造费)的统一使用管理,制定面向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的“七费”管理办法。

7.金融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制、股份制改造和资产证券化进程,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尽快打造由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领军人才和核心技术融合而成的真正的“国家队”。建立专业的军民融合股权投资、成果转化、贷款担保服务机构,量身定做激励技术创新、化解武器装备研制风险的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扶持所有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的不同所有制主体共同成长,为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制定民间资本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投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民营企业、中小科技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资金,服务于国防建设。

8.价格倾斜政策。建立完善遵循价值规律、科技发展规律、装备建设规律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制度。遵循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效能的高价值技术和装备,给予必要且适当的价格倾斜,激励科学创新和技术发明,推动高技术装备的发展;遵循技术决定价格的规律,加強装备技术的先进适用性论证和价值工程分析,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建设的促进作用,重视现代高技术研发的软件和人力成本,通过灵活的定价办法使自主创新投入的“倍加”的脑力劳动和软件成本能够得到补偿,以激励研制和生产创新。建立价格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客观反映装备作战使用价值的价格构成,鼓励承制单位自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健全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开展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对技术先进、特别顶用、能够明显提升装备体系战斗力的技术或产品,按照物有所值原则给予奖励性的合同定价。积极摸索适合于装备科研、生产、维修等不同阶段和装备不同性能、质量特点、采购数量的多种形式的计价管理办法,体现优质优价原则。

9.彻底清理阻碍科技创新尤其是阻碍市场竞争的现有法规标准。按照“应融则融、应竞则竞,融竞并举,相互促进”的原则,对于适用融合与竞争性采购的技术、产品、服务项目,开展军民同条件、同标准、同要求的公平竞争。健全国家和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益与利益分配机制,遵循知识产权“谁投资谁所有、谁创造谁拥有、谁转化谁享有”的原则,对国家和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收益,按照40%归科学技术发明人,30%归发明人团队,15%归发明人所在单位,15%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办公室,激发鼓励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创意、创新、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三)放眼未来,从国家维护安全、发展、利益和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中确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目标和路径

1.确定战略思想和目标。按照需求牵引、技术推动,计划调控、市场竞争,扩大开放、合作共赢,靶场试验、战场检验的基本原则,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改革与发展。既要制定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在内的其他非国有经济主体,参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法规政策,又要制定吸引世界各国科技领先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与产品参与我国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策略和路径。使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真正建立在全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质量水平之上,逐步实现我国工业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目标,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实施差异化竞争和不对称发展战略,率先推出具有独特价值和创新特征的领先科学、技术和装备,逐步化解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存在的“四强四弱”(一般装备生产能力强、高端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弱,仿制装备生产能力强、自主研制装备生产能力弱,机械化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强、信息化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弱,防御性装备研制生产强、进攻性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弱)结构性矛盾,铸造世界一流高技术装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打赢未来任何强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发起的现代化战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充分发挥经济发展需求和军事斗争需求牵引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规划、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规划,基本上是由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决定发展方向、目标和建设项目,经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作战需求很难充分体现在规划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严重削弱。要改变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传统做法,从浩瀚无垠、杂乱无章的大数据中,通过超算和人工智能深度挖掘、综合分析出核心有用的小数据,作为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客观依据。采取各行业各专业的骨干企业出题,各战区联合作战部门提出需求,由全国不同所有制主体真正有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同台竞争揭榜应答的方式,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到最需要、最能出成果的地方。

3.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石。在解决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社会发展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时,教育发挥着根本性作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质量取决于人的质量,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水平同样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人的质量取决于教育,尤其取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一直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现在的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以色列是军民融合式教育创新的典范。在自然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恶劣、周边人文社会環境十分不利的条件下,强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催生了寓军于民、军民深度融合的教育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创造了军事科技、农业、物理学、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辉煌成就,使一个不到世界千分之二的人口获得了近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控制了近三分之二的世界财富。

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提升军事人才质量。2016年5月中央军委颁发《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实现强军兴军战略目标最紧迫最重要的是以人才集聚优势谋求备战打仗胜势。把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教育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走出一条兴国强军的办学兴校之路。

4.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创新理念。教育创新是实现包括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在内的任何国家战略的根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创新理念是实现包括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在内的任何伟大工程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教育创新理念就是注重和满足人的社会性、经济性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全体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发挥之际,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时。

5.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建立完善教育创新组织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和政策制度,统筹国民教育和国防教育规划,优化配置军地教育资源。建立完善从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到装备采购、使用、维修、保障等环节,军民高度统筹、充分协调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军地教育协同工作机制、联合培训机制、共享使用机制,打造军地结合、优势互补、相互支撑、互惠共赢、产学研用一体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地把有限资源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为增强国家战略竞争力提供最重要的人力支撑。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价格杠杆,充分发挥投资、金融、证劵等工具对优质资源、优秀人才的激励作用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效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需要。

6.着力推进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科技强军的思想,与2030年跃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35年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和一流军队的目标相向而行,与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同步推进。

7.建立持续稳定投入的基础研究与原创资助体系,制定吸引前沿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和原创发现的扶持政策。优先投资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新系统技术、多层次多技术融合的联合作战概念,对现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进行适应性系统改进与提升的解决方案,以及打破敌我双方成本平衡的创新项目。

8.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集中国家和民间科学技术人才、资金、设施设备等资源,充分应用民营企业70%的技术创新成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商会协会联盟资源优势,组织形成各行业各专业国有和民间顶级高手组成的国家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建设创新,协同攻克硬科学、黑科学、软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一个个“哥德巴赫猜想”,尽快突破和创新军民两用集成电路技术、动力技术、太赫兹技术、核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量子通信与计算技术、隐身与反隐身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打造能打胜仗的一流武器装备,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9.强化军民融合制度创新。仅有技术的突破,没有管理制度的创新,难以保障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效益性。因此,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必须一起转。在大力推进科技军民融合与协同创新的同时,必须强化军民融合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规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一要建立跨国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的军民融合组织领导管理体系,建立融入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在内的所有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的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的直接通道与机制。二要抓紧制定颁发军民融合发展法和武器装备采购法,明确优势民营企业参军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实施军民一体化的国防工业和装备建设管理体制和需求牵引、计划调节、市场竞争、靶场试验、战场检验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采购运行机制,明确大型复杂武器装备分系统与配套产品体系外包比例。三要建立完善军民融合制度创新管理机构,制定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军民两用技术体制、质量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服务保障标准等,清理、修订影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主席的著名论断。“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科技是立国之本,教育是强国之根,国防是卫国之基。7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天眼、蛟龙、墨子、嫦娥、北斗、微信、高铁、航母、5G通信、飞天云操作系统、东风快递、歼-20、运-20、直-20等重大科技成果光彩夺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未来,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必将建立在科学的创新体系、先进的创新文化、高效的创新体制、坚实的基础条件、协同的创新平台基础之上,逐步形成开放、竞争、融合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制度,集聚国内外科技领域不同所有制主体的顶级人才、领先技术和独特产品,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和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科技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破次元
融椅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