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落实减负提效

2020-04-07 20:16张亚明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张亚明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布置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更是如此。

关键词:优化设计  数学作业  减负提效

虽然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环节,但多年以来,作业负担过重无疑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低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笔者以数学作业为依托,基于所在学校,开展了翔实的调查研究,现结合调查现状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一、基本现状

1.作业数量过多过重,缺乏实效性

据调查,七、八年级学生每晚写完作业大多要到晚上十点钟以后,其中完成数学作业所用时间占比尤高。此种现象,在九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繁重的作业挤占了学生应有的睡眠时间,进而导致不少学生第二天上课时精神恍惚、状态不佳,学习效率低下。此外,一些家长对作业量与作业有效性关系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2.作业内容机械重复,缺少思考性

调查某些班级时,有学生反映,记忆类型的作业(如数学定义、基本事实、定理、推论等)重复出现,以体罚为目的的作业也偶有出现。几乎所有班级学生的数学作业,都尚未真正摆脱传统的“题海战术”,同一类型的习题每天都在大量反复训练。面对机械重复的数学作业,学生疲于应付,显然会逐渐丧失思考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思总结、建构体系,自然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作业布置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调查中还发现,不少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大都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不注重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作业布置大多以课本内容为主,几道习题,外加一张试卷,缺乏科学适当的筛选,学生做作业的兴致自然不高。更有甚者,一部分家长的教辅依赖心理严重,认为大量重复地做题就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以至于学生不得不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盲目做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消磨殆尽,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无从谈起。

基于此,优化作业设计,落实减负提效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因此,教师既应“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数学作业,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妨为“优等生”多留一些研究性作业,为“中等生”设计一些拔高性作业,为“学困生”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们自觉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作业观,要时刻考虑作业的布置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2.目的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双基”发展为“四基”,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因此,数学教师布置的每道作业题,不仅应是数学学习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有利于鞏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体现数学基本思想、传承数学活动经验,并着力发展“四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数学、带着“问题”做作业,以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典型性原则

数学作业的设置应具有典型性。欲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必须先“下海”。教师只有在“题海”中选取典型的,能够突出数学教学重难点的题目,才能帮助学生成功脱离“题海”,从而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理想境界。

4.实践性原则

初中数学学习,无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还是“统计与概率”领域,最终的落脚点都在应用上。因此,教师除了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外,在作业布置上也要坚持实践性原则,让数学学习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富于实践性的题目,既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相似》后,可以这样布置作业:请你尽可能多地设计几种方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并写一篇数学小论文。

5.人文性原则

一直以来,数学作业的人文性常被大家忽略。其实,数学的人文价值是由它的学科特质决定的。比如探索数学问题过程中的执着与坚忍,论证过程中的务实与严谨,数学创造过程中的开拓与超越,无不体现着数学的人文价值。基于上述判断,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努力凸显人文性。如在教学完“勾股定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如下作业:尝试设计一个图形,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通过查阅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法。再如,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完成习题15.1第1-4题后,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精美的图案作为班徽,并附上设计意图。

三、几点建议

1.优化作业内容设计

优化作业内容设计,不是降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也不是对课本知识进行删减或是降低要求,而是“剔除”作业中烦琐、重复、不科学的部分,真正做到“减量不减质,量少却高效”。作业内容需优化,但不能模式化。学生要“减负”,课堂要“提效”,教师必须先“增负”。老师们需要在大量的习题中筛选、归类、整理,精简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习题。

2.转变作业布置主体

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不妨偶尔在作业布置上开展 “作业设计大比拼”活动,变“老师布置”为“学生设计”。学生为了出一道可用本节知识来解决的“好题”,往往会提前投入时间认真预习、“备课”,主动查找、研究教辅材料,以让自己的作业设计更新颖、更有创意。

当然,学生出题后,老师还可从中精选一些“含金量”较高的习题,让出题者分析讲解,并阐述设计意图。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3.建立作业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作业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需要教师了解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完整合理的作业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评价标准人性化。在作业的评价上应当区别对待,对“优等生”严格要求,对“学困生”适当放宽、循序渐进。

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不仅可以师评,还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查自改;学生互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评价的呈现也不仅仅局限于分数形式,等级式评价、评语式评价、聊天式评价都可以大胆尝试。

4.坚持作业评价与反馈

恰当合理的作业评价与反馈为师生沟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采取“作业问题式互动”形式,通过作业批改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将作业批改中遇到的问题、疑问等以评语形式写在作业本上,学生在下次写作业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疑问加以反馈。这样一来,平时性格内向、不敢或不愿和老师说话的学生,也能写下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作业问题式互动”无疑可以引导他们迈出与老师沟通交流的第一步。

当然,减负提效的最终落实,不是仅靠优化作业设计就能达到,还需要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对于一线数学教师而言,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为减负提效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冠林.创造性地设计作业[J].小学教学研究,2013(9).

[3]罗赛清.科学设计学生作业提高学生作业效率[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5).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