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异症患者皮质醇与受体、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020-04-08 07:36王化丽李贞玫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异皮质醇血浆

孙 丹 王化丽 李贞玫 于 丽 白 红

(1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辽宁 大连 116033;2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科教科,辽宁 大连 116033;3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3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一种疾病,病变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1]。内异症被认为是一种致残性疾病影响着患者的婚姻关系、性行为、生育、社会生活及工作能力等方面,对女性生理、心理造成极大伤害[2]。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慢性应激状态下内异症患者感知压力水平增高,生活质量下降,但对于内异症患者皮质醇浓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和淋巴细胞内GR表达情况;分析主观上压力水平、客观上血浆皮质醇浓度及GR表达,探讨慢性应激及免疫状态在内异症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指导我们开拓心理补充替代疗法对内异症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和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卵巢肿瘤(卵巢内异症囊肿和卵巢畸胎瘤)就诊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9例(内异症组),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患者92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前均完成压力知觉量表评分调查问卷。

1.2 研究工具和实验室数据收集

1.2.1 压力知觉量表:采用杨廷忠修订的中文版本,量表涉及14个问题,5点计分,正向及反向计分各7项。

1.2.2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皮质醇(Cortisol)含量: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竞争检测原理,对皮质醇特异的多克隆抗体进行测定。

1.2.3 流式细胞仪检测:采用GR测定专用程序,阳性细胞率以测定值减去平均对照值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资料经过收集和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Spearman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内异症组89例,平均年龄(34.25±6.36)岁,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23岁。对照组92例,平均年龄(32.25±5.38)岁,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22岁。两组在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发现时间、肿瘤大小、病变部位、疼痛程度、受教育水平、收入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内异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3.02±119.58),(334.68±1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患者淋巴细胞内的GR含量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以本研究的实测值为标准,内异症组升高至(20.23±5.68)%,对照组GR阳性淋巴细胞为(14.19±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组感知压力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5±3.95),(26.1±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糖皮质激素受体和感知压力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糖皮质激素受体和感知压力评分比较()

2.3 内异症组血浆皮质醇浓度与GR表达呈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621,P<0.05),血浆皮质醇浓度与感知压力评分呈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537,P<0.05)。见表2。

表2 皮质醇浓度与GR表达、感知压力评分相关性研究

3 讨 论

2017年在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全球内异症十大优先研究发展方向,强调了“探究内异症病因学;最大化保护、维持内异症患者生育力;寻求最有效途径对患者进行情绪、心理及生活等方面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内异症的病因、治疗及综合管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

内异症引起的慢性疼痛、不孕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造成消极影响,使患者处于一种较高的压力状态[3]。作为一个和内分泌相关的慢性疾病可能也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活性异常。有研究证实这种状态的基础是体内出现以HPA轴功能活性异常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通过增加或减少HPA的活性使皮质醇异常分泌。正常情况下,皮质醇与GR(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起抗炎作用,通过动员葡萄糖储备来调节能量及炎性反应,减少神经损伤和组织粘连。但长期或过量的皮质醇分泌会导致GR的代偿性下调或抵抗,阻止皮质醇与其结合,出现类似于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机制[4]。长期慢性刺激使内异症患者HPA轴活性降低,皮质醇分泌减少。也有研究提出皮质醇在长时间或过度分泌后出现耗竭并出现功能障碍。较低水平的皮质醇会诱发氧化和亚硝化应激、自由基损伤、细胞死亡、衰老,从而加重内异症盆腔炎性反应[5]。本研究通过实验证实内异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为了维持细胞功能代谢的相对稳定,引起GR的“升调节”作用,淋巴细胞内的GR含量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浆皮质醇含量与GR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内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与病情密切相关。

文献对不孕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报道见解不同,少部分认为在应激反应时,HPA轴受到刺激致使肾上腺皮质醇分泌亢进,皮质醇通过抑制HPG轴,从而阻止或延迟卵泡发育以及胚胎着床,使受孕率降低[6]。大部分研究指出压力促使组织细胞中CRH、尿皮质醇及炎性反应因子表达增强,皮质醇水平降低对机体产生负反馈,激活慢性交感神经系统,导致CRH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同时也影响输卵管蠕动、受精和胚胎运输等生化过程。Petrelluzzi等研究发现内异症患者唾液中皮质醇的昼夜分泌受到抑制,皮质醇含量及反应性降低[7]。本研究得出内异症组感知压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皮质醇浓度与感知压力评分呈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537,P<0.05),慢性应激与内异症病情密切相关。

当前全新的医学模式不仅要求祛除疾病,更强调了心理和社会这两个因素在整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内异症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能使免疫系统外周产生的IL-2、IL-4、L-1β、IFN-γ因子发生紊乱,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相关的“疾病反应”,反过来会产生易疲劳、睡眠差、悲伤等身心行为改变,导致内异症患者与社会的亲密关系及互动性受到影响。内异症的治疗单纯靠手术、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相关的不孕更是治疗的难点。Petrelluzzi等研究发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心理补充替代疗法如物理治疗、心理干预和压力管理是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7]。对于内异症的高复发率提倡长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针对慢性应激状态采取身心干预措施,选择最佳的辅助治疗节点,以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和疼痛缓解率。

猜你喜欢
内异皮质醇血浆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需警惕卵巢癌
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至2017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特点及发展趋势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内异方抑制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缺氧及炎性微环境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