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字贯通引领提升农广校服务能力

2020-04-08 09:30胡兵
农民科技培训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广校师资培育

胡兵

人才是强国之本、发展之基、兴农之源。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实施的关键期,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近年来,河南省农广校系统积极发挥专门机构作用,以培育高素质农民为重点,着力在“实”字上下功夫,适应新形势,增强新动能,探索新模式,力争新成效。

一、在部署安排上,统筹谋划定实策

深入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广校关于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关键步骤、重点环节和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细化措施,抓好落实。如河南省农广校每年印发通知,要求市县分校积极主动承担任务,加强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提高培训培育质量;商丘市分校提出以“三个强化”(即强化农广校机构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推进培育工作;南阳市分校召开培育工作现场暨“诸葛英才计划”工作推进会,统一明确“四要”(即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要突出重点,创新方法;要强化责任,敢于担当;要加强领导,细化措施)要求。

二、在工作起步上,做好调研摸实底

充分利用农广校点多面广线长优势,通过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广泛开展分产业、分类型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受训对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需求,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精准遵循。如永城市分校召开由全市29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参加的培育需求座谈会,要求各乡镇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农业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农民的生产现状及培训需求。

三、在课程设计上,结合实际重实需

以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围绕近年来农民比较关心的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食品安全、法治诚信等内容,对培训课程进行科学化、合理化设计,提高学员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如光山县分校以当地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举办再生稻生产技术培训班,促进了该县再生稻产业发展。

四、在学时分配上,答疑解难强实践

在抓好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解决学员实践技术掌握运用的问题。如许昌市建安分校针对学员不相信小麦低播量的疑问,组织学员到小麦育种基地篦子张村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该村每亩用10斤麦种,亩产可达1200斤,比其他村一亩用35斤麦种少播20斤,看到低播量的小麦分蘖多、长势好,亩产与大播量相比并不低,再加之节省的化肥、农药、用水量等收益,学员们心服口服,纷纷表示今后既要学好理论,还要搞好实践,在打牢技术功底的同时算好经济帐。

五、在创新方式上,线上线下求实效

从学员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将专家授课、实地观摩等传统线下学习方式与云上智农App线上学习方式有机结合,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学,实现学习培训的信息化、便捷化。谈及培训体会,获嘉县种粮大户李喜亮连说了三个“好”:一是县农广校组织得好,整个培训环节紧凑、秩序井然、规范严谨,白天上课、晚上讨论,让人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收获;二是老师讲得好,不仅有国麦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的专家,还有中华粮网分析师,内容几乎涵盖了种粮大户在生产、销售等环节遇到的所有核心问题,很接地气;三是外出参观考察选点好,去粮食加工企业参观考察,切实感受到了企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以往能直接与加工企业对接是种粮大户一家一户所不敢想的,现在有县农广校的帮助实现了。

六、在跟踪服务上,多策并举出实招

注重对农民学员的后续跟踪服务,进一步巩固教育培训成果。如孟津县分校综合施策,按计划、分批次先后对100名学员开展跟踪服务活动。一是开展上门服务。到学员家中或田间地头,了解学员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产业发展动态和发展思路,进行创业指导、技术指导等跟踪服务。二是开展经常性联系和回访。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群等及时宣传农情信息、病虫情报、涉农政策等,对学员进行回访,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解决。三是进行集中培训及现场指导。组织农民学员到田间学校或实训基地进行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受到学员普遍欢迎。

七、在条件建设上,拓展资源管实用

积极拓展发挥利用市场资源,重点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提高农民田间学校服务农民教育培训的能力。从河南已尝试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5所农民田间学校情况看,农广校与农民田间学校结合起来开展培育工作,既解决了农广校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实践教学场地缺乏的现实问题,又发挥了挂牌农民田间学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优势,增强了受训学员学习的直观感,同时也弥补了新型经营主体市场资源开发、潜在客户对接渠道难度大的不足,各取所需,相得益彰。在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参会代表们实地观摩了洛阳明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民田间学校依托在线教学系统进行互动交流,展现线上线下媒体手段融合、高素质农民带动小农户、贫困户共同发展成果,受到一致肯定。

八、在选配师资上,广开门路壮实力

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育工作质量。在加强培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河南省农广校始终是下大力气抓,下真功夫做。一是加强农广校自有师资的培训,选派50名农广校一线教师、30名优秀高素质农民分别参加在河南刘庄基地、湖北南桥基地举办全国师资培训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经验传授师资培训班;与河南省农业厅科教处联合举办河南省培育师资示范培训班,培训200名一线教师和33名省级培育示范基地负责人。二是挖掘资源为我所用。吸纳以拥有4076名教师的全省培育师资库师资、全国示范性师资培训师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经验传授师资、培育名师等为补充的兼职教师队伍。三是建立农广校系统专家师资库。建立农广校讲师团,从全系统精选133名有經验、有专长、有影响的教师入团,从事领域涵盖作物栽培、植保等8个专业。四是开展名师课件评选,储备了50名能够满足高端培训的高水平师资。

九、在模式探索上,服务为民办实事

从管用实用的角度出发,鼓励基层分校积极探索可借鉴复制、可示范推广的培育模式,让培育更加规范化,让学员在学前意愿度高、学中参与度高、学后满意度高。如夏邑县分校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形成了“四步培养法”模式,既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又为基层党组织储备和输送了人才。河南省农广校探索开展学历提升教育,遴选有意愿、有能力学习的学员参加中职教育,促进了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与中职教育培养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助力脱贫攻坚有效路径,河南省48个弹性学制中职培养班中有13个教学班建在贫困村,在2497名学员中建档立卡贫困生149名,经过中职班的系统学习,贫困户学员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如尉氏县农广校贫困生学员石安国,参加中职班学习后,蔬菜种植规模由4亩扩大到7亩,2018年仅此一项收入达2.6万元。

十、在宣传引导上,树好典型抓实例

加强培育工作的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以省级媒体经常有声音、中央级媒体关键节点有展示为目标,营造推动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先后推介宣传了“牛倌”赵昭、现代青年农场主王飞、农业物联网达人赵海、花生电商翘楚王建华、高效服务“牛人”牛超等一批鲜活典型。2019年10月1日,王飞作为优秀农民代表,乘坐“乡村振兴”方阵彩车参加国庆70周年大典群众游行活动,王飞是农广校培养的优秀学员,为农广校争了光,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向先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农民培养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事业。2014至2018年,河南省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农业经理人等77.88万人,河南省农广校系统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承担的任务数和资金量每年占全省比例基本都在50%左右。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随着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务农劳动者队伍成份不一,变化很大,需求多元,相应的师资力量跟不上;资金管理使用边界还不够清晰;培育方式创新转化慢,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的新型培训手段应用比较落后;滿足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自动化仪器设备、远程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专业化操作观摩演示等功能需要的培育基地建设滞后等。立足乡村人才振兴,有关部门应抓好农民教育培训顶层设计,出台可操作、有具体支持措施的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师资能力培训,广纳各方人才入选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依托农广校,规划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主导作用、覆盖带动周边的农民教育培训综合基地等,为培育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师资培育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