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分步突破,深度变式探究

2020-04-08 09:32王雷葛艳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线段

王雷 葛艳

[摘  要] 函数综合题是中考数学的重点题型,其中不仅包含众多的函数曲线,同时涉及一些关键的知识联系点,因此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 解析问题时,需充分挖掘问题本质,从知识联系性出发选取合适的方法,文章以一道函数综合题为例,进行分步突破,解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线段;点坐标

考题呈现

试题(2019江苏泰州中考)已知一次函数y1=kx+n(n<0)和反比例函数y2=■(m>0,x>0).

(1)如圖1,若n=-2,且函数y1,y2的图像都经过点A(3,4).

①试求m和k的值;

②请直接写出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

(2)如图2,过点P(1,0)作y轴的平行线l与函数y2的图像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y3=■(x>0)的图像交于点C.

①若k=2,直线l与函数y1的图像交于点D,当点B,C,D中的一点到另外两点的距离相等时,试求m-n的值;

②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与函数y1的图像交于点E,当m-n的值为不大于1的任意实数时,点B,C之间的距离与点B,E之间的距离之和d始终是一个定值,求此时k的值及定值d.

分步突破

上述考题是中考常见的函数综合题,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为命题背景,涉及求函数解析式、取值范围和距离分析,以及定值求解等,由于考题有两问,每一问又细分为两小问,均含有各自的主干信息,所以下面对其分步突破.

1. 第一步:解构函数,巧定范围

题干给出了一次函数y1和反比例函数y2的解析式,对于第(1)问,设定n的值为-2,并给出了两函数的交点,所以第①问求函数解析式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直接将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 将点A(3,4)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y1=kx-2中,可解得k=2. 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2=■中,可解得m=12,所以m的值为12,k的值为2.

第②问分析y1>y2时x的取值范围,属于函数背景下的代数分析. 对于条件“y1>y2”,在函数图像中的表现为一次函数位于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上方,因此问题转化为分析一次函数位于反比例函数图像上方时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 而点A是两函数图像的交点,是其分界线,显然点A的右侧部分满足要求,又点A的横坐标为3,因此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为x>3.

2. 第二步:分类讨论,定值变形

第(2)问中添加了反比例函数y3,通过作y轴的平行线产生了交点B和C. 第①问中设定点D是直线l与函数y1的交点,于是可求得点D的坐标为(1,2+n). 根据l与函数y2,y3之间的交点可求得B,C的坐标,即B(1,m),C(1,n). 点B和点C位于x轴的两侧,根据题干要求,实际上就是分析其中的中点情形,显然有三种情形:情形一是点D是BC的中点,情形二是点B是DC的中点,情形三是点C是BD的中点. 需要对其进行分类讨论,且线段长就是两点的纵坐标的差的绝对值.

情形一,当点D是BC的中点时,有BD=CD. 又BD=m-(2+n),CD=2,所以m-(2+n)=2,即m-n=4. 满足限制条件,所以该情形存在,此时m-n=4.

情形二,当点B是DC的中点时,有DB=BC. 又DB=2+n-m,BC=m-n,所以2+n-m=m-n,解得m-n=1. 满足限制条件,所以该情形存在,此时m-n=1.

情形三,当点C是BD的中点时,有BC=CD. 因为BC=m-n,CD=n-(2+n)=

-2<0,不可能,所以点C不可能是BD的中点.

综上可知,对于第(2)①问,m-n的值为4或1.

第②小问设定点E是过点B的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y1的交点,所以点E的坐标为■,m. 根据定值构建的思路可知,d=BC+BE,只需要将所涉及的点的坐标代入其中即可. 当点E在点B左侧时,有d=m-n+1-■,分析该式为定值时d和k的值,只需对式子进行变形,将其中的参数以乘积形式表现即可,于是d=(m-n)1-■+1,所以当1-■=0时,显然d的取值与m,n无关,此时k=1,d=1. 当点E在点B的右侧时,有d=m-n+■-1,分析该式为定值时d和k的值,只需对式子进行变形,将其中的参数以乘积形式表现即可,于是d=(m-n)1+■-1,所以当1+■=0时,显然d的取值与m,n无关,此时k=-1,d=-1,矛盾,说明此种情形不存在. 综上可知,对于第(2)②问,k=1,d=1.

解后反思

上述是对考题的解析突破过程,考题考查了求函数解析式、取值确定和分析线段长,涉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图像中交点的求解方法,下面对突破过程进行深入反思.

1. 解析中的关键步骤

考题分为两大问,无论是求取值,还是分析距离关系,均需要准确把握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明晰函数的交点. 而对于每一小问,还需要把握其中的关键步骤,如第(1)②问在分析y1>y2时x的取值时,需要理解不等式与函数图像之间的联系,即y1>y2不仅表示大小关系,在函数中还体现为图像的上下关系,基于该内容就可以直接获得突破方法. 又如第(2)①问分析三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关系,其关键步骤是结合限制条件对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讨论,并结合点坐标进行细化,这也是函数背景下线段长与点坐标关系构建的方法. 第(2)②问中的含参数的代数式的定值讨论,解析的关键步骤是对代数式进行变形,即实现参数部分的因式分解,从而可通过设零将其消去.

2. 值得学习的内容

中考压轴题的学习价值在于,可以从中提炼出问题突破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掌握同类题的突破方法. 以第(1)②问为例,求“y1>y2时x的取值范围”,其解析本质就是数形结合,同时可以提炼出不等式问题的转化方法——图像分析法. 而对于第(2)问,实际上均可以归结为函数背景下的线段长分析. 从解析过程可知,利用点坐标来描述线段长是问题突破的核心,這也是函数与几何之间的知识联系点. 因此,求解与几何相联系的函数综合题时,要充分把握“点坐标”这一中间媒介,实现几何问题的代数转化.

3. 关于考题的变式

开展考题变式不仅可以深化问题认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下面是以本考题所涉及的两个核心价值内容展开的变式探究.

变式1 (基于不等式图像解析方法进行变式)已知点A(3,b)是一次函数y1=kx+n与反比例函数y2=■(m>0,x>0)在第一象限的交点,若不等式kx+n>■的解为x>3,试分析k的正负.

思路点拨 由不等式的解可知,当03时,y1位于y2上方. 显然可以绘制出相应的图像,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单调递增,即k>0.

变式2(基于函数与几何的联系点进行变式)已知反比例函数y2=■(x>0),一次函数y1=-2x-2,如图3,过点P(1,0)作y轴的平行线l与函数y2的图像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y3=-■(x>0)的图像交于点C. 试分析在函数y1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BDC=90°.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点D的坐标.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信息可求出B(1,12),C(1,-2),可将点D的坐标设为(a,-2a-2),在Rt△BCD中使用勾股定理可得BC2=BD2+CD2,然后利用点坐标可以分别求出线段长,基于线段长关系即可构建相应的代数方程,即可分析a是否有解.

■ 教学建议

1. 关注函数综合,解构曲线图像

函数综合题是中考的核心考题,一般因综合性强而解析难度大,实际上可以将函数综合看作是多条曲线之间的综合,因此解题时就可以通过分析曲线之间的联系点来加以突破. 而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初中阶段所涉及的函数曲线进行系统归纳,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让学生对函数的曲线特征、性质结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能够根据函数解析式准确画出相应的图像,并能根据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出特征参数的值. 例如根据函数y1=kx+n(n<0)与反比例函数y2=■(m>0,x>0)相交可以得出k>0. 建立函数之间的图像联系是求解综合题的关键,也是数形结合策略分析问题的基础.

2. 重视突破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综合题的突破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应的解析方法. 例如上述求解函数解析式所采用的待定系数法,分析距离问题时所采用的分类讨论和线段坐标化方法,正是在这些方法的灵活使用下才促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对考题的解析方法加以总结提炼,让学生掌握根据考题特征选取合适方法的思路. 对于一些结构鲜明的考题,更应注重总结. 例如函数与几何综合题,应让学生把握函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点——点坐标,形成“函数解析式?圳点坐标?圳几何特征”的突破策略.

3. 注重考题变式,拓展数学思维

中考压轴题的问题形式多样,图像变化也十分灵活,所以开展考题教学时不能拘泥于问题本身,而应引导学生对背后的实质内容进行挖掘,并结合相关知识对其中的核心内容开展变式探究. 例如上述基于联系点对考题进行了不等式转化变式和几何特征变式,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函数图像与不等式、几何之间的关联. 而在变式探究过程中,则需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能因变式不足使得探究无意义,也不能因过度变式造成超纲超范围的现象. 在变式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锻炼,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猜你喜欢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线段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应用图像法探究有关反比例函数大小的比较
例谈几何画板在一次函数应用题的教学尝试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反比例函数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