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风对豫北小麦生产的危害及防御策略

2020-04-09 06:02胡俊芳党英喆
新农民 2020年4期
关键词:干热风抗性灌浆

李 刚,胡俊芳,党英喆

(1.河南省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焦作 454001;2.河南省焦作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站,河南 焦作 454002)

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8500万亩以上,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1/4,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战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表5~6个月受热辐射增加,冷空气入侵变化快,气温升高,易出现炎热干燥天气,干热风每年不同程度发生,最终导致小麦籽粒产量下降,品质不佳。因此,建立一种预测和识别小麦干热风抗性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育种抗性或抗性小麦品种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干热空气对小麦危害的主要因素是热,其次是干,风是辅助因素。根据试验,小麦灌浆的适宜温度为20~22℃,如果温度高于32℃,小麦灌浆的速度会明显下降,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下降越严重。大气干旱造成小麦生理水分失衡,叶温升高,阻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活动,加强了呼吸,增加了消耗。在干和热的双重推动下,辅助风加剧了干和热,使小麦遭受伤害,最终导致千粒重下降。小麦受干热风的危害后,受害程度与小麦品种的抗性有直接关系,但即使小麦品种是耐干热风、生长旺盛的品种,到乳熟中后期,对干热风的抗性也因叶片和根系的老化而大大减弱,因此小麦在乳熟中后期对干热风最为敏感。

初夏时节,正值我省大部分小麦灌浆期,遇到干热风,将严重影响谷穗灌浆,“提前枯萎”,小麦籽粒干,粒重下降,造成严重减产。试验证明,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与前几天的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如雨后骤晴,随之而来的高温低湿干热天气,危害更为严重。如果在干燥热风发生前,有降雨现象,那么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会减轻些。从农业时间来看,小满、芒种是一关,俗话说“小满”不满,小麦有危险。也就是说,小麦在小满时还没有灌浆乳熟,则很容易受干热风的影响,造成危害。

2 小麦干热风的预测和防治

干热风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为有效抵御干热风这类自然灾害,科技人员经过研究和实践后,取得了较大进展,并总结出既经济又有效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干热风天气灾害预测预报

根据对干热风天气的认识和研究,应准确预测出干热风灾害的发生日期,如1月降水量低于历年同期平均值,1~3月气温高于上年同期平均值,1月降水比小于1~3月累计气温比值,三种现象出现其中一项,5月下旬就要有干热风出现。如果3种现象都出现,那么干热风等级就越高。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气象指标。如表

指标 轻干热风日 重干热风日14 时平均气温(℃) ≥30.0 ≥32.0 14 时相对湿度(%) ≤30 ≤25 14 时风速(m/s) ≥2.0 ≥3.0

2.2 生物防御

采用合理施肥的措施,调节土壤中的水分,减小气孔开张度、降低蒸腾强度,

促进小麦根系的吸水能力,改善小麦灌浆期间农田气候环境,加快小麦灌浆的速度,降低或避免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建议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减少氮肥用量,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2.3 农业技术防御

一是选育抗干热风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如:新麦26、郑麦366、郑麦369、矮抗 58、丰德存麦5号、怀川916等,这些品种经过多年推广表现和试验数据验证,综合抗性较好,种植这些品种的小麦可以有效防御高温干旱带来的伤害,保证小麦的高产稳产。

二是使灌浆乳熟阶段错过本地区干热风发生时间,可以适当调节小麦播种期,本地区一般在5月21日至6月5日左右出现干热风的危害,因此选用高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通过科学的栽培及施肥技术,使小麦的千粒重增加。

三是酌情浇好麦黄水。在小麦收获期的前10天,容易出现干热风,此时可以通过浇麦黄水来进行预防,麦黄水可以明显增加土壤水分,减少干燥的热风,也可以为下一次作物播种提供更好的水分。同时,要注意高肥水麦田,或浇水后2~3d,可能出现5级以上强风天气,此时不要浇水。

2.4 化学防御

一是在小麦开花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6%~10%的草木灰浸提液,亩喷50~60 kg;二是对于处于灌浆期的小麦产区,可以适当喷洒一些含腐殖酸或氨基酸、甲壳素类叶面肥或者调节剂;三是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喷洒0.05%阿斯匹林水溶液1~2次,可有效地防止干热风引起的早衰。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抗旱、抗干热风能力。

猜你喜欢
干热风抗性灌浆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2020年新疆南部区域干热风精细化特征分析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浅谈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阿勒泰地区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研究
小满过麦畴有感
不同播期小麦洛旱8 号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神木枣区减产原因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