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获得性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差异分析

2020-04-09 07:58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阳性菌革兰病原菌

(汉中中心医院 1.检验科;2.小儿科,陕西 汉中 723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一种常见疾病,指的是小儿支气管出现的炎症,是学龄前儿童尤为常见呼吸道疾病[1]。近年来,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而一些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也导致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难度的加大[2]。

小儿支气管肺炎根据病原菌感染感染地点不同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CAP患者是在入院前即存在病原菌感染,而HAP患者是入院后发生病原菌感染的肺实质炎症[3-4]。相关研究显示HAP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受到多种院内外因素影响[5],因此本研究通过对CAP和HAP两种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原菌的检测以及对比CAP和HAP患儿感染的病原菌差异,并为CAP和HAP患儿抗病原菌相关的治疗提供临床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在院外获得的57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CAP)和56例于本院发生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患儿(HAP)作为研究对象。CAP患者中男性患儿304例,女性274例,年龄为5个月~6周岁,平均年龄为(3.3±2.3)岁。HAP患儿中男性患儿31例,女性25例,年龄为6个月~4周岁,平均年龄为(2.5±1.9)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儿均为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院内感染患儿均符合《院内感染诊断标准》中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且在标本采集前1周内患儿未使用抗生素,排除标准为患儿合并急性肺栓塞或合并其他呼吸道相关疾病以及不能耐受痰标本采集的患儿。

1.3 样本采集

CAP患者痰标本的采集选择在患者被诊断为CAP且入院时间在24小时以内进行。CAP和HAP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无菌深部吸痰管对患儿进行深部痰标本采集,操作注意避免口腔、鼻腔等接触污染,痰液标本吸出后放进无菌瓶内,及时送到化验室检验。将采集到的痰液集中在梅里埃血平板放置在35℃培养箱内进行培养24h。采用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法国梅里埃公司)对进行细菌鉴定。具体接种和培养依据《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6],质控菌株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于中国北京中科质检中心。

1.4 指标观察

分别对所有患儿痰标本的菌种鉴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由于院内感染而引起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标本菌种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相关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重症监护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进行分析。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差异的检验标准。

2 结 果

2.1 CAP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所有578例CAP患儿痰标本中共分理出254珠病原菌,检出率为43.94%,其中包括142珠革兰阴性菌,占比55.91%。99珠革兰阳性菌,占比38.98%。13真菌,占比5.12%。所有检出的病原菌构成见表1。

2.2 HAP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56例HAP患儿痰标本中共分理出35珠病原菌,检出率为62.50%,其中包括10珠革兰阴性菌,占比28.57%。18珠革兰阳性菌,占比51.43%。7珠真菌,占比20.00%。检出的病原菌构成见表2。

2.3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经过对比HAP和CAP患儿的感染因素发现,HAP患儿在年龄<3岁、住院时间>10 d、有侵袭性操作、重症监护以及营养不良的比例高于CAP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1 CAP患者检出病原菌珠数和构成比

表2 HAP患者病原菌珠数和构成比

表3 HAP患儿和CAP患儿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例,%)

3 讨 论

小儿肺炎是目前我国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7]。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8],其中很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引起的小儿支气管肺炎中较常见的细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埃希菌等[9]。本研究中CAP患儿痰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到所有病原菌的55.91%,而其中又以克雷伯菌所占的比例最高,这与赵洁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而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为主,与王小仙等[7]的研究结果较为接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一些患者出现了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感染[11],而本研究CAP患者中有13例患儿出现了真菌感染,提示在CAP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

儿科患儿身体发育不成熟免疫防御能力较差,加之原发疾病影响,在住院期间易发院内感染[12-13],儿科的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其中HAP患儿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在本研究中得到了相近的结果,HAP患儿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到了50%以上,金黄葡萄球菌占到了25.71%,而CAP患者中,金黄葡萄球菌仅占11.42%。与CAP患儿检出结果不同的是,HAP患儿革兰阴性菌感染比例较低而真菌感染比例相对较高,在CAP患者中,克雷伯菌占总检出比例的接近30%,而HAP患者中仅占17.14。CAP患者HAP患者的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单CAP患者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占比为3.94%,而HAP患者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占比为8.57%。因此临床在治疗HAP患儿时使用抗菌药物应该区别于CAP患者。两组患者出现感染菌不同的原因在于患儿的性别、年龄、营养情况不同以及患儿所在环境的不同,HAP患者所在的医院环境与社区环境具有差异,且可能接受侵袭性操作以及其他处置造成两组患儿接触的菌群环境有所差别。

前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CAP患者的痰培养菌群和耐药性分析,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而本研究对CAP患者和HAP患者的菌群进行了对比以指导临床对两类患者差别用药。此外我们还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因素,以求对两种患者能有针对性的临床管理和抗菌用药。前期研究中,对于儿科患者,年龄越小、营养状况越差的患儿身体发育越差,患儿身体发育程度对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14],本研究中HAP患儿的年龄<3岁和营养不良的比例显著高于CAP患儿(P<0.05),说明在儿科收治年龄较小或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时应该尤为注意院内感染的发生。关于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还有在院内接触病原菌的机率的增加[15],本研究中随着患儿住院天数的增加以及进行侵袭性的操作都使住院患儿增加了病原菌的接触机会。而进行重症监护的患儿由于本身病情较一般患儿较重,对病原菌抵抗力较差因此相对于一般患者更容易受到院内感染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对于住院患儿应该注意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减少患儿出现HAP的几率。

综上,针对CAP和HAP患儿应该针对不同的病原菌感染进行合理的抗菌素使用,同时应该积极的控制患儿在院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患儿出现HAP的概率。

猜你喜欢
阳性菌革兰病原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
降钙素原提示血流感染病原体类型的研究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