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爱着这片土地?

2020-04-09 04:47张国云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沙

引 言

来到浙中,遇见许多爱好历史的朋友,对婺城有着特别的情感,认为婺城是中国文明最有典型的样本。

说到?城,当然也有不少人会问,“婺城,什么地方?”我们是随中国作家采风团来到婺城,当地人神秘说道,这是一个可以遥对天上婺女星的地方。

天上婺女星,地上一座城。

愈听愈觉得有点天外来客的味道,惊艳得我们直咂嘴,仿佛从远古“牛朗织女”传说,穿越到时下“流浪地球”科幻世界。

婺城者,婺州也。这里自古名人荟萃,文风鼎盛。这片土地上有许多响亮的名字:冯雪峰、陈望道、吴晗、艾青、施光南、黄宾虹、丰子恺等等,在中国文化历史星空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当代作家艾青,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更是情有独钟,由衷发出内心激情的呐喊: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也许,“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不正是我们时下寻找的初心?此时此刻,又一下唤醒了我沉睡的诗性与情感。走在这里,我一直不断我一直不断追问——

婺城靠的是什么魔力,才能让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

这里有一个假想,如果你一无所有,不要紧,那你就到婺城做一把泥土吧。

来到婺城汉灶村古窑遗址,才知婺州窑有着2200多年历史,是中国烧制瓷器时间最长的著名窑系,被唐人陆羽评为中国六大瓷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婺州窑瓷器有着陶质的浑厚,瓷器的清新典雅,乳浊窑变的风韵,更有彩绘墨褐的特色,是我国最早创烧的青瓷源头。因为中国最古老的青瓷,就是草木灰当釉料的,虽不如白瓷青瓷那么光鲜,但色泽沉稳,只要掌握火候还能生出包浆,这是其他釉色所不能具备的,其烧制技术目前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这里附近的一座山边,我们还看到沿着山脚堆积着许多瓷片,有的釉色月白或天青色,有的泛着紫色或灰色,片片釉面滋润,个个色泽淡雅。不禁让人遥想当年,窑工们裸露着上身,把一件件成型的瓷器放进窑床,在熊熊的窑火中,一件件透着余温的精美陶瓷出窑,这时阳光下窑工背上豆大的汗珠晶莹透亮,但脸上早已绽放出兴奋的神采。

这下我懂了,如果是这里的一把土,就有可能成为匠人手下的陶坯,就有可能走进婺州窑,在土与火的熔炉中,经过凤凰涅槃,孕育出一个个美丽青瓷的前世今生!

中国婺州窑,你再现着婺城魅力——

这时这把土,可以慢慢为我们讲述着,它那一个千年春天般的美丽,不是吗?

2

这里有一个假想,如果你做不了陶土,不要紧,那你就到婺城做培根铸魂的一位农夫吧。

当我坐进中国婺剧院,这才知道婺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剧目丰富,主要声腔为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黄、时调6种。

婺剧的艺术特色是古朴浑厚,强烈粗犷。唱腔高亢,音乐丰富。擅长武功,特技惊人。原来婺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长处,创造了地方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尤其唱、念、做、打“四功”,把戏剧情节与歌舞统一在一起,唱、念、做与音乐、动作密切配合,“打”是十分强调形式美的舞蹈动作,它和部分武术、特技结合,将生活动作经过程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创造,形成富有表现力的戏剧动作。

按表演艺术的侧重分类,有文戏、武戏。没有想到婺剧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戏剧形式,能够如婺剧那样,在“舞台方丈地”上,千军万马、枪挑剑劈,神勇异常。后来,我通过央视,调看了婺剧《断桥》,它属于文戏,扣人心弦,惟妙惟肖。据说自1962年晋京演出就轰动京华,使得《断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婺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难怪近些年,婺剧在全国频频亮相,习近平等中常委近3年五次观看婺剧演出,这对地方戏剧团是最难得的待遇。

看到了吗,婺剧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谁多想做这一百花园的农夫,为这个苗哺除草培土,让它们得到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中国婺剧,你重铸着婺城辉煌——

这时脚沾泥土,我们才会踏实,才能饱含深情,甚至拿出更多直抵人心、引领前行的优秀作品,不是吗?

3

这里有一个假想,如果你做不了农夫,不要紧,那你就到婺城做追逐溪流的一道堰坝吧!

我们采风的这几日,正是江南梅雨季节,婺城也被一场场雨水激活,我们来到白沙溪,才知它是婺城的母亲河。溪以水白如镜而得名,又以蜿蜒曲折拟龙蛇,风吹波浪似白鳞而得名白龙。

2000多年以前,白沙老爷治水的故事一直在白沙溪兩岸的村民中口口相传。据说,那时白沙溪水流不定,每遇大水,就似一匹脱缰野马到处横冲直撞,特别是下游平原地区,水患不断。面对百姓受水患之苦,当地一位叫卢文台的大爷,决定效仿战国时的李冰,利用水势落差,先后筑成36条堰坝。

人们知道,中国水利史上著名的郑国渠和都江堰,都是官方建设的,而白沙堰纯粹是民间自发建设的。这36堰总长超过千米,各干渠支渠达数百里,工程雄伟浩大。明代大学士宋濂赞叹道:“郑渠白渠(白沙溪),专美靡许。泛我清泉,渥我丰穰,盈我仓庚。”宋代王淮专作《白沙溪遗兴》一首,“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

或许,堰是一种技术含量不高的设施,但它历经2000多年,为婺城奉献了一派好山水,一个梦幻美丽白沙。这时坝堰孕育出溪流的跌宕、漩涡、湍急以及潆洄,使得溪流成了这里一道壮丽的风景。

7

這里有一个假想,如果你没有口福,不要紧,那你就到婺城双龙景区散散心。

这里的双龙景区,最早我是从现代作家叶圣陶写给全国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叫《记金华的二个岩洞》得知的。其位于婺城北郊,一座叫金华山山麓上,以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因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应该这就是双龙景区来历。

这里山水风光明艳秀丽,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以及全国规模最大的溶洞群,在长达数十公里的带状石灰岩层,分布着几十个溶洞和多条地下河、一个地下湖,自古即有“五湖十景”之称。洞内景观神奇震撼,双龙洞水石奇观,卧舟入洞堪称一绝。冰壶洞银河倒泻,是中国最大溶洞瀑布。朝真洞一线天移动换景,奇妙异常。仙瀑洞惊险刺激,落差73米的洞瀑为吉尼斯世界之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应该说金华山算不上险峻,但因早在东汉时期道教文化鼎盛,被称为“江东名山”,与“五岳”齐名,尤其是黄初平经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写进《神仙传》被尊为黄大仙后,“叱石成羊”的故事广为传播,金华山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成为名冠江南的道教名山和道教圣地。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曾有十六位帝王为金华山寺观及高僧、道长、隐士赐匾额、领封诰或避难、驻跸。

这里风景名胜的文字记载已有2000多年历史,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宋朝名相王安石赞为“横贯东南一道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四次游历金华山,对著名的“金华三洞”作了如下概括:“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厅,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古往今来,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郁达夫、黄宾虹等名人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朱镕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双龙留下足迹。

中国双龙景区,你积淀奇特自然的婺城现象——

这时一样的山水,不一样的婺城,让我们远离喧嚣都市,因宁静、可以让伤感隔离,因时间、真的不曾改变什么。但这里光影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可以收获满满的愉悦生活,不是吗?

8

也许婺城值得写的很多,我仅选了几个带有地方特色的,做了一个非虚构记录。因为它是江南的象征,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集大成,更是中国文化难得可贵的高地。

了然江南,了解江南的人文风物,选择婺城作为切入点,是非常匹配的一对。就像蓝天白云,卿云摇天直上,更如大诗人李白所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离开婺城那天,我听到一首好听的歌,叫《亲爱的婺城,亲爱的你》:

“为了这一眼,我已等待了许多年,你看八咏楼下万家灯火,仿佛换了人间。为了这一眼,我已梦想许多年,你看白沙溪水一路欢歌,恍若回到童年……”

听着听着我眼里热泪直打转,一路婺城,我只不过“取一叶而知秋,汲一露而思海”。当千年婺城,从泛黄的史册向我们走来,走出芸芸众生,踏破城池,那不正是我们的初心?

没错,这些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底蕴,是老祖宗向我们提供的肥沃土地,也是留给我们的救命钥匙。就像苏格拉底提醒我们说的:“享受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心灵中获得的。”是呵我们的命就是这个时代。你不努力,没人想要给你的生活。

如果你非要问我:“可以选择?”我希望可以留在婺城这里深呼吸,享受这里江南的风雅韵味!

所以,婺城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

作者简介:

张国云,研究员、浙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工商博士、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作协主席团成员、报告文学创委会主任。已出版《走进西藏》《穿透灵魂》《叩天问路》《云边书话》《水流云在》《一条大河里的中国》《致青藏》三部曲,《最后的工厂》三部曲等文学作品。有作品列入大学语文课本。获得第六届冰心散文奖,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提名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奖,三次浙江文学奖,获中国时代艺术文学贡献奖,被誉为全球高海拔4500米以上“生命禁区”——写书第一人。

猜你喜欢
白沙
阿尔博阿多尔
浅析苏童《白沙》中雪莱之死
中白沙淘金记
提高白沙(硬)烟支重量稳定性
白沙古井,孤独一种
学“外语”
被误会的白沙漠
游白沙坡温泉
康斋与白沙学术思想比较分析
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