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美食江湖

2020-04-09 04:47张天野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河豚枇杷杨梅

张天野

苏东坡是一个妙人儿。他是大诗人、大文学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这些,苏东坡还多才多艺,书法乃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绘画上擅长画竹,写笑话、讲笑话也是一绝。最妙的是,苏东坡还是一位美食家,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吃货。

我们从苏东坡的诗词里,就能品出别家诗人少有的烟火气。譬如那首著名的《惠崇春江晚景》中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又名青蒿、泥蒿、芦蒿、藜蒿、水艾,蒌蒿刚生时柔嫩香脆,至今湘菜里还有一道泥蒿炒腊肉的名菜。芦芽也称荻笋、芦笋、柴笋,即芦苇的幼芽,也是一味食材。河豚就更不用提了,在中国、日本美食界至今享有盛誉。据宋人笔记说长江沿岸的老百姓吃河豚,“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读了这两句诗,估计您也恍惚瞄到东坡哈喇子横流的画面。如果再算上前一句那只“春江水暖”的鸭子,这可就四道菜了,够吃一顿。

还有那首《食荔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吃荔枝就算了,苏东坡居然还提到另两种岭南佳果:卢橘、杨梅。这卢橘,东坡自己解释是枇杷。《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也。”不过据专家考证,卢橘指金橘,东坡应该是搞错了,不过后世以讹传讹,卢橘(芦橘)真的成了枇杷的别称,东坡可谓“始作俑者”。

有时,吃货苏东坡也矫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读来您大概觉得大苏是个素食主义者,其实大谬,东坡创造许多美食,除了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饼,还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等荤菜。我们回头看下诗题《於潜僧绿筠轩》,原来这是东坡在拍和尚的马屁啊。

苏东坡还很有美食家的商业意识。他曾写过《菜羹赋》和《猪肉颂》,以美食做大文章,乃古今第一人也。尤其这篇《猪肉颂》堪称千古奇文,身为黄州地方官,东坡为猪肉做广告,“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还不厌其烦在诗里教大家如何烹饪。

苏東坡为美食立传,也为自己的吃货身份正名。他有篇《老饕赋》,开篇就自比庖丁和易牙,遍烹天下美食,感叹“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洋洋自得,“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东坡最后写道:“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一代诗神兼一代吃货的形象,跃然纸上。从此,吃货有了另一个更有灵气的别称:老饕。

猜你喜欢
河豚枇杷杨梅
有趣的小河豚
毒界霸主——河豚
河豚生气了
杨梅
走进新余市仙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枇杷糖浆
杨梅酒
乐摘杨梅
吃“乒乓球”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