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工与中达

2020-04-09 04:47林明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仪表

林明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全靠自学成才的农民,在农村创办一个高科技企业,设计研制生产大量技术领先的自动化控制电子仪表产品,在该领域中成为出类拔萃的典范,他也成为一个时期仪表界的风云人物,成为受人敬重的业界翘楚专家权威和道德楷模。

本文讲述的是他的奋斗历程,颂扬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锐意进取、奋勇拼搏、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雷厉风行的创业精神,攻艰克难、百折不饶的恒心与毅力;赶超先进、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無私奉献、感恩图报、重情厚义、诚信至上的品格。

期望能对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发展新时代民营经济、建设现代企业,造就高品质人才,有一定启示励志作用。

—— 作者手记

谢工其人

大约在1980-1984年之间,有一个人进入我们奉贤中学同学和一些美术爱好者的视野,那个人叫谢玲珑。

我们从人民医院的门诊部走廊、工业局橱窗、车站渡口的大型广告上,都能看到他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

曾记得,1958年在南桥大街上和校园内,谢玲珑也画过不少大型宣传画,我们初中刚毕业时,同学们从青年报上还看到他被评为“华东青年美术作品比赛”优秀作品的油画。然而此后二十几年音信全无,此时忽然显身,大家都为他重出江湖而感到欣喜。

但是,1984年秋,正当谢玲珑广告事业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的时候,忽然又从人间“蒸发”了,从此销声匿迹十几年,直到1999年他举办同学40周年聚会,我们才知道这段时间他到肖塘乡刘港村办厂去了。

1983年,改革开放渐成蓬勃发展之势,市场上有很多设备器械供不应求。当时全国有一种仪表特别紧缺,那就是上海医用仪表厂生产的指针式温度控制仪。

那年头,全国各地开办了不计其数的烘烤箱厂,好象中国人从此不吃米面饭菜而吃面包蛋糕了。大量的烘烤箱需要大量的仪表配套,所以那种仪表就成了“一表难求”的抢手货,上海医用仪表厂准备新增二条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要。

谢玲珑有个二哥谢金龙,是市区一个国营仪表厂的总工程师,由于一次偶然的聚会,刘港村村办厂的厂长赵永兴,从这个“金龙哥”口中捕捉到这个重要信息,立刻上报村里干部,大家一听都非常兴奋,踌躇满志摩拳擦掌,决定也开那样一个工厂,也生产那样一种仪表。

技术方面,由“上海谢老师”带领他的一帮工程师弟子来研制,经济方面由村里贷款四十万,建造厂房配置设施,同时招收与培训工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一定要以最快速度办成这件事。

办这个厂还有一个特殊意义:这个厂要办成福利工厂,解决附近几个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这更是件好上加好的大好事,大善事,受到乡、村各方积极支持。

但是问题来了,研制、生产这种当时看来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办这样一个高科技企业,没有一个懂行的、各方面能力强、可以独当一面的能人主持,简直不可思议。依靠外来和尚是念不好经的,何况国营企业分工明细专业单一,又都是在职人员,肯定难以合作。

要办非常之事,必需非常之人。

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人——谢玲珑!

办这样的厂,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能人,没有这样一个能人,肯定办不好!

于是大家一起登门求助,都是乡亲发小,什么都好商量。但是,其广告事业方兴未艾,怎么能轻言放弃!

村干部们退而求其次,暂借一年,办好厂,完成产品研制,培训好工人,产品投入生产,一年后继续干你的广告。

刘港是一个小镇,1958年后分为不同乡两个村,以河为界,河东属金汇乡红专村,河西属肖塘乡刘港村。谢玲珑是河东的人,所以是,河西刘港人,聘请河东刘港人来办厂。

在六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谢玲珑曾被河东金汇一些人诬为黑帮反革命,而河西肖塘刘港从书记到百姓,都明确表态,反对隔壁大队那些人的胡作非为,这在那个非常时期是绝对难能可贵的。村办厂厂长赵永兴等,都是久经考验的铁哥儿们,现在谢玲珑为了报答江东父老的此情此义,也为帮助残疾人就业,毅然忍痛割爱,告别广告放弃艺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到河西开创新业去了。

谢玲珑的爱人也是个深明大义侠义心肠的人,她义无反顾地积极支持,辞去工作,举家走马上任。

谢玲珑从小就称誉乡里,其名谢玲珑,用方言来解读,谢谐音“邪”,非常的意思,玲珑是聪慧伶俐灵巧能干得意思,这个名字是算命先生所赐,而且在“命书”上写了不少马屁话,前面几句断言此儿天资如何聪颖,悟性如何不凡,后面几句是“求高深之学识,他日炉火纯青,业精名振”“学识之代价无穷,令人启仰慕之心……”当然这迷信的神奇预言居然成真,其实是碰巧蒙上言中罢了。

后来在颁发身份证时,经办的人想当然地把姓名写成谢林龙,从此摇身一变为林中之龙了。再后来因为当过工程师,大家尊称谢工,以致后来其它地方的人,只知谢工而不知谢玲珑谢林龙为何人了。谢工干脆以此为笔名,(另有一个笔名曰中达,中达即谢工,谢工即中达),所以这里笔者也从众,以下称其为谢工了。

谢工从小喜欢看书,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知识与日积累丰富,自学成材无师自通,思路开阔融会贯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谢工从小在乡亲们面前就有不凡表现,9岁上台演戏,在夜校教大人读书识字扫文盲,参加大人们的锣鼓队当鼓手领队,中学假期编导节目,用于村里拜年慰问等活动,能写善画,笛子、二胡、口琴等乐器也都得心应手,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编导的节目屡获一等奖。

初中毕业后当过代课教师、文化馆美术临时工,报纸上发表过美术作品,华东地区青年美术创作比赛获得大奖,是六十年代该领域中奉贤第一人;回乡务农时期,带领农村青年学文化,搞科学试验,学雷锋做好事,创建文艺宣传队,编导排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毛泽东思想,把一方的农村青年工作和农村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他还帮助两个公社文化站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创编的节目得过全县会演一等奖。

乡村实行电气化时,谢工是乡亲们心目中的专家,有什么困难与问题都找他帮助解决。不仅电工,木工、漆工、泥工、金工、钳工,十八般武艺,谢工样样精通。

即使人生遭受严重挫折时,谢工仍不消沉丧志,坚持自学深造,坚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艺,受到乡亲们的称誉钦佩和保护帮助。

此后,谢工还当过电工、机修工,并有办厂管理的经验。

改革开放前,市场上没有高音质音响可买,谢工根据无线电杂志上介绍的电路,自己动手,设计熔制印刷电路板,以高超的金工钳工技术,加工出精致美观的金属或塑料机箱与漂亮的木质音箱,为朋友们义务制造了好多收音机、功放、音响,他培养的学生,也开了当时第一家电视机等家电维修店。在音响范围,谢工可算是奉贤第一人,奉贤沪剧团还邀请他出山,他没空还是由这位高徒代师出征的。

后来,谢工又在奉贤率先开展广告业务,那时的广告是手工绘制的,虽然辍笔二十多年,但其坚实的专业水平,在社会上尤其是美术爱好者和对广告业感兴趣的人们中,有很好影响。有几位还经常爬到脚手架上看他作画。

谢工成为熟识他的人们心目中的神人,万宝全书一身本领,样样都能做,样样做得好,样样追求完美,是一个万能型的人才,是一个绝对踏实可靠的人!

所以,请他出山,是众望所归!

起步维艰

企业注册登记是开厂第一件大事,村里原报的是永兴仪表厂,一是村办厂厂长大名永兴,二是取永远兴旺之意,到了工商局,材料一检索,说同类企业已有相同厂名,不能通过,需要更改,要求当场再定一个厂名。谢工本是个文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两个字:中达,取中国发达之意,办事员查一下没有重名,当场批准通过,上海中达仪表厂从此诞生。这个厂名很响亮很大气,大多用户都说“我们以为是中外合资企业”。与人一样,起个好名字,一生好运来。

厂名有了,立刻设计商标,谢工又是行家,他为好多厂家设计过商标,都登载在上海市注册商标集上。中达商标把厂名缩写与产品特征巧妙组合成一个图案,这个商标送到市商标局审批,毫无异议顺利通过注册成功。

当时,谢工是个光杆司令,所有产品设计研制工作一人承担,也足以胜任,这个“能人”是选对了,所以上海谢老师退居二线成了顾问,其徒弟学生也都不劳下乡帮忙了。

三种产品都有样品,只要依样画葫芦测绘下来就可,谢工以前制作音响机体时,已摸索着学会了结构设计与制图,可说是轻车熟路驾轻就熟,但是,一个便携式产品原样很土气,谢工参考国外电子广告上一款最先进最时尚的图片,设计了一套国内前所未有的产品,复杂的塑料面框要画出正规多维图纸,交给本厂塑料车间开模具,金属机壳图纸拿到本厂金工车间加工,结果金工老师傅在冷风里苦苦干了一个多礼拜,反复试制仍不合谢工法眼,于是谢工亲自指导他们刨了一套夹具,示范操作手把手教,才制作出第一批合格成品。到点焊的时候又出问题,不是脱焊就是出现焊疤,谢工又亲自动手,花了一夜时间全部焊完,砂磨整修包装完毕,第二天送去喷塑,最后,样品送到上海谢老师厂里,同事们都“惊呆”了,大家贊不绝口,一个乡下人,一个非专业人员,会设计制作出如此高档洋气现代时尚的产品,简直匪夷所思,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接下来设计制作面板,原来产品是用腐蚀线条灌注油漆的方法,铝板裸露犹如麻脸毫无装饰,一副老、土、低、俗的丑陋相,与国外产品工艺差距太大,谢工坚决摈弃这种落后陈旧的加工方法,他采用当时刚刚开始的彩色丝网印刷,参考国外流行风格,设计印制出一种清新美观与众不同的仪表面板。后来又率先采用薄膜印刷,制作出更美观更新潮的面板来,业内人士众口一词:谢工设计的面板比进口仪表还美观!

其实这也是一种学问,一种专业艺术,叫做工业产品美术设计。优秀的产品造型与包装设计,将给产品带来极大的附加值。

后来有不少设计院争相在项目中采用中达仪表。他们之所以看中中达仪表,一是其厂名如中外合资企业,二是其产品如进口产品,选用这样的产品,既能体现设计者领先超前的创新理念与设计水平,也可以提高设计院的声誉。

谢工在这方面,可谓专业对口,大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专长。这也是见识广博厚积薄发的一种体现。谢工在搞广告期间,大量搜集国内外现代、先进、新潮、时尚的设计资料,接受新事物,消化新知识,加上在美术绘画与艺术创造力方面具有较高造诣,所以设计的产品鹤立鸡群不同凡响,不是一般井底之蛙可想象的。

因为所有设计是一个人完成,结构、电路、各种配件、各个细节,都自我协调,调整自如,所以速度与效率,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各种零部件陆续设计加工完成,接着组装样机,随后进入电气调试阶段。

医表厂采用的是热敏电阻,这是他们的专利,它有非常优越的性能,但是也有非常严重的缺点,就是非线性问题,影响产品的一致性、互换性、精确性,影响生产工艺的简化与规范化。

上海谢老师他们商定的方案是采用铂热电阻、铜热电阻,也就是采用工业用动圈表的温度传感器,实际上是把医用仪表与动圈仪表二者结合起来,看起来这是一个完美的设想,但是没有想到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差点使这个厂刚刚开张就遭灭顶之灾。

因为这款仪表是1983年全国最紧缺产品,所以在设计研制阶段,消息灵通的几个烘烤箱厂家,就急急前来联系日后供货合作事宜,全村全厂所有人都信心满满,以为创业一帆风顺,前途一片光明。

等第一台样品试制成功,马上就拿到曾来联系过的附近一家烘箱厂作应用试验,这一试,犹如一盆冷水浇下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在眼前:仪表的温度变化灵敏度太低,控制的响应速度太慢,上升到设置点,加热器已断开,温度还在飙升,反之,低于设置点,加热器已开启,温度还在一个劲儿往下掉。

无须研究,一看便知,这是温度传感器热电阻传导灵敏度太差,而医表厂的热敏电阻非常灵敏,二者的差距太大了!

实验结果证明:烘烤箱控温仪表采用工业用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的方案行不通!这样的仪表不能用!

问题太严重了!这种仪表,工业用热电阻不好用,医表厂的热敏电阻不外销,即使买得到,也很难使用,此前设计的电路、工艺与调试设备,统统作废,这个产品失败了!

怎么办?厂开了,产品没了,这事情非同小可,谢老师紧张了,脸色都变了。“怎么对得起家乡父老!”“也把兄弟拉进这万劫不复的深渊中了!”

还是谢工沉得住气:“我来想办法,一定会有办法!天塌下来由我顶!”

对外绝不透露半点风声,以免乱了军心,引起不良影响。

谢工冷静地分析了传感器结构:

这个铂热电阻因需防水防腐,放在一根直径6毫米厚0.5不锈钢管子内,顶端用不锈钢密封,而且焊点有一定厚度,铂热电阻与管壁存在间隙,导线瓷珠都是储热的物体,这些条件造成温度传导的惰性。

用什么办法,将这些不利因素减少到最小程度?

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办法就出来了!

把铂热电阻、导线都密闭封装在一支玻璃管内,然后装进不锈钢管内,不锈钢管子壁厚改为0.3,顶部开放不密封,且在顶部一段管壁打一群小孔散热,这样,既可密封防水防腐,又可加速散热导热,这个方案应该能解决问题。

但是,要将铂热电阻与导线,封装在一支玻璃管内,需要找一个专业的生产厂家加工,于是谢工找到常熟一家生产玻璃热电阻的厂家,与一位北京玻璃研究所的退休女工程师,反复试制了一个星期,终于研制成功,各项性能基本满足要求。

事后谢工又发现在大部分湿度不高的工况中,不需要玻璃封装热电阻,只要将普通陶瓷热电阻,安装在改进后的开放式不锈钢管内就可以了,自己就能生产。

这个特殊的传感器后来也被推广开来,成为市场上的通用产品。

这个致命的难关被攻克了,谢工挽救了产品挽救了厂!

接下来就抓紧做型式试验和产品鉴定。

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项工作,工作量很大,制定产品标准、计量质检、物资管理、生产管理等一整套文件,绘制一整套产品图纸,设计加工包装套件,制定仪表组装调试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进行各种各样模拟试验,反复测试所有性能与质量可靠性,需要一班人马完成的工作,又是只有谢工一个人孤军奋战。所幸他是个全能型的人才,完全胜任愉快,谢老师星期天也能来帮助指点,所以进展很是顺利。

1984年春节那场雪比较大,谢工打了一脸盆雪作冰点试验,用小烘箱作控制试验,用电阻箱作准确度试验,用拖拉机开在乡间小路上作运输颠簸试验,还有跌落、冲击、绝缘、高压、高低温、湿度、储存等等一大堆试验。

这年和以后好几年的春节,谢工全家都是在厂里过的,没有休息,日夜忙碌,有时深夜在桌子上趴一会儿,脚下是通红的电炉,夫人偶然睁眼一看,以为触电了,吓了一大跳。

村里干部也来凑热闹,大家很开心,欢声笑语,不亦乐乎!

春节后,所有准备工作确认完成,性能质量各项指标确认可靠无误,产品被送往市计量局和区计量局进行型式试验,结果顺利通过。

产品鉴定会在乡政府举行,乡村干部、民政干部、工业部门、市县计量局代表、上海谢老师厂里工程师、招收的所有职工,等等等等,坐了一礼堂,那欢庆的气氛热烈得不得了!

一切就绪,产品投入生产,准备销往那个供不应求的庞大市场。万事俱备,独欠东风,谁知就等那东风,东风却消失了!等来的是一场冰雪风暴,一场更致命的打击,劈面而来!

1985年,国民经济开始调整,所有大量盲目发展的产品大量下马,绝大多数食品烘烤箱厂家一下子关闭了,原来急着要建立供需关系的厂家都不复存在了,上海医表厂新建的二个生产线一无所用,中达的产品刚刚开发成功,就没有了销售市场!

本来,谢工的任务基本完成,只要再培训职工,建立生产加工和技术质量保证體系,不消一年,就可全身而退了。

但是,谢工发觉自己走不了了!

一个村,好不容易办了一个厂,下了那么大血本,一分钱不赚,就要关门,上海谢老师的信息不可谓不准,客观形势的变化谁也无法预料,谢工更是没有责任,尽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是,谢工于心何忍!他怎么面对父老乡亲们的殷切期望与信任!

但是,出路在哪里?前途茫茫不可期!

谢工寻寻觅觅,到处找信息,还到上海电子产品市场瞎逛,看看有没有比较热销的电子产品,可使企业起死回生。

那时有一个朋友出差,说途中看到“天开眼”的奇观,这当然是纯属无稽之谈。但这次,谢工真是碰到“天开眼”了。

天无绝人之路,忽然,有一天,一个谢工最知己的发小,在闵行卫生局工会当负责人的刘宝明,带来了闵行一位姓翟的工程师,说有一个产品有没有兴趣生产,看了图纸,原来是一个数字显示温度控制仪表,谢工拍案而起,三呼万岁!

谢工知道,当时国外,数字仪表已普及应用,而在国内则很少见,特别是普及型廉价型的,根本没有,中达开发数字仪表,不就抢市场之先吗!肯定大有希望!于是他当机立断当场拍板,聘请翟工为技术顾问。并立刻根据翟工原理图,设计印刷电路版,购买元器件,进行试制。

天下也真有巧事,没过几天,来了一位金汇乡乡办机械厂负责技术的朋友,他们从美国引进一台设备,准备仿造生产,但是配套的仪表是数字仪表,国内买不到,他们整个班子领导对谢工向来都十分钦佩,谢工的才能早已名闻遐迩,所以来找他商量,能不能为他们设计研制该种仪表。

真正是好事成双!

谢工马上用新的电路,短短几天,就试制了两台数字仪表,也就是中达卖出的第一批数字仪表!

这是中达生命的转折点!这也是中达今后要走的路,越走越宽广的路!

原来的产品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全部作废,前功尽弃,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再来,烘烤箱配套仪表的电路结构,全部抛开,要以替代工矿企业通用的动圈表为新的目标。

数字仪表新产品的型式试验与产品鉴定,也得另砌炉灶,所有流程再走一遍。大家戏言“万里长征,重走一遍”。

与此同时,对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正式开始。培训职工只能讲解一些浅显的理论知识和安全知识,因为他们都是初中、小学的文化程度,有的甚至还没有毕业就辍学了。谢工因人施教指导他们认识电路、符号、元件、参数、安装调试方法。譬如,讲到运算放大器,就安装一个放大器,输入音频信号,让放大器发出放大的音乐,调动电位器改变增益,让音乐渐响渐轻,职工就非常形象地懂得了原理并牢牢记住,就这样,在个把月时间内,谢工就速成地培养出了一批人才,有的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成为很受人尊重的高水平专业人才。而且正常人与残疾人,一视同仁,有的残疾人还当上技术和管理骨干。

经过第二次产品开发、研制、鉴定等又一轮艰苦奋战,一种前所未有、新颖独特的中达仪表横空出世了!

不久,中达数字仪表在衡山召开的全国仪表展览会上闪亮登场,产生轰动效应。接着其又在上海、北京、南京、广州、重庆、合肥、内蒙等地仪表展销会上亮相,谢工到各种设计院、各类企业,举办讲座,进行宣传。

“中达仪表,时代新潮”,成为中达产品的广告辞。

一些设计院开始在项目中采用中达产品。因为国外早已普及数显仪表,中达产品与国外产品相似,选用这样的产品,确能体现设计者领先超前的创新理念与设计水平,提高设计者的声誉,有的还因此得了奖。

而中达产品与国外产品的价格天差地别,这也是适合国情的一种优势,也是一种策略。

后来在中达仪表产生名牌效应后,在所有厂家进行低价竞争时,

中达仪表的价格却只升不降,甚至超过进口仪表,这是一种高明的价值观。

不到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所有仪表厂,全部生产数显仪表,从此,仪表市场,成了数显仪表的天下。

由于中达率先研制生产出数显仪表,谢工获得民政部科技进步奖。

有人说:谢工是中国数显表之父!谢工一笑置之:略早而已。

但是,这个领先,对中达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啊!

特种模式

紧张忙碌的人,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从984年深秋,到1985年深秋,时届一年,第二次产品开发成功,中达与其产品在仪表界崭露头角,销售范围逐渐扩大,职工技术逐步提高,生产与管理步入正轨,经济开始赢利,人心欢欣鼓舞。

真正到了卸任回归的时候了,但是,谢工意识到根本没有了退路,

培养职工技术人员不难,难的是根本培养不出能够替代自己的人选。

根据前段科技办厂的经验、经过与仪表界的密切接触,体验复杂的销售环节、了解千变万化的工况过程、丰富多样的专业知识,等等等等,谢工认识到,这样的特殊专业需要的特殊人才,其实凤毛麟角,整个上海市也寥寥无几,一般国营企业都有一大帮人,才能撑起一爿天。

通过初期的销售交流与现场服务,谢工又认识到,光靠温度简单控制这样一种仪表,推广范围十分有限,接触这个行业后,方才了解到,这种自动化控制仪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非常复杂。

应用范围有:工矿企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科研单位、国防军事、日常生活,各行各业,包罗万象。工矿企业又包括钢铁、化工、电力、建筑,等等等等。

检测控制参量有:温度、湿度、压力、液位、流量、速度、重量、时间、电压、电流、频率,等等等等。

控制方式有:二位、宽带三位、狭带三位、时间比例、连续PID,三位PID、可控硅触发、手操、伺服放大、程序控制,等等等等。

而现在仅有温度检测一种参量,和二位式一种最“原始”控制方式,离系统控制要求还很远很远!真好比万里长征刚走第一步,以后的路怎么走?

有誰能一个人应付整整一帮专业人员做的工作,一以当十(也许不止),完成造型、美术、结构、电路、金工、塑料、配件、文件、图纸、资料、包装等等所有设计研制?有谁能指导这种技术性强的产品生产加工、质量计量与企业管理?有谁胜任咨询服务、技术讲座、销售活动等等重任?

谢工明白:他一走,这个厂必垮无疑,这个产品也到此为止!

这个厂的继续生存与向前发展,舍我其谁!

谢工坚决选择:留下来!干下去!牺牲广告事业,牺牲艺术生命!

这是大丈夫的责任和担当!这是无私者的道义和良知!

此时,以前常在脚手架下看谢工画广告的朋友,也办起了广告公司,来邀请谢工一起发展。

谢工婉言谢绝:“开广告公司我是第一人,要发展就不来办厂了,来了也早回去了,这个广告事业就让位诸君了。”

这些人和其他后来者,都大发特发,谢工也无怨无悔。

村里干部都百分百的放心了,马上与谢工签定新的无限期合同,约定企业营业的纯利润百分之四十归谢工,谢工却说刘港村比较困难,百分之三十就可以。让利百分之十且个税自缴。

决心既定,大量的工作迅速开展,又是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谢工设计研制了六十几种产品,把各种检测参量、各种控制形式的仪表,基本开发齐全应有尽有,基本满足各种行业各种设备的使用要求,在行业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使中达的声誉扶摇直上。

更使中达“声名大噪”的是,谢工独辟蹊径拓宽路子,开创了一个特殊模式:成立特种仪表研究所,自任所长,开头只有谢老师、翟工,后来随着企业发展,聘请了几位高级工程师,但是主体设计和整机合成还是谢工负责,实际上他就是总工。

对此《解放日报》《中国仪表报》等作了图文报道。

有很多用户,需要某种特殊功能特殊形式的仪表,多功能组合的仪表、具备数字接口的智能仪表,特大、特小、特难、特复杂的仪表,中达仪表厂特种仪表研究所,都能特殊设计特殊研制特殊生产,国内独创,这又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中达有个特种仪表研究所,中达有个有求必应百中百达的万能大师谢厂长,消息很快传播开去。

每逢周三周五,谢工在市中心的接待室里,常常高朋满座门庭若市,全国各地的仪表技术人员和设计院设计员,都慕名而来。

有人说:我们到其它厂家,希望定制特殊仪表,工程师坐了一桌子,谈了大半天,不得要领毫无结果,什么都没有,与谢厂长只谈半个钟头,什么都有了,什么都解决了,什么方案,什么形式,什么结构,什么尺寸,怎么连接,怎么配合,连什么价格,什么时候交货,都当场拍板,为什么这样高效?就是因为谢工一个人设计,什么都了然于胸。

还有仪表元配件,哪家好哪种好,中达成了“风向标”,生产厂家有了新品,先送来让谢厂长试用鉴定,他说好大家就用。

有个研究所开发了一种等离子光柱,请谢厂长试用,实验下来效果很好,于是该研究所就在深圳开了一个小工厂,生产一批成品送来,再次试验后质量极差,谢工就宣布这个产品不能用,这个产品也就夭折了。该研究所又设计一种LED光柱,谢厂长叫好,就推广应用至今。

还有一些常识问题,也常有人请教咨询,譬如一位客户问:烘箱内,铂电阻的连接导线护套是否可用“塑料王”?谢工说:环境温度超过400度,聚四氟乙稀会挥发毒气,只能用瓷珠套之。这些化学知识,平时道听途说,谢工也处处留心在意,博闻强记,学而至用,寸积珠累,聚沙成塔。

中达产品,精益求精,谢工做什么事都追求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赶超先进水平,追求完美。

一般以继电器为通断负载的控制器,在临界点都乱跳,谢工在一个化纤厂当电工时,就听到控制箱像机关枪一样乒乓乱响,现在碰到自己設计制造产品了,就要设法排除它的缺陷,请教几个专家都无法解决,他就放下一切事情,关起门来搞试验,这里加一个电阻,那里加一个电容。几个日日夜夜,居然搞出名堂来了:临界点继电器动作非常稳定。

因为谢工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设计研制有时也会碰到难题,这次就不知道自己搞了个什么名堂,请老兄来分析一下,原来是他在比较器的输入输出部分,加了一组RC延时电路,谢老师帮他计算一下,确定了电容电阻的合适参数。中达的产品比人家多了一个稳定性,十多年以后,有一个国营厂的专业工程师,还向谢厂长请教其中的“奥秘”呢。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是一种智慧升华,当年制作半导体收音机功放等的规则与经验都是有益的借鉴。曾有人拿来一台新买的半导体收音小功放,说有交流声,分析结果是印刷板四周一圈接地线,形成一个干扰磁场,谢工知道,接地只能一个点,不能一个圈,用小刀切一条槽断开回路,故障就消除了。

所以在设计仪表时,绝对不犯同样错误,所有抗干扰措施,都反复实验,一根一根线加上去,一根一根线撤下来,确定最佳点,使之绝对可靠。

诸如此类改进电路提高性能技术难题的事例很多,谢工就是这样刻苦钻研一一攻克。

谢工边干边学,善于吸收、积累各种知识和经验,不断充实提高,使自己干这一行工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谢工使中达在技术方面有特殊模式,在销售方面也有特殊模式。他双管齐下,凡是与中达有关系的人员,特别是那些设计员、工程师、技术人员,都结交为真诚朋友,与之建立深厚感情。谢工一点不沾商家俗气,完全是一个文化人的形象,是一位“儒将”。谢工的人品、胸怀、雅量、学问,有口皆碑,谢工以他人格的力量感动所有与之交往的人。逢年过节他都要一一登门拜访,偶染病患他必定登门探望,夏天一车车西瓜送往市区,晚上遍地躺满了乘凉的人,简直无从插足,除夕之夜,一袋袋年礼大米送往市区,为朋友增添节日欢欣,谢工都是亲自出马,不兴师动众引人注目,朋友们有空无事,也来市区办公室闲话聊天,其乐融融。

有一个紧密合作的某厂厂长,因经济问题身陷囹圄,虽然一切合作事宜均由厂长拍板,但谢工只与技术人员“过从甚密”,这个厂长连一块西瓜皮也没啃过。但是此后三年,谢工倒要给那个厂长家属送去年礼与孩子学费,帮助他们渡难关,这事感动很多朋友,说明谢工不是一个势利者,是义薄云天的真朋友。

谢工对外以人性化处理各种关系,对内也采取人性化进行管理。

乡镇企业有一个特点,大部分职工兼是农民,下班后和礼拜天,都要下田劳作,特别是“三夏”“三秋”农忙时节,真是焦头烂额、应接不暇。谢工就实行弹性上班制、计件工资制、质量承包制。

弹性上班制:什么时候上班,职工以各自情况自行决定,即使晚上来也无妨,但是当天任务必须完成。

计件工资制:每天定额只设下限不封顶,每件定价,多劳多得。

质量承包制:防止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实行生产过程记录制,哪台仪表哪个关节出现质量问题,由哪个责任人负责返工修复,无报酬,如需外出修复,责任人处罚一定费用。

这样,既宽松灵活,又保证产量,又保证质量,又大大提高职工积极性,又大大提高职工责任性,最重要的是大大提升职工爱厂敬业的可贵精神与良好厂风。

这是高招,这就是智慧!

道路越走越宽广,生产越来越繁忙,三天两头加班加点,有一年春节也在加班。宝钢一个项目上马,就有几百台仪表必须按时交货。

职工毫无怨言,反而兴高采烈,仿佛就在过节玩乐,因为他们可以增加收入。

中达职工的工资,比其它乡镇企业高三倍以上,技术人员还要翻番,残疾人全都想不到有这样的幸运,竟然能挣大钱,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也得到改变。村里年底分红,乡亲们都说:又要到“阿林”那里领钱去了!真是皆大欢喜。

谢工从草创伊始到此后几十年,其繁忙紧张的程度无以形容,几十年如一日,每天睡眠都只有四五个小时。谢工常常笑道:我的寿命至少200岁,因为我24小时里平均做了18小时的工作,等于多活一倍多。也亏上天给了我一个精力特别旺盛和体质特别硬核的基因。

那个时期,谢工连续多年被表彰为“上海市福利事业先进工作者”“奉贤县优秀科技工作者”“奉贤县优秀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

中达仪表厂在奉贤,是数一数二的高科技企业,受到县科委、计量技监局的很大重视。甚至在中达资金周转困难时,市县科委、县计量技监局的单位以及朋友个人,还拿出几十万元大力帮助。

谢工也成为奉贤县仪表权威,县计量技监局负责人在大会上介绍:凡是有关仪表的专业问题,只需向中达谢厂长咨询。考评工程师职称,考核班子有点为难:“只有谢工他能考考我们,我们谁能考考谢工他”,结果一致通过,证就这样发下来了,还带一句话:“评为高工,也当之无愧。”“要评高高工!”

中达厂的发展,依靠思维与模式的转变,依靠全体员工同心同德的奋斗,依靠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帮助。

重大革新

悠悠万事,创新为大,这是谢工始终坚持的人生理念,是谢工所有工作的重心,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竞争激烈不进则退。不做井底之蛙,不能夜郎自大,不可故步自封,时刻怀有紧迫感危机感。谢工天天在设计研制新产品与特种仪表,使“中达仪表,时代新潮”企业品牌永不褪色。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仪表界开始开发一种新一代仪表:智能数字仪表。这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微型化,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具有一般计算机数字处理等基本功能,还根据实际应用配置外围电路,并编写软件程序,人们普遍把这微控制器称作“单片机”。它还具备数字通信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等,使仪表与外界实现良好的信息交互。最重要的是:集所有功能于一身,输入输出什么信号,控制报警采用什么方式,还有有关种种性能,都可以设置选定。通俗的讲:此前通用的是模拟量数显仪表,现在推行的是数字化智能数显仪表,不久的将来,后者必然取代前者。

谢工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个动向,也早就聘请几位懂得数字技术的教授、高工,开始开发研制试生产。

要求提供智能数字仪表、智能数字特种仪表、智能特种程序控制仪表的用户,逐渐多起来了。

但对模拟仪表完全精通的谢工,对智能数字技术则一窍不通。他负责整体设计与硬件设计,如性能方案、形式结构、面板功能、操作步骤、印板尺寸、配件安装等总功能设计,软件则由专家完成。在一段时间内就生产出了一些特殊智能仪表产品。

其间,谢工还对其它厂所院校的技术水平多方调研。他发现,本厂教授工程师采用的电路,太复杂、元件多、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抗干扰差,“加了两个看门狗”还常死机。特别是有一次,云南推行烟叶烘烤智能自動化控制,他组织研制了一套智能数字程序控制器,带着一组人马在云南住了半个月,进行实际试用,结果很不理想,看看其它厂所送来的仪表,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可靠性高。而人家售价相当于自己成本的五分之一。

谢工第一次尝到“走麦城”的味道,他的自信与自尊第一次受到严重挑战!

他婉谢了合作方的诚意与善意,不再继续走下去。

他决心抛弃原先技术方向,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又是一个巧合,想什么来什么。上天真是眷顾谢工,谢工需要什么就送什么。

2001年深秋,闵行有一个仪器仪表研究所开张,所长也是个了不得的人才,也是一位整个上海市少有的全才,他设计的智能数字仪表,和某些厂所院校的产品一样,结构简化,体积小,功能强,功能多,可靠性高,价格低廉。

他刚从国营企业辞职下海,企业未成气候,销售尚无市场。

谢工脑子灵光一现,他立刻提出一个建议:由中达倡议,上海几家仪表厂联合开发此产品,由该研究所——其实还只有王工一人,负责此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其它单位每家投资一万五,作为开发基金,成功后各厂根据需要,购买各种功能板块和配件,价格特优。

也是光杆司令的所长王工喜出望外,高人相助,天赐良机,求之不得。在当时上海仪表界,谢工可是位知名人士,有人甚至说:谁不知道谢厂长,就不是搞仪表的。一次在北京的仪表展销会上,中国仪表报的编辑到各展台收名片,独对谢厂长说了一句笑话:你的名片不用收,“天下谁人不识君”。

谢工在仪表界的影响力与号召力非同一般。他一发出邀请,果然,其它单位纷纷响应,一共八家,其中也有国营厂的,会议就在市区中达谢厂长办公室召开,大家一致赞成谢工倡议,一件“划时代”“历史性”的大事就此办成!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

从此,谢工的设计研制工作大大减少,除了特种仪表继续设计研制外,通用仪表基本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了。只在开始时,设计面板,编写说明书等,做一些转型适应工作。

从此,仓库的库存物资大大减少,需要什么型号规格仪表,就从这个研究所订购相应组件配件,然后进行简单装配,调试检验出厂,非常高效非常简便,后来原器件达到零库存,大大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谢工建立行业大联合的创举,成就了一个大业,实现了仪表重大改革,改变了上海所有仪表群体的命运,它使一个所,创业成功,使八个厂,成果共享;创造了一个合作共赢、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奇迹!

从此,上海仪表走上一条新路,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谢工功不可没!

地铁情缘

每次走进地铁,谢工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因为他也是地铁建设的参与者,他与地铁有不解之缘。上海、哈尔滨与重庆地铁,都采用中达部分产品。

凡地下设施,有两件事非常重要:排水、换气。中达就是为这两大设备配套服务,中达提供自动化控制仪表与液位变送器,以及风机轴温报警控制仪表与温度变送器。

早在上海地铁开始建设之前,谢工多次去主要设计院商定有关方案,把他设计的专用仪表的原理、用法、连接图纸等,给地铁、隧道、城建的有关设计师们详细讲解,然后定案绘入图纸。

在地铁建设中,谢工既是厂长又是仪表设计者,又是施工领队。施工前,他带领职工们跑遍每一条线的每一个站,对所有的水坑进行测量了解,以确定深度量程与安装方式,往往一个站要跑好几次,有时甚至为一个坑也跑几次,这为施工操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方能适应各种乱局。在这个阶段,他和大家成了开足马力的“大奔”。

观光隧道施工期间,谢工戴个安全帽,拿个卷尺,从浦西到浦东,从浦东到浦西,跑了好几个来回寻找安装点,头上就是黄浦江,人在“水晶宫”跑来跑去,那种异样的感觉非亲临者难以想象。

安装与调试,各站各点也是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试通车后还要去扫尾,通车以后的服务工作,要在子夜12点后才能下地铁,只有下半夜可以操作,所以必须随时待命,召之即来,保证服务到位。

中达与所有参与建设的单位,都是地铁安全运行的责任者。产品最重要的是稳定性,中达产品,在全国许多大中小企业和科研部门,甚至军事项目中使用,都很安全,但是地铁也有一些特殊情况,谢工在抗干扰等方面下了很多工夫,所以运行至今十分可靠。只有一次吓了一跳,二号线刚刚试运行,是日大雨,新闻报道说某站严重水淹,全线停驶。大家大吃一惊,是不是变送器或仪表出了问题?查下来结果是,由于新线新开,适逢大雨,垃圾太多,特别是不溶于水的尼龙塑料袋,堵塞了排水口,不是故障,只是虚惊一场。

每次走进地铁,人群熙来攘往,谢工也是其中匆匆一过客,谁也不知道他这个人与地铁有此渊源,他也以平常人的平常心看地铁,但是乘客们看到的是整洁有序和舒适豪华的地铁,他看到的却是从肮脏潮湿、杂乱无章到现代新潮、亮丽美观的建设过程,体会到辉煌背后的艰辛和苦乐。

精神境界

三十几年岁月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在历史长河中真是一个瞬间,但是中达,经历了多少的曲折与艰幸,经历了多少欢乐与美好。

迎来二十年厂庆之时,企业转制为私企,人家转制发大财占大便宜,中达转制谢工一分钱不占。由于残疾人员就业率增加,残疾人员扩招不易,比例不足,福利工厂也已取消。由于智能仪表取代了模拟仪表,模块配件均由那个研究所加工,大部分生产任务都淘汰了,所以,特种仪表模式显得不符合单独生存原则了,谢工当机立断,关闭工厂,改为公司。在企业改制时,一些未到退休年龄的职工,都保证实现顺利再就业。

经过大刀阔斧的精简整理,企业一下子轻装瘦身,也真正做到零库存。

谢工也真正得到了“解放”,他只要管好销售业务经济往来,其它诸如设计研究、生产管理、安装调试等工作,都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负责。谢工有时间了,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了!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有大量的时间可做想做而不能做的事了,可以“为所欲为”了。

很多企业家老板老总,但凡事业有成发财致富了,就飘飘然忘乎所以,花天酒地犬马声色纸醉金迷,追求各种享受和刺激,或者沉湎于一些庸俗无聊有害无益的活动。

但是,谢工过惯了清贫生活,淡泊自甘衣食简朴,不喝酒不吸烟不打牌不玩乐,有客来厂,也让下属陪酒,自己粗茶淡饭边吃边干,简单适意又自在。

谢工的最大的爱好是文艺,他最爱的是书,订阅报刊杂志费,年年万儿八千,出差回来,总是带回一箱箱书画,还有音视碟片磁带音响,一个挺沉的进口低音炮,也从南京扛回来。

凡是能收集的文学艺术资料,都珍藏积累,剪报剪画,音带影碟几大箱几书柜,不计其数。

虽然忙得无暇旁骛,没有时间搞创作,但是他从不放弃欣赏艺术,陶怡情操,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增长知识,不忘与时俱进。

谢工先要著手做的是写作,他从小立志当作家,他喜欢写杂文,不写鸡毛蒜皮的小事,要写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他的知己朋友都说他有“特异功能”,能从大家熟视无睹的事情、一般人看不出问题的事情中看出问题来,而且,思路独特见解独到,文笔犀利文风幽默,辞藻丰富文采斐然。

2002年谢工在百忙中写过一篇短文《你的祖先在哪里?》,在《新民晚报》发表。之后谢工继续搜集资料不断充实,十年磨一剑,写成了万言长文《千古一问——唤醒人类良知的一问》,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发表,获得很高评价。

此后又写了《文艺与价值观》《武侠与言情剧之害》《戏曲的生命》《河水恶化谁之过》《釜底抽薪根治拐买》《这样的教育难出人才》等杂文。

谢工从小喜欢文艺,想当一个艺术家。当谢工从千头万绪杂务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适逢社会上群众文艺蓬勃兴起遍地开花。谢工就为很多戏曲班、艺术团、文体组织以及社区、单位、学校等,提供各种帮助,播放音响、购置或维修设备、组织文艺演出、编导文艺节目,制作舞台背景等等,奉献赞助经费几十万,是有口皆碑的无私奉献者,电视台也作过多次专题报道。

谢工先后创办了“绿叶”与“绿风”艺术团,他精通几种戏曲,但是,在大多团队千万遍反复学唱老戏旧戏的热潮中,他异军突起,创作编导大量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俱进、与众不同的创新节目,给社区、农村、企业、单位、养老院等送去几百场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品位文艺演出,为区、镇的“三下乡”活动编导与提供节目,受到各方欢迎与好评。

在县城南桥某些群体中,流传一句话:“有困难,找谢工”,凡是哪个团队或个人,需要什么资料、音视频制作、编辑音乐、格式转换、录音录象、编剧导演、舞美道具、服饰设计、音响电气、问题咨询,等等等等不计其数,在谢工那里,都能圆满解决。其它区的文化单位,也都纷纷慕名而来。

文广局一位领导评价谢工:整个上海不敢说,至少奉贤第一人。

广告是真正不堪回首了,这时,本地的广告商都赚得盆满钵满,洗手不干了,外地人开的广告公司,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本土广告商们在低价竞争恶性竞争面前败下阵来。

谢工从小立志当画家,但是耽误又耽误,壮志难酬,人人为他扼腕叹息。有一次,他到一家广告公司去办事,那位黄经理也是画家,一听来者谢工原名谢玲珑,他就认出来了,他马上把以前谢工画作的特点,如数家珍全都回忆出来:造型准确、色彩明丽、构图新颖、细腻生动、感染力强等等,他说谢玲珑是当年一些美术爱好者最崇拜的高手,希望谢工重出江湖一显身手。

谢工在辍笔数十年后,又开始创作油画装饰画电脑画,其功底毫不逊色,因为谢工在漫长的时间里虽不能手画,但他一直是在心画,用心作画,艺术从未离开过谢工的心灵。

有一次,他在南京火车站候车,看到两个初次出门打工的少女,一个在看报,一个在玩游戏,无忧无虑天真单纯,全然不知等待她们的将是艰辛坎坷命运莫测的打工生活。谢工的灵感闪现了,马上抓拍下来,2009年重操画笔的第一幅画《闯世界》,就是以那些照片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的。目前谢工的电脑音视制作与电脑作画,已达到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地步。

2009年谢工开创的“土布贴画”,以独特风格、雅俗共赏获得各方好评,并多次获奖。电视台作专题报道,《新民晚报》《奉贤报》等几个报纸整版或多次选登部分作品,载入奉贤史志,选入几种画集,文化中心与一些学校,邀请办班培训青少年儿童。

步入晚年,艺术与事业尚能兼而得之,各种才智尚能全面发挥,生命的活力,良好的心态,高尚的情操,美好的精神境界,与谢工永相伴。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谢工说:我属马,踏平坎坷成大道,一生马不停蹄不断奔驰,是我天命,天马行空,志在九霄,谢工还在创新,还在奋斗,还在攀登,还在飞越,收获几何非所计,创新奋斗攀登飞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谢工与中达的故事,谢工与艺术的故事,还在精彩延续……

责任编辑/张传芬

猜你喜欢
仪表
在线分析仪表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
探究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技术
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检修与维护措施探讨
探讨自动化仪表安装调试技术要点
化工自动化仪表检修及维护浅析
汽车仪表检测技术与方法
影响采油厂自控监测仪表正常运行的因素及处理策略分析
浅谈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关于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维护探讨
热工仪表的主要质量指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