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2020-04-09 04:47郭婧雯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瘟神旋律技巧

诗言志,歌咏情。

《送瘟神》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志信根据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所创作的一首意味深长而又耐人寻味的民族歌曲经典。

通过诗人、作曲家、演唱家的深情演绎,使这首歌曲充满博大的家国情怀。

—— 题记

王志信,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民族声乐教育家。他从事艺术创作40多年,创作了大量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曾获得20多项全国性作品奖。王志信先生的作品,题材个性突出,内容丰富,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深感于江西省余江县吸血虫病得到彻底根治的大好消息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情不自禁,有感而发,写下的伟大诗篇。

在这篇佳作中,毛泽东主席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描述了旧社会被吸血虫病折磨的劳苦大众,生活在痛苦而悲惨的深渊之中无可奈何的场景;讴歌了新中国成立后,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吸血虫病抗争、广大医学工作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境界,攻克了这一束缚在劳动人民身上的顽疾,向世人宣告了吸血虫病被中国彻底征服;从此,中国人民再也不受吸血虫病折磨了。

王志信先生读到了毛主席的这首著名诗篇。他决意把它改变成声乐作品,用歌曲的形式来宣传毛主席感人肺腑的伟人情怀。王志信感到,为诗词谱曲,特别是为领袖人物的诗章谱曲,不仅要有强烈的音乐语言驾驭能力,并且还要有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水准。那么,如何用歌曲的形式,把毛主席这首诗的意境充分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中国经典民族声乐作品,作曲家王志信进行了潜心创作。

王志信先生十分注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力军”的主题情调。他根据诗词美、韵律美的主要把控,把《送瘟神》总体设计为:旋律线条清晰、音乐表达细腻、充分展示诗人的情感本意;让演唱者理解作品内涵、体会人物性格,用声情并茂的激情演绎,达到荡气回肠的音乐效果。

据此,王志信先生创新创作,将曲谱段落与诗词段落互相契合,做成一首典型的分为A、B两个部分的二部曲式,并在歌曲的调性上采用了G宫七声民族调式。王志信老师的这种创作创新手法,凸显了歌曲旋律的调性色彩和民族韵味,使得歌词与曲谱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令人听之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豪情万丈。同时,通过音乐声情并茂地叙述和表达,反映出深受吸血虫病祸害劳动人民的生活惨况,讴歌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战胜吸血虫病的凌云壮志和精神面貌。

作为优秀作曲家,王志信先生十分注重词曲和演唱之间关于润腔技巧的运用。在《送瘟神》中,他与演唱者之间的珠联璧合,成为一大艺术特色,表达得相当出彩。

王志信先生对润腔的研究很有造诣。他认为,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我国的民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平日劳动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发展和传承。唱出民歌的神韵,不仅需要演唱者對歌词的深入理解;而且在演唱时还需要依赖“润腔”,对旋律的骨干音准确把握,进行恰当的润色修饰。

作曲家王志信先生所创作的歌曲《送瘟神》,非常注重运用民族音乐中润腔特色。这些富于变化的润腔运用,使得歌曲在演唱过程中,对情感的表达、咬字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对歌曲整体风格的表现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我是《送瘟神》的崇拜者、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我潜心揣摩王志信老师关于运用“润腔”的启发指导。既然“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中极其重要的技法,属于对传统声乐技巧的高度提炼,具备极其浓厚的味道,那么,作为歌唱者,就必须根据音乐曲谱的旋律,通过“润腔”处理,合理使用一些特色性及修饰性的独特演唱技巧,使之升华作品的美学境界。

为了能使《送瘟神》的演唱过程,完美表达伟大诗人的博大情怀,王志信老师与笔者进行了积极的艺术探索和不懈的追求。

一是在断音型润腔上。为了增加《送瘟神》唱腔柔中有刚、圆内有方、特色鲜明的艺术感染力,我们采用了平稳圆滑的连音,恰当融入断、顿、挫、截等断音润腔技巧。在全曲4个关键处,大胆运用断音润腔——如:歌曲开头的第一句“绿水青山枉自多”,“绿水”二字发音连,“青山”二字发音断开,做到有连有断。之后紧跟着一个四分休止符停顿一拍,接着演唱“枉自多”三个字,其中“自”这个字,就运用到了断音润腔的特点。“自”的前面,加上一个前倚音,既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又达到良好是正音效果。接下来一个十六分休止符的短暂休止,声断而气韵不断,把这句话当中的抑扬顿挫感表现得恰如其分。并且通过歌曲断音润腔技巧的融入,使得旋律中的苏州评弹韵味充分展现出来,才能标明奠定了歌曲的演唱基调。又如:“万户萧疏鬼唱歌”这一句。在“萧”字所对应的两个音符上标注顿音记号,演唱中断音润腔的运用,激越、铿锵,不仅突出了旋律的感染力,更使得唱腔中戏曲的韵味展现的灵动而巧妙。再如:“牛郎欲问瘟神事”这句,在“牛郎”两字之间夹有一个十六分休止符,演唱时把“牛郎”这个字断开,做到声断气不断,并且稍稍减弱音量,委婉绵长,柔情似水,以表达情真意切的真实感受。又再如:在全曲强而有力的收尾句“纸船明烛照天烧”中“明”这个字,同样也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休止,使这句演唱的整体速度,与之前乐句相比慢了一倍。在全曲最高潮部分,运用激越、铿锵的断音润腔,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慷慨激昂的表现出对瘟神的蔑视,和坚定不移地战胜吸血虫病的决心。断音润腔属于民族声乐演唱之中较为基本的表现方式,其主要包括截气断腔、气口断腔、顿音断腔以及调音断腔等。在歌曲的运用过程中,表现形式有时候是相同的,但在音乐中所达到的效果却是各有不同。在《送瘟神》歌曲中,成功运用了4处断音润腔,其中3处表现的形式是一样的,但它们所呈现的音乐效果,却是各有不同。这种节奏速度式的“润腔”使用,对歌曲的音头迟出、喷口、速度的“辙”与“催”等情绪表达,通过截、挫、顿、跳的方式,实现了歌声在情感以及力度之上的对比。在《送瘟神》歌曲中,我们准确运用断音润腔中“连腔”这一极其重要的演唱技巧,用演唱者以情带声、声断气不断,声音连贯、平滑柔和的断音润腔,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使演唱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是在装饰音型润腔上。装饰音又被称之为花音,在歌曲中起着美化、修饰、润色旋律的作用。在演唱《送瘟神》过程中,对装饰音的运用花了一番功夫,使这首歌曲的旋律色彩更加丰富,委婉、绵长,尤其一些细小的装饰音处理,令人听之动容。在歌曲中,巧妙运用装饰音最多的是“前倚音”和“波音”。(1)前倚音的运用。前倚音是汉语语系区别于其他语系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语境和内在含义的不同,可以产生出独特的声音韵律美。在中国歌曲演唱中,发音最讲究字正腔圆,但是由于作品中旋律音高的不同,或者由于节奏的变化,会影响汉语的发声;而恰好前倚音的运用,可以在演唱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正音和增强语气的作用。王志信老师认为,演唱《送瘟神》歌曲,前倚音的运用,不仅可以起到正音作用,而且能赋予歌曲旋律独特的韵味和润色效果。例如“绿水青山枉自多”、“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句中“自”和“照”二字均为四声(去声),如若不加前倚音,在演唱时很难把这四声(去声)给演唱准确,唱腔随着歌词含义的表达,需要加强语气的力度,所以在这里,前倚音的运用,不仅起到了良好的正音效果,而且可以增强语气的作用。而在“万户萧疏鬼唱歌”这句话中“疏”和“鬼”二字前,前倚音的运用,则恰到好处地给这句话的演唱增添了戏剧性和色彩感,以达到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2)波音的运用。波音是由主干音符向上或向下与之相邻的音符之间快速波动的装饰音。波音的运用,能使音乐的旋律灵巧而富有生命力,更具有流动性和细腻感。《送瘟神》歌曲,在“千村薜荔人遗矢”这一句的“村”字上,加波音来修饰这个字,使得“村”字的旋律在mi、#fa、mi三个音进行上下短暂的波动,通过不同的倚音、波音、断音等技巧进行修饰,达到正字正音的效果,让这句旋律的演唱,惟妙惟肖地营造出悲凉氛围和凄惨的画面感,情景交融,在歌者和听众心目中产生强烈共鸣,达到了身临其境类似蒙太奇的时空穿越感。

三是在节奏型润腔上。《送瘟神》这首作品,速度和节奏变化非常频繁,从前奏的第6小节到第9小节就有一个由慢到快再渐慢的速度变化。歌曲的第一部分前两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是行板节奏较慢,表现出深沉而沉重的情绪。后面两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则变为行板速度加快,旋律流畅,表现出时空转换,时代变革之感。歌曲第二部分整体情绪比较高昂,展现出社会主义改天换地的情景,开头乐句两遍“春風杨柳”,第一遍速度较慢较为自由,充分抒发内心中心潮澎湃的情绪,第二遍“春风杨柳”与之前旋律一样,但是速度完全不一样,速度加快使旋律热情奔放。一直到最后一句“纸船明烛照天烧”速度放慢一倍,将旋律拉宽,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最终将旋律推向高潮。节奏型润腔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辙”和“催”。所谓“辙”,指的是在歌曲中的较为重要或高潮性的乐句中有一两个字或一个乐句的节奏拉长,用以增强情感凸显歌曲的旋律表达。这种表现形式在《送瘟神》歌曲里面有三处。第一处是在第二段的第一个“春风杨柳”中“风”这个字有一个自由延长,这里是一个让情感的自由抒发的点;第二处是感叹词“噢”字的最后一个音自由延长,把激动又充满喜悦之情的情感充分宣泄出来;第三处是歌曲的最后一句“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天”字自由延长,主要是加强语气增强情感,表现出对“瘟神”的蔑视和嘲讽。节奏型润腔另一种表现形式“催”,所谓催是指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将拍值变短或将速度变快,营造紧张或兴奋的戏剧效果。《送瘟神》中在歌曲的第二段旋律中“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这几句中前面两句用了节奏型润腔“催”的戏剧效果,演唱时速度节奏明显加快,钢琴伴奏的柱式和弦赋予旋律干脆利索而又雄伟壮阔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再到第三句“借问瘟君欲何往?”速度逐渐慢下来,在节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短短几句,既运用了节奏性润腔的“催”又运用了节奏性润腔的“辙”,演唱时的情绪也在此做到收放自如,时而振奋激动时而幽默调侃,将歌曲的内涵及韵味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是在哭腔上。哭腔通常是指在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行腔。在歌曲演唱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表现出强烈而悲痛的情感,就会融入哭腔技巧,使得歌曲的情感表达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更为逼真而形象的将歌曲演绎到位。《送瘟神》这首歌曲便是将诸多戏曲中的原素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哭腔技巧合理运用,使得歌曲的魅力展现更为酣畅淋漓、动人心弦。“万户萧疏鬼唱歌”这一句,主要描绘被吸血虫病感染的人们,过着凄惨而悲凉生活的画面,其中“鬼唱歌”这三个字的演唱,就运用了“泣声”哭腔技巧。和血泣泪,以表现被吸血虫病折磨病死的人惨不忍睹,表达出“鬼唱歌”这样一种恐怖而悲泣的场景,有效地烘托词曲作者的控诉之情,唤起人们的悲愤和愤懑情绪。故而,每次演唱至此,我都情不自禁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送瘟神》这首歌曲,以其独一无二的歌词文学性、独具匠心的曲调艺术性、独特风格的演唱技巧性,成为中国民歌经典声乐作品。

都说,一首好的歌曲主要取决于“创作”:歌词是创作,作曲是创作,演唱是创作。其中演唱者的表演技巧,更是不可或缺的再度创作。

通过演唱这首经典名曲,按照作曲家给我们的旋律和传递的音乐“密码”,就灵活自如的把各种润腔技巧找到并运用,恰如其分地在准确把握歌曲风格和内涵的基础上,再行之有效地融入润腔技巧于演唱当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民族歌曲演唱灵魂的润腔,不但在声音造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实际演唱中更要注重咬字发音声腔上的“依字行腔”,做到在演唱中字头清楚而不紧,字腹保持在口盖软腭处,字尾快而不松,从而完成声音造型。我坚定地相信:这样的歌声一定会婉转悠扬,抒情达意,妙不可言,感人至深。

王志信先生在《送瘟神》歌曲中设计的几种主要润腔技巧,概括其运用对歌曲演唱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美学作用,已经为广大学习和演唱这首经典歌曲的人们提供了启发和帮助,使我们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到歌曲中的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王志信及其《送瘟神》这部经典,引领我们在演唱歌曲时,除了要掌握好发声的基本技法、深厚的气息支撑、宽广的音域、良好的混声共鸣和声区统一等歌唱技法外,还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民族歌曲、戏曲、曲艺等方面的唱法和技巧,提升音律对作品的表现力和张弛力。许多知名歌唱家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特别注重润腔的处理,对于歌曲中每个小结、乐句、乐段的仔细揣摩和精心雕琢,给歌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展现给观众的是能够产生共鸣的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王志信先生及其《送瘟神》,是中国民族歌曲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王志信及其所有演唱者在这首歌的润腔创新运用和成功实践,所表达出来的歌曲风格、感情、内容和深深的家国情怀,将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留下广泛的影响,产生积极的民族音乐教育和民族歌曲传承的示范意义。对此,我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和民族歌曲演唱者,要向王志信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道路上,让我们以王志信先生为榜样和标杆,以经典《送瘟神》为指导和引领,在高超的发声技巧上、在歌唱的表现形式上、在综合能力的体现上,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音乐修养,为中国的民族歌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作者简介:

郭婧雯,女,研究生,中国致公党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系声乐教师。发表报告文学、散文、专业论文多篇。

责任编辑/彭中玉

猜你喜欢
瘟神旋律技巧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战瘟神
赞抗疫工作者
大疫
给你的信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