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2020-04-09 04:39管定忠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普外科临床治疗

管定忠

【摘要】

目的:探讨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采用补充血容量、凝血酶和H2受体拮抗剂等,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0%,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普外科;胃部手术;并发出血;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64.0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38-02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术后恢复状况,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主要包括采用补充血容量、凝血酶和H2受体拮抗剂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1]。本次研究以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析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为目的开展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19~68岁,平均为(37.15±8.16)岁。实验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为(37.56±8.19)岁。两组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采用补充血容量、凝血酶和H2受体拮抗剂等方式治疗。实验组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2例患者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

1.3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疗效共分为显效: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有较大改善;无效: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各组别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临床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0%,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接受胃部手术24h后,经过胃管的引流物主要为胃液混合物以及陈旧血,且量少于300ml,但在患者引流管内持续性出现大量血液或者鲜红色的新鲜血液,并且伴随有呕血等症状时,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2]。有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普外科胃大部分切除术之后,发生并发出血的几率为1.0%~2.0%,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结合胃部手术后患者并发出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在术前明确诊断,术中谨慎规范操作,术后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术后并发出血的发生[3]。

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类型主要为术中遗漏病灶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胃部残端出血、以及吻合口出血。其中以吻合口出血和和胃部残端出血较为常见。吻合口出血以吻合口小弯侧出血较为常见,主要原因为胃窦小弯侧粘膜下供血丰富;其距离胃左动脉的距离较小,因此动脉血管的压力较大;手术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在缝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患者胃壁水肿的情况,保证缝合吻合口边缘的粘膜下血管距离适中。胃部残端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中残闭器吻合不密,从而导致粘膜坏死和脱落,进而导致出血,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残闭器时,应该把握好操作力度。而在临床上,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和术中遗漏病灶出血发生的几率较低,前者主要发生在急性感染或者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中,手术过程中医师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胃黏膜状况,防止胃黏膜发生病变进而出血;后者主要原因为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对病变处理的不够彻底或者发生遗漏,导致部分小动脉出血[4-5]。因此,普外科胃部手术后,诱导并发出血的原因可以通过手术过程中谨慎细心的操作得到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竭力将术后并发出血的几率较低,并且为了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治疗,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诊断患者并发出血的具体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治疗,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6]。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0%,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补充血容量、凝血酶和H2受体拮抗剂等非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史继红,吴二军,郭云虎.胃部普外科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42):8183-8183.

[2]李冰,齊志鹏,周平红等.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底部小及微小胃肠间质瘤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11):1281-1285.

[3]陈雷.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88-89.

[4]靳龙洋,王健东.胃癌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因素及防治[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4,3(6):54-56.

[5]尹光,徐文通,沈勇等.胃肠道小间质瘤55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5):30-33.

[6]张信华,宋武,韩方海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胃肠间质瘤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4):340-343.

猜你喜欢
普外科临床治疗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胃肠减压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