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分析

2020-04-09 04:39肖霄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髋臼优良率出血量

肖霄

【摘要】

目的:对骨科手术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某院86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在3D打印技术应用下开展手术计划,而对照组则未应用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术中透视次数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能够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因此,在创伤骨科中可对此技术进行大力宣传、推广。

【关键词】骨科手术;3D打印技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43-02

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各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疾病之中,给人们的健康安全带来了一定保证。3D打印技术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治疗技术,它主要是运用到骨科手术之中,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用粘合材料制成的立体的三维模型技术。本研究选取某院在2017-2018年间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3D打印技术在骨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髋臼骨折为例,本次的调查对象是某院在2017-2018年间进行骨科创伤手术患者86名,以术前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15d,致病因包括18例交通伤、10例坠落伤、8例砸伤、7例其他。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16d,致病因包括20例交通伤、11例坠落伤、9例砸伤、3例其他。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术前准备。两组在术前完成常规检查,如凝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栓筛查、CT及X线检查等,及时排除其他疾病。

(2)操作方法。对照组术前未应用3D打印技术,如下:①完成常规检查,并结合常规检查结果,确定术前计划;②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确定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等内容;③待明确手术体位及入路,开展手术,即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择平卧位/侧卧漂浮体位,常规消毒、铺洞巾;④对于患者的手术入路而言,应当结合其实际病情,予以个体化处理,如横行伴后壁、后柱伴后壁骨折,以K-L入路为首选;双柱骨折,应以前后联合入路为首选;前方伴后半横行骨折,应当以髂腹股沟入路为首选;T形骨折,应当结合骨折形态,予以具体设计。

观察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如下:①使用三维CT扫描仪器,其层厚1mm,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扫描检查,将所获取的Dicom数据输送至Mimics15.0软件,开展三维计算,以得到骨折区域的三维图像,并以STL格式文件将其输入3D打印机,得到3D打印的髋臼骨折模型;③临床医生依据所得到的髋臼骨折模型,掌握骨折形态,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即复位髋臼骨折,最大限度的恢复髋臼解剖形态,以达到确定内固定方式的目的,而后预置钢板、预估螺钉方向等;④针对伴发胸部、腹部等部位损伤者,优先处理,必要情况下,转入重症医学科,待病情稳定,再予以髋臼骨折治疗,随着病情逐渐稳定,辅以骨牵引处理。

(3)术后处理。两组术后根据医嘱采取止血、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在术后3d,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4~6周,开始做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8~12周,开始做部分负重;术后3个月,即可下地行走。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术中透视次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进行统计。优良率判定标准:以Matta评分对髋臼骨折影像学结果予以判定,①优,骨折无移位;②良,骨折移位不足1mm;③可,骨折移位1~3mm;④差,骨折移位>3mm。優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21.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x±s”,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平均术中透视次数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比较两组临床优良率

观察组优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结论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被研发出来,3D打印技术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进行骨科创伤手术的技术,是一种数字信息化为基础的仿生技术,它可模拟出患者的骨折部位的情况,帮助医生分析患者的受伤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手术方案,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也可以让医生和患者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对病情,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术方法,这种技术在将来的临床医学方面发展前景很好。

本研究以髋臼骨折为例,从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术中透视次数、优良率等指标分析,得知观察组较对照组优,提示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好,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在制定详尽的术前技术,减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3D打印技术有着非常多的优点,在患者的骨科创伤手术中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疗效,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郭鹏年 董乐乐 左强.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06)

[2]王康 李思慕 马婷.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17(07)

[3]张国明 周东生 贺宇.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04)

猜你喜欢
髋臼优良率出血量
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盆髋臼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无明显移位的 髋臼骨折可以保守治疗吗?
什么是股骨髋臼撞击症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的处理策略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