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黑山峡的“看水人”

2020-04-10 10:58马丽萍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位站水尺妻儿

马丽萍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送走过多少岁月;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了无数英杰。在九曲黄河的岸边,就有黄河水文一线第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誉为“黑山峡之鹰”的王定学。他眼睛大且内凹,鼻梁不高不低,微厚的嘴唇很见棱角,有着近1.80米高的魁梧身材。讲到王定学,就不能不谈谈黑山峡和黑山峡水位站。

传说中的黑山峡

黑山峡位于黄河上游甘肃和宁夏接壤处,因峡谷山石呈褐色而得名,峡谷陡峭,利于水电开发,由此在河道最窄处设立水位站。黄河在黑山峡这里空有其“黄”名,而是像条明丽的绿缎带,从雾岚缭绕的峡口轻盈地飘出,甩个大弯逶迤东去。

这里2000年前不通电、不通邮,没有公路,只有山洪沟可通外界,就连半导体收音机都无法施展它的本领。一两只羊皮筏子载着山里人漂来渡往;灰黄色的平顶农舍顺着山根走势随意排列;村庄与河面之间数百米宽的河滩上,布满疏密有致的果树林……当地有900多户人家姓拓,自称是西夏国拓跋氏后裔,因这里高度封闭而生存了下来。然而,这样的一幅世外桃源图与黑山峡水位站的实景对比后却显得格格不入。

以站为家,扎根基层一线

1982年,王定学携妻儿来到这黄羊栖身、野狼出没的地方——黑山峡水位站,接替即将退休的前辈。本来水位站应该有两个人,但王定学看到这里的环境恶劣,向上级打报告,“不要再派人,苦就苦我一人吧”。领导同意了他的要求。水位站值班室的大炕上堆着两床旧被子,一盏简易的油灯立在破桌上,几张过了时的报纸躺在窗台,厨房里更是冷清,缩在一角的灶台毫无生气,案板上蒙着一层灰,一口大缸里还盛着有一股怪异味道的腌酸菜……就这样,他在这所小屋子里一待就是9年,除1986年秋天到郑州参加过一次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劳模会,1987年8月后每年回青铜峡两三次,其他时间均是在这所小屋子里度过的,还有一个春节没在站上,而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

百里群山成为难以逾越的屏障,外面世界的文明很难输送进来,没有路,没有医疗条件,没有小卖部,所需的信件自己每隔半月到30多里的村子去取一次,每次进出山,只有通过羊皮筏子或者乘坐当时最先进、最奢侈的交通工具——拖拉机,但是仅一场中雨,曲折的山路便可宣告交通断绝。

王定学是黑山峡唯一一个吃“皇粮”的人,最近的粮店都在30公里以外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干塘镇,每次他都要凌晨出门,深夜进门,翻山越岭,只为那十几公斤的粮食,从脊背上卸下粮食袋,他浑身像散了架。有一回他搭村里的拖拉机从干塘买回粮食,路上拖拉机没有躲开山路旁的一块石头,机器怎么也发动不起来,王定学看看山势,估计出还有十六七公里的路程,而手表上的指针已快指向晚上10点了,离夜里12点的观测时间只有两个小时,王定学二话不说,放下粮食,大步走进黑魆魆的山里,只用两小时零五分的时间,于夜里12点以前赶到水尺前,正点观测了水位。有的人会想:站上就他一人,又不是汛期,晚那么一会儿,水位不一定有什么变化,况且又没人知道。可王定学认为:“只有真实的水位记录,才能给治黄研究提供正确的依据,哪怕错上一分钟,也不叫真实。”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劳模,他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黄河水文精神,他用顽强的意志奉献在基层一线,诠释着什么是忠诚和担当。

黑山峡水位站9年来的一万多组水位记录,之所以与下一个水文站的观测记录悉数吻合,全部达到优质标准,是因为它的主人对“真实”有着这样一份简明的理解和这样一番朴实的追求,这是真诚的心灵感召和呼唤。无论黑山峡水位站的生活多么艰苦,王定学都始终坚持在深山中孤身劳作。在这里,他有一次陷入刚淤起的泥滩,在淤泥快要埋到胸口的时候,乱抓乱挠的手幸运地碰着掉落的水尺,才得以生还;在这里,他有一次夜里12点多,一人飞舞铁锹,用两个多小时挖成一条长4米多的水沟,疏去滩上的稀泥,使水尺刻度暴露出来;在这里,他有时候下河去扒缠绕住水尺的水草,水流太急,他弄根绳子一头拴住自己的腰,一头让妻子在岸上拉着;在这里,遇到大洪水时,为了很好地记录水位变化过程,他与妻子不停地看水位、记数字,为下游防洪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为了看黄河,近乎与世隔绝的岁月,他熬了整整9年。

王定学的妻子跟随丈夫到黑山峡是走着去的,那仿佛永远走不到头的山道给了她很深很深的记忆……她想念山外的父母姐妹,但因人生地不熟不敢出山,在黑山峡的这段时间里,她仅在1984年的春天回了趟娘家,而在1983年她曾试图出过一次山,但没有成功。那时她背着两岁多的孩子,一大早就离开了水位站,可没走到中午就迷路了,在曲曲折折的山窝里又累又害怕,但不敢停下歇息,一直到傍晚才发现了一户人家,山里的村民将他们留住,但这户村民也不知道通往山外的道路,他的妻儿就在村民的家里一日又一日地住了下去。在妻儿离开水位站的當天,王定学听一个山外归来的村民说路上并没有碰见他的妻儿,他急忙进山去找,在山野间找了足足5天,才从一个牧童口中得知了妻儿的消息,牧童将他带到村民家,三人相见,抱头大哭了一场。回到站上后,妻子这才得知,她走了离水位站还不到10公里的路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定学的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了,由于黑山峡的生活条件艰苦,孩子们的身体瘦弱,缺乏营养,头发枯黄。孩子们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王定学想着不能耽误他们的前程,便让妻子带着孩子去了青铜峡镇接受教育,一年又一年,王定学独自一人继续在黑灯瞎火的黑山峡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在与妻儿团聚的时候,本是令人兴奋的日子,可是王定学的小女儿却不认识爸爸,一股心酸涌上心头,他难过得哭了……王定学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黄河水文事业。

责任与忠诚的信念

责任是对忠诚的注释,忠诚是对责任的坚守。“黑山峡之鹰”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优秀的黄河水文人,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中谱写着自己的忠诚,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精神基因,都在用实际行动构建着忠诚与责任的“图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圣先贤的话来阐述忠诚,他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水文人,就应该聚焦“新时代水利精神”,为黄河水文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为了追寻黄河水文的印记,无数水文人前仆后继走上治黄道路。他们继承了老一辈水文人的优良传统,常年坚守在风沙漫天的黄河岸边,经历过白天人看人、晚上数星星的枯燥,也经历过泥浆裹身防蚊咬、数九寒天测流量的艰辛……在漫长的岁月里,水文站的年轻职工们同老前辈们一样扎根黄河岸边不言苦、坚守初心献青春,在重重困难面前、在大洪水面前,他们不退缩、不畏惧。

风华正茂,展宏图志

新时代有新作为,短短几年过去,通往黑山峡水位站的公路修通了,水位站房重新修整了,站上的生活条件也变好了。水文人秉承先辈精神,立足当下,改变曾经简陋、单一的测验设备和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更准确、更便捷、更安全、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仪器、新技术。从浮标测流法、电波流速仪到相控阵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从测深杆到雷达水位计,令水文测验更加精准高效,安全快捷,还研发了自动在线测流系统、水情自动报汛系统,安装使用了测站视频监控系统、水情会商系统等,实现水文工作质的飞跃,“有人值守,无人看守”不再是空谈。

伟大来自于平凡,卓越诞生于普通,黄河水文的历史和荣耀在一茬茬水文人中继续传承。恰是风华正茂时,会当更展宏图志。新一代水文人将继承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在忠诚责任的指引下,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用青春、用智慧、用坚毅,扛起身上的责任,奋勇拼搏,谱写新时代水文人的赞歌。

猜你喜欢
水位站水尺妻儿
浅析国内海洋渔船与海船载重线、水尺标志勘划的区别
中小河流白石沟水位站预警水位分析
酉水河茅坪镇水位站预警水位确定分析
海运电厂船舶靠岸侧水尺图像采集实验研究*
水尺标志放样及数控切割解决问题方案
信息化雨量、水位站在水文工作的应用探讨
妻儿帮陈宝国走过更年期
孙建平
相关图法在平南水位站洪水预报中的应用探讨
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