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抑制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介导的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2020-04-11 04:56韩田田孟红霞赵康容孙爱琴杨万年邵根宝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印迹结果显示卵巢癌

韩田田, 孟红霞, 赵康容, 孙爱琴, 杨万年, 邵根宝

(江苏大学医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1]。近来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具有抗癌、免疫调节和抗衰老作用[2]。有文献报道二甲双胍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3]。然而,其具体机制仍未阐明。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第一个鉴定出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其通过对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me1/2)去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4]。LSD1在多种肿瘤中呈高表达,如卵巢癌[5]、肺癌[6]、乳腺癌[7]和胃癌[8]等,其过表达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9]。临床已将LSD1确定为癌症治疗靶标[10]。关于抑制LSD1表达对于卵巢癌的靶向治疗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二甲双胍抑制LSD1蛋白表达和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并进一步敲低LSD1,观察其在二甲双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和细胞培养

卵巢上皮癌HO8910和SKOV3细胞株为本实验室长期保存;多西环素诱导型稳定敲低LSD1的HO8910和SKOV3细胞株(HO8910-shLSD1和SKOV3-shLSD1)是用pLKO-Tet-puro慢病毒诱导型载体构建,参考文献[11]。HO8910和SKOV3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中,于37 ℃、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1.2 抗体和试剂

兔单克隆抗体LSD1、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组蛋白H3、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4me2)、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锌指转录蛋白(Snail)均为美国Cell Signaling 公司产品;兔单克隆抗体β-微管蛋白(美国Bioworld公司);兔单克隆抗体P21(美国Abcam公司);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总RNA抽提试剂盒(上海Sangon公司);二甲双胍(北京索莱宝公司);多西环素(美国Sigma-Aldrich公司);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1-2′-deoxyuridine,EdU)检测试剂盒(广东锐博公司);Transwell小室(美国Corning公司);2×SYBR Green PCR预混液、反转录试剂盒(日本TaKaRa公司);PVDF膜(美国Millipore公司);ECL显影试剂(上海碧云天公司)。

1.3 EdU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

取HO8910和SKOV3两种卵巢癌细胞株,每种细胞以5×103个/孔密度接种于96孔板,按二甲双胍不同处理浓度(0、5、10和20 mmol/L)分为4组,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严格按照EdU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对细胞进行染色,EdU绿色荧光代表正处于DNA复制期的细胞,DAPI荧光代表所有的活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EdU阳性细胞数。细胞增殖率(%)=EdU阳性细胞数/所有活细胞×100%。实验重复3次。

1.4 EdU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处理和敲低LSD1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取HO8910-shLSD1和SKOV3-shLSD1两种细胞株,每种细胞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处理组和敲低LSD1组,分别予以PBS,10 mmol/L二甲双胍,100 ng/mL多西环素处理48 h。采用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具体实验操作方法同“1.3”。实验重复3次。

1.5 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取“1.3”和“1.4”分组细胞,制备成不含血清的细胞悬液,每个Transwell小室上室接种2×104个细胞,Transwell下室加入500 μL含血清的DMEM。在37 ℃、5%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用棉签擦拭膜表面未迁移的细胞;4%低聚甲醛固定30 min;室温下用0.1%结晶紫染色20 min。显微镜下随机选择5个视野细胞,拍照并计数。实验重复3次。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SD1 mRNA表达水平

取“1.3”分组细胞,严格按照RNA抽提试剂盒说明书提取细胞R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浓度和纯度。采用反转录试剂盒将RNA反转录为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LSD1引物序列:上游,5′-CAAGTGTCAATTTGTTCGGG-3′;下游,5′-TTCTTTGGGCTGAGGTACTG-3′;GAPDH引物序列:上游,5′-GCAAATTCCATGGCACCGTC-3′,下游,5′-TCGCCCCACTTGATTTTGG-3′,以GAPDH为内参。PCR扩增条件: 95 ℃初始变性30 s,95 ℃变性5 s,60 ℃退火30 s,共40个循环。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用2-ΔΔCt值表示。实验重复3次。

1.7 免疫印迹检测LSD1、增殖相关蛋白、迁移相关蛋白及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

取“1.3”和“1.4”分组细胞,PBS洗2次,用含蛋白酶抑制剂的蛋白裂解液裂解细胞30 min;4℃行12 000×g离心15 min,上清液即为蛋白样品。将蛋白样品行10% SDS-PAGE,80 V电压30 min,110 V电压100 min;300 mA恒流130 min转移至PVDF膜;5%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 h;加入一抗和β-微管蛋白于4℃摇床孵育过夜;次日TBST洗涤3遍,每次8 min;加入二抗室温反应1 h;ECL显影,用Image J软件定量,与内参β-微管蛋白比较。一抗LSD1、Survivin、P21、组蛋白H3、H3K4me2、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Snail、PI3K、p-AKT、AKT稀释比均为1 ∶1 000、β-微管蛋白稀释比为1 ∶5 000;二抗稀释比为1 ∶5 000。实验重复3次。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二甲双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

EdU结果显示,与0 mmol/L组相比,卵巢癌HO8910细胞和SKOV3细胞5、10、20 mmol/L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均<0.01),二甲双胍处理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呈浓度依赖性。见图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0 mmol/L组相比,HO8910和SKOV3细胞中10、20 mmol/L组Survivin 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P21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见图2。

a:P<0.01,与0 mmol/L组比较

a:P<0.01,b:P<0.05,与0 mmol/L组比较

2.2 二甲双胍抑制卵巢癌细胞迁移

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0 mmol/L组相比,HO8910细胞和SKOV3细胞中5、10、20 mmol/L组细胞迁移数均显著减少(P均<0.01),二甲双胍处理组细胞迁移受到明显抑制,呈浓度依赖。见图3。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O8910细胞中,与0 mmol/L组相比,5、10、20 mmol/L组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显著降低(P均<0.01)。SKOV3细胞中,与0 mmol/L组相比,10、20 mmol/L组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显著降低(P均<0.01)。见图4。

a:P<0.01,与0 mmol/L组比较

a:P<0.01,与对照组比较

2.3 二甲双胍下调LSD1蛋白表达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随着二甲双胍浓度升高,HO8910细胞和SKOV3细胞中5、10、20 mmol/L组LSD1蛋白表达水平较0 mmol/L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底物H3K4me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见图5。qRT-PCR结果显示,与0 mmol/L处理组相比,HO8910和SKOV3细胞中5、10、20 mmol/L处理组LSD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见图6。

2.4 二甲双胍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随着二甲双胍浓度升高,HO8910和SKOV3细胞中5、10、20 mmol/L组p-AKT 和PI3K 蛋白表达均较0 mmol/L组明显降低(P均<0.01)。见图7。

a:P<0.05,b:P<0.01,与0 mmol/L组比较

图6 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后各组细胞LSD1 mRNA水平

2.5 二甲双胍处理和敲低LSD1均抑制细胞增殖

EdU结果显示,HO8910-shLSD1细胞和SKOV3-shLSD1细胞中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处理组和敲低LSD1组(P均<0.01)。见图8。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O8910-shLSD1细胞和SKOV3-shLSD1细胞中二甲双胍处理组和敲低LSD1组Survivin表达显著降低(P均<0.01),P21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见图9。

a:P<0.01,与0 mmol/L组比较

a:P<0.01,与对照组比较

a:P<0.01,与对照组比较

2.6 二甲双胍处理和敲低LSD1均抑制细胞迁移

迁移实验结果显示,HO8910-shLSD1细胞和SKOV3-shLSD1细胞中对照组细胞迁移数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处理组和敲低LSD1组(P均<0.01)。见图1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O8910-shLSD1细胞和SKOV3-shLSD1细胞中二甲双胍处理组和敲低LSD1组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波形蛋白和Snai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1)。见图11。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HO8910和SKOV3两种卵巢癌细胞株,通过EdU实验和迁移实验证实二甲双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PI3K/AKT/LSD1信号轴介导二甲双胍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研究报道,卵巢癌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可降低疾病死亡率和复发率[12]。也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改变卵巢癌细胞代谢并抑制肿瘤生长[13]。另有研究表明,Survivin表达降低、P21表达升高代表肿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升高代表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增强[8]。本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对卵巢癌HO8910和SKOV3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HO8910和SKOV3细胞后,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且Survivin表达显著升高,P21表达显著降低。与0 mmol/L相比,细胞在二甲双胍作用下迁移能力显著降低,且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显著升高。由此表明,二甲双胍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a:P<0.01,与对照组比较

a:P<0.01 ,与对照组比较

关于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AMPK信号通路[14]。也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15],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发现,LSD1在卵巢癌细胞中呈高表达[16],其可通过多种作用方式调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9]。本研究结果显示,HO8910和SKOV3细胞经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后,5、10、20 mmol/L组LSD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逐渐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其底物H3K4me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由此表明,二甲双胍可抑制卵巢癌细胞中LSD1蛋白表达以及LSD1去甲基化酶活性。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LSD1受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细胞后,p-AKT和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由此表明,二甲双胍可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LSD1蛋白表达及其去甲基化酶活性。

研究表明,过表达LSD1可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16]。另有研究发现,LSD1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促进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17]。为进一步验证LSD1与二甲双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诱导性稳定敲低LSD1的细胞株检测二甲双胍处理和敲低LSD1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根据上述结果,选择10 mmol/L二甲双胍作为实验浓度。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处理和敲低LSD1后,细胞增殖率均显著降低,且Survivin表达均显著降低,P21表达均显著升高。此外,E-钙黏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均显著降低。由此表明,二甲双胍处理和敲低LSD1产生的作用相似,均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提示LSD1可能是二甲双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靶标。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在卵巢癌细胞中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LSD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PI3K/AKT通路对LSD1的调控作用是否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仍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印迹结果显示卵巢癌
马 浩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成长印迹
最严象牙禁售令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卵巢癌脾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