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企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几点思考

2020-04-13 03:01孟庆旭
现代企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技能职业技能劳动者

孟庆旭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发布与实施,为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指明方向。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严峻的今天,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强者,必须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提高关键在培训。企业要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就业稳定作出新贡献。

一、明要求、定目标、任务指标清晰

“没有要求就会迷失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抓手,没有任务就会浅尝辄止”。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三年方案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非常明确,作为企业一是深刻领会要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坚持需求导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服务企业改革发展,适应职工就业需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工,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三是任务指标清晰具体。国家制定了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具体目标。企业要按照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力争到2021年底企业技能劳动者占企业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

二、计划严、对象清、突出培训重点

目标任务确定后就是具体落实。一是培训规划与培训计划紧密结合。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工作既需要有近期、中期、远期规划,还需要严密、可执行、可操作的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要紧贴企业、劳动者实际,本着“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不贪大求全、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以一张蓝图管到底,久久为功的“韧劲”,扎实做好培训计划的制定工作。二是培训主体必须清楚明确。职工技能提升工作的培训工作必须涵盖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员工。三支队伍“缺一不可”、各有不同、各有特点,缺少那个层次都会出现培训“短板”,三者紧密结合,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三支队伍”齐头并进,共同发力,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工作才能行稳致远。三是培训主体重点突出。每个企业人员结构不尽相同、类型各异,就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培训重点主体,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千企一策”,坚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原则,对需要培训对象的主体把脉要准,分轻、重、缓、急,哪些群体优先排在前面的,哪些群体可以放在后面缓一缓,必须要搞清楚、弄明白,否则事倍功半。

三、方式活、增供给、创新培训形式

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工作培训要传承更要创新,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是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企业多年形成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等培训形式必须持之以恒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要坚持,有益的培训方式和活动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二是互联网+职工培训方式。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5G已经商用,新科技、新媒体方兴未艾,智能终端、在线学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许多企业开发的职工在线学习APP、微信小程序等新的培训模式收到了很好地效果。新科技带来职工培训新的创新方式,要大开脑洞、敞开怀抱,以创新的思维迎接新模式。三是积极实施新型(现代)学徒制。“师带徒”学徒制是现在企业使用最普遍的培养人才方法,历史最久,主要由企业、师傅、徒弟三者参与。企业新型(现代)學徒制是按照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新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应该大力推广实践。

四、政策实、待遇好、畅通成才通道

好的政策必须要落到实处,好的待遇要让受益人群享受到。一是制定高技能人才奖励激励政策。企业要加强自身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服务保障,切实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政治待遇,在评先获奖、研修考察、咨询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在制定企业人才发展规划、高技能人才选拔、技能等级评审、教学实践等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二是切实提高经济待遇。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收入分配机制,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建立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分配要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鼓励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补助性津贴等激励方式。三是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晋升通道。健全完善技术工人评价选拔制度,突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探索设立技能专家、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岗位,围绕重点项目,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竞赛,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比照认定制度,制定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或认定的政策。落实好技术工人休息休假权利,建立优秀技术工人休疗养制度,定期组织、分级实施休疗养活动,促进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

五、建基地、硬投入、增强基础能力

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是保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加强企业培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已有职工培训基地功能作用,升级改造培训场地、设施设备,在硬件投入上敢于投入,与“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紧密结合,让老的培训基地“旧貌换新颜”。原来没有自己培训基地的企业,有条件的可以新建培训基地或者实训教室,也可以租用培训院校、其他企业的培训基地,实现培训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加强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已有专职培训教师的,要加强师资的再学习、再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专职教师的,要抓好兼职教师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企业还可以选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到企业兼职授课,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等培训形式,加快符合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教材的开发,规范管理,提高教材质量。三是资金投入要有保证。提升职业技能工作是长期的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用好国家关于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8%的税收政策,足额提取,严格使用。要坚持60%以上经费用于一线职工培训上,制定、落实好“师带徒”津贴补助政策,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教学改革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对培训组织动员工作进行奖补。

六、学典型、守匠心、智造强企强国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培养爱国、爱企、爱岗的基层职工队伍是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终极目标。一是学先进典型。要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劳模典型的良好氛围。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蓝领创客”张黎明的 “黎明出发,点亮万家” 先进典型事迹就是企业技能劳动者学习的榜样。二是弘扬匠心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传承发扬工匠精神是职业技能提升的“精神之钙”,它不仅要求劳动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每名劳动者心存匠心就会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大有希望。三是创新发展智造强企。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传统的工业制造正在升级为智能制造,“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广大技能人才钻研技术,精益求精,一定能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强企强国目标就能够实现。

七、强组织、建机制、考核评价衔接

实施企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健全的机制。一是高度重视。企业要从自身长远发展和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性,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亲自上手、亲力亲为,谋划推动企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企业要在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抓好督促落实;职教部门负责组织好职业技能培训任务;财务部门负责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教育经费的足额提取、拨付到位;安监部门负责安全技能培训;其他各专业部门负责所辖专业工种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支持鼓励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三是培训考核与评价紧密衔接。企业要加强技能培训质量管理,健全培训绩效评估,积极探索开展培训的第三方评估。对自身开展的培训工作进行多维度评价。要以“企业受没受益、员工队伍素质有没有提高、培训效果好不好、职工满意不满意”为评价标准,动态调整培训形式、培训师资和培训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我们既需要培養中国的“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中国的“爱迪生”,同时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中国鲁班”。

(作者单位:天津南环铁路有限公司运输分公司)

猜你喜欢
高技能职业技能劳动者
劳动者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