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有效阅读

2020-04-14 04:48温德峰陈占德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习惯读书家长

温德峰 陈占德

陈占德(山东日照市海洋工程学校教师):温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能聆听到您就语文教育与教学热点问题的实践探讨和灼见。您对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看法?对学生阅读有什么指导意见?

温德峰:好的。陌生的人第一次见我,交谈中,总会经意与不经意地问:“温老师,您毕业于哪个大学?”或者问:“您大学毕业后,在哪所重点中学教书的?”

曾经,第一次有人这样问,我犹豫后才回答:“嗯,我没有读过大学……”然后,又犹豫答:“我当老师的前二十年,没有在重点中学,而是先教了一年幼儿园,三年小学,三年初中,然后才教高中,并且,也都是条件很差的农村乡镇学校……”那犹豫,好复杂,因为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我回答,实际上还需要我一个解释。一般人认为,只有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才可以是“名师”。我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何以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成为“正教授”“特级教师”的呢?跟陌生人解释,或者说,跟眼里只有分数的家长说自己的成长过程,或许难免被误解为“卖瓜的王婆”。如不解释,那就等于没有回答人家的问题。

我没读过正规大学,但我一辈子都在阅读,我没在哪所大学正式读书,但我却因为阅读,有幸到多所985大学(北大,清华,复旦,北师大,华师大)参加过各种研修,甚至还去过美国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接受过名师高级教育研修。所以,但凡跟我熟悉的人,特别是博览群书的高素质家长,凡经我辅导作文考上最理想大学,甚至考上了211、985大学的学子们,或系统听过我的文学课、国学课的学生,长期接受我的语文核心素养陶冶的孩子们,也无一例外地不会问诸如“您读过啥大学”,或“您曾在哪所重点中学教过书”的问题。40年的教师专业成长,40年的教育观察告诉我,一个人的学养,素质,能力,品行,格局,审美境界,以及人生追求,与学历不一定成正比,但一定与是否坚持阅读成正比。因为,自主阅读所获取的精神營养,能活化成不带功利的自我修身的素养,与学校明确的板块累积知识相比,自由阅读与自主阅读,是一个花开无声的自我化育过程,在阅读中,实现了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一个没有接受终身阅读教育的人,其实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只是受到了关于“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已。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才是生命最真的金牌学历。

陈占德:很多人会说,我们不是天天在读书吗?天天都有教科书、教辅书,难道这不是书?

温德峰:我想说,这不是真正的书,这是“教科书”。如果一个孩子只看教科书、教辅书,他一定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因为教科书、教辅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东西,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真正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所以,学校教育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但是,如果学校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只有靠有远见的家长想办法弥补,或者说,靠学生个人的悟性,在努力考取理想大学的同时,将阅读作为终身发展的习惯,融入一生的诗意生活。如果我们的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那么他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因为就是有精神的饥饿感。人生的很多习惯、很多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是有关键时期,人生的很多能力在某一个时期适当地刺激,一学习就掌握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当然不是说中小学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今后则不可能,只是困难了。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又是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

陈占德: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经典阅读有明确的要求,是吧?

温德峰:是这样的。国家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十九大要求教育必须承担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倡导全社会都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

陈占德:您对当前语文教学有什么建议,对学生家长有什么要求,请谈一谈。

温德峰:语文教学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始终致力于国学的传播,“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站在传统文化的源头,将古圣先贤的创造思路、人文情怀、哲学思辨及历史、政治、自然、民俗融入国学经典教育中。《朱子治家格言》中讲: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国学经典能提升孩子的境界,放大孩子的格局,提升智慧,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是人格饱满,人性光明,德才兼备的孩子。为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少年时期就做到亲近圣贤,开启孩子的智慧,让传统文化精华浸润他们的心田,涂抹上本真底色。

陈占德:怎样算是真的爱书或是读书呢?如何阅读才更加有效果呢?

温德峰:我常跟家长说,您的孩子爱读书吗?家长会自豪地说,孩子爱读书呀!可是,语文成绩就是上不去,作文也不行。我说,您可以让孩子见见我,我跟孩子聊聊,真的爱读书,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一定会很好!

我与一个素未谋面的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或家长,很随意地交流半小时,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爱读书。读书有真读与假读。手里拿着一本书的,不一定是读书人。读书人的谈吐是有标志的。那是吐纳之间,可以见的气质与涵养。

天天看书的,不一定是真正的阅读者,如果他从来没有有意识地背诵过其中的一段美文,一句名言,甚至一个有意义的词语,也没有发生过对文章里的任何内容产生质疑或愉悦鉴赏的思维活动,那就没有阅读。因为真阅读是读者在阅读之后,与书“发生”了认同或批判,愉悦与忧伤的共鸣的关系。如果某学生天天看书,天天翻书,天天念书,依然不爱学习,依然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依然对老师的教导视若罔闻,依然沉迷游戏不能自拔,依然走没有走相,坐没有坐相,依然不动笔写一篇短文,依然沉默寡言,行为偏执,依然情感冷漠,对亲人师友无情,对生活万象大千世界漠不关心,那么,他根本就没有“发生”阅读!

读书的过程其实是跟不同的人交流,跟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相处,和来自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学习,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了解他们的看法,重新审视原有的偏见。真正的阅读者,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也会得到拓展,身处其中更觉得安心。

真正阅读的学生,一定是心底有善良,身心有气场,举止有风度。真正阅读的孩子,是文理科平衡发展,学好数学,也学好语文,学习数理化爱好自然科学,也努力爱好史地生爱好文史哲,是课堂爱发言,日常言谈有修养,需要的时候能演讲,有了情感会付诸笔端,会作文,爱写作,中考语文成绩稳定在105分以上,高考语文成绩125以上,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在80分以上。自主招生面试成绩在优秀档次,公务员事业编面试分数在优秀层级。

真正读书的学生,一定是有视野,有境界,有格局,有理想,有毅力的学生。天天看书从不背诵,天天念书从不作文,天天翻书从不在书上留下点评勾画,天天读课文从不默写规定的篇目,天天就看书从不发言的学生,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性质一样,那叫“玩书”。

真爱读书,也时刻“发生”了阅读的学生,一定是会阅读,爱发言,爱写作,爱父母,爱亲友,爱老师,爱生活,爱祖国,爱自然,爱一切文明,有好品位的人。

咨询“我的孩子爱读书,但语文成绩不好,作文也不会写”的家长朋友,可以对照我的提示,反思——我的孩子,“发生”阅读了没有?

陈占德:叶圣陶先生在谈什么是“教育”时说,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家都知道习惯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温德峰:我在城市书房讲座,主题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现场就有不少家长问,温老师,咋样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话三句两句说不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很难,难在家长必须自己爱书,爱读书,爱阅读,难在家长必须彻底抛弃“一切为了分数”“读书无用”的理念,难在家长把涵养孩子的人品看得与升学得分同等重要或者更重要。我认为,阅读习惯培养,关系孩子一辈子的发展高度和品位,成大器者,必是善读书者,有富贵气必须有诗书涵养,家长们是否有意识地培养过孩子的阅读习惯。

您肯定是关注孩子每天是否认真作业了,关注孩子月考名次是否升降了,但您是否关注您的孩子,除了作业他们每天都阅读了吗?您是否都关注了每星期,每月,每学期,甚至每一年,孩子用心读过哪怕仅仅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或是经典、名著了吗?

陈占德:您对学生选择怎样的图书有何看法?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温德峰:首先,要让孩子读纸质的书。在今天,您要让您的孩子读纸质的书,而不是各种介质的“听书”、手机、网上读物,那不是真阅读,那是“看书”。“看书”是不用深度思考的,真正的阅读,必须静静地专注并领会,是要读纸质书,真正的经典也累积在浩如烟海的纸质书中。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其中的新内容没有像纸质书那样经历从写作、修改到编辑成书的相对长的内容沉淀、筛选过程,品质总体上仍不如纸质书。

其次,要更新观念,阅读没有“课外书”。我们习惯了把学龄期读的书叫“课外书”,隐含了“课内”重要、“课外”不那么重要、“课内”优先、“课外”靠后的意思。现在学校强调阅读,也只说让孩子读书,而不是读“课外书”了。建议家长把“课外书”三个字从家庭语汇中清除出去,也从您的教育理念中清除出去。阅读就是阅读,它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孩子去學校接受教育、大人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样重要。不要把生命的终点定位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立即见到“效益”,不要狭隘地把读一本书和“提不提分”相联系,终生能有大作用的,都会以“暂时无用”的状态积累。比如品德的养成,你每做一件善事,不一定要为了得到表扬,获得奖励分,如果持之以恒,你的善良就成了一种最宝贵的人品,人们对你的尊敬,已经不是简单的表扬,那是你一生最有用的生命金牌。所以要告诉孩子:书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让我们知道更多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不要跟孩子讲,多读书的目标就是你学习成绩会更好、多读书你更会写作文。其实,真正会阅读,坚持阅读的孩子,爱学习,成绩好,爱写作,作文分高,只是时间的问题。有学富五车的人,不会写作,核心素养高的人,学习成绩不好的吗?让孩子潜移默化地理解阅读的美好,而不是把阅读当成学习之外不太重要的一件事,或者上学之外多出的、不得不做的新任务。

第三,请让孩子自己选书。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里的书自然是爸爸妈妈来买,但他要读哪本、不要读哪本、先读哪本、后读哪本,都不要求,让孩子随意徜徉就好。大人要在一开始陪孩子买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书够好,什么样的书不够好。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读书最好读原文、全本,尽量不买选本、精华本。要会看作者简介,看看作者是做什么的,是不是某方面的专家,或者从作者资历看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学识来写这本书。尽量不买封面设计粗陋、缺乏美感的,因为这样连封面设计都不肯认真做的书,内容编辑也未必可靠。非选本的书,尽量选由一位作者独立成书的,不选多位作者的。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选书原则,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挑选,你会发现,孩子很会选书,他选择的,都是适合他这个年龄段阅读的,而且品质都不差。

另外,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应有自己的书架。有人说,最好的学区房其实就是家里的书房。不管房间多小,给学生一个自己的书架,如果条件具备,给学生一个自己的“书房”。这是形式,也是方法。当孩子像拥有自己的玩具架那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他会更容易和他的书建立亲近感,而且也更容易随时拿起书来阅读。孩子有了书架,要慢慢教会他自己整理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排列好。不要忽略这项工作,孩子在整理书的过程中,会从已经看过的书里发现新的兴趣点,而且整理书架,也是在培养他分类、归纳的能力。二是买书不要心疼钱。家有千卷书,才有富贵子。别嫌书贵,书真的不贵。一个作家,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准备才开始写作,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一本真正好的著作,其中凝结了他从自身经历、阅读、教育、挫折、成功中获得的故事、知识、情感、思想。而读者买到这本书,花费不过几十元,但是从中获得的财富可能会受益终生,这样的东西,怎么会贵?其实是我们日常购买的种种商品中,性价比之最。还有,就是尽量的要买正版书,不买盗版书。

陈占德:提倡学生大力阅读,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如何来做?

温德峰:一是最好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否幼稚、是否偏颇,都不批评、不否定,只作为平等的讨论参与者,贡献自己的看法。大人参与讨论的兴致越浓,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浓。主导讨论,也是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的一部分。二是家长自己也要养成阅读习惯。你让孩子读书,但自己却只看手机、电脑、电视,孩子不会热爱读书;大人见到书就说贵,孩子不敢也不会自己买书;大人之间不兴高采烈地分享阅读所得,孩子也不会兴致勃勃地发起与阅读相关的讨论。其实,家长不爱读文学书、历史书、心理书、其他话题严肃的书也没关系,还有很多内容轻松活泼的书,如旅行书、美食书,都可以带来阅读的愉悦感的,关键是营造氛围。

陈占德:请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语文教学的目标,以及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做法和体会。

温德峰:语文教学的正确目标是什么?诸多解释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标志,就是会阅读、会写作、会演讲。如果不读书,则不会写作,不会写作,当然不会演讲,而拘泥于做试卷刷题所得的语文高分,那只是语文知识碎片的机械记忆支撑的“虚胖”,不是文化实力,也不是语文核心素养。我们都知道:语文中考(120满分)、高考(150满分)分数集中在90—100左右,高中突破120分的学生不多。很多学生受格局和视野所限,误以为阅读写作不能提升分数,平日不喜欢读书,只专心刷题,貌似可以平日阶段单项知识得高分,真到中考高考,又考砸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考高考的语文命题,并不依据课本,而是策略地考查学生语言思维和阅读写作的综合实力。阅读形成的语言表達力不仅影响写作能力、影响语文综合实力,并且还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如果你想赢在中高考,更想赢在大学毕业后,那就必须从阅读写作入手。

我从教40年,因曾屡创语文中考、高考全县第一,以此被评为全省最年轻的“全国优秀教师”,后来又屡创语文高考全市第一,以此被评为全市唯一的高中语文“齐鲁名师”,并连续8年任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长。许多人都曾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温老师,您屡屡创下语文中考高考教学奇迹的秘诀是什么?”我说,我的秘诀:就是语文学习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一味瞄准分数,而是要慢慢来,要立足为孩子的发展,让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不以教语文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我不是以试题训练得高分为切入点,而是从爱阅读能写作会演讲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博览群书,拓展视野,提升境界,奠定格局,升华思维,形成气质。从阅读写作入手,从学生终身发展的素养入手,渐次提升学生的品位,最后形成语文综合能力,语文中考、高考得高分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我的这个语文教育思想,以大语文真语文素质教育为宗旨,不迎合急功近利的刷题语文,让学生驰骋少年想象,放飞青春理想,升华终身发展的儒雅气质,涵养博览群书快乐写作激情演讲乐趣,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代新意。我想,如果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将会不断听到青春拔节的美好声音。

陈占德:您长期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就您的长期观察,谈谈有关阅读方面的思考,好吗?

温德峰:“三岁见大,七岁见老”这是古人的告诫,为了验证这个古训,我用四十年时间,得出的结论:“一年级看高中,高中看一辈子”。我教书育人四十年,第一批学生均已过了“四十不惑”,有些已逾“知天命”之年。当年,我爱的学生,和爱我的学生,如今,都在工农商学兵政党的行业,或有的发达,当然也有窘迫的。我最初认识他们时,他们才是7至17岁的孩子,如今都人到中年,或幸福平安,或事业发达,或人在囧途,这便每每会勾起我的记忆,我那初见某学生的印象,和我当时对他们长大后,对他们的幸福度,对他们前程极限的猜想……然后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后,偶遇他们,或打听到其近况消息,总会有与当年猜测的“果然”验证。

古有“三岁见大,七岁见老”之说,确实准确!只是,根据自己的四十年经验,感觉需要修改一下古人这个预测起点的基数,应是“七岁见大,十七岁见老”。从我1978年教小学一年级开始留意,到1987年带第一届高中生开始观察,近十年,我有机会走进大学,也有机会接触求职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凡是与我相遇的学生,我都特别注意,归纳、综合、感悟着他们少年气质习惯养成,与其一辈子成长结果的必然规律。无论何种形式的辅导与相遇,如要预测某一陌生的孩子,是否有幸福的人生,是否会有越来越好的未来,我若先跟孩子以“阅读”为切入点,“闲谈”“啦呱”半小时后,就基本能对他人生走向有了一个30年后的预测……

课外博览群书,心态阳光,知情达理,思维视野广阔灵活,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答问条理措辞恰当,爱好广泛有艺术审美力,心地善良,有主见不固执,有梦想,有大格局。如某学生在7至17岁期间,具备了上述诸多特点,无论孩子将来考上什么大学,大学毕业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后,无论我能否遇到他们,如果打听验证一下,几乎与预想的完全吻合!我从教小学到教初中,再教高中,再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面试,实践让我得出了一个非常规律性结论,“小学见高中,高中见老”。我发现,七岁入学,孩子如已有阅读的习惯,便会发现小小年纪通情达理。丰富的课外书里,都有关于坏孩子的坏习惯,家长在和孩子共读时,问问孩子的感受,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会不好意思,知错就改。

陈占德:您认为中小学时期阅读有哪几个关键节点?这几个时段如何引领才能够使阅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温德峰:我感到,九岁小学三年级是第一次人生境界的分化,如果按时完成作业后,在家仍能坚持阅读课外书而且得到大人的有效引领,得到家庭的正能量氛围陶冶,其表现是阳光快乐正能量,会有自主选择权和价值感。面对挫折时,孩子能够坚强地应对,很快地走出悲伤的情绪,调控好自己。我认为,十二岁的初中生,是人生前途的二次分档,如能在作业之余,依然坚持主动阅读写作,有了独立思考的萌芽,积极参加各种成长体验,会有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和辨析力,阅读会增强孩子的观察和演绎能力,提高孩子的分辨力,培养孩子的分类能力。十七岁的高中生,已经读了十二年书,这是成人前的第三次人生分档,如到了高三还保持着坚持了十年的课外博览阅读,主动写作,其读写的语文素养能力和成绩都不会差,会有良好缜密的语言表达,那已是腹有诗书的青春少年,已不仅能欣赏文字的音韵之美,还有周密的思维能力,阅读教会孩子爱人如己,有善心、同理心,有诗意和远方的自我定力。生命的品级,源于18岁前的淬火,7岁至17岁,习惯,读书,写作,思考,格局,善良,从小学开始,坚持十二年培养陶冶,就是一辈子的底色本色和幸福成功的原色。

陈占德:温老师能结合自己人生经历谈阅读,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我深有同感。我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温老师!

猜你喜欢
习惯读书家长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长错了
好习惯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犯错误找家长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