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探讨

2020-04-14 05:02罗敏敬松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途径

罗敏 敬松

摘  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教学指示,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新模式。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展开讨论,并具体从挖掘体育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及构建教学文化氛围4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  思政教育  同向育人  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123-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并明确提出高校思政教学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让高校思政课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高校教师在教学时要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共同点,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让学生在思政教育的熏陶下,激发更多的动力学好自己的专业来报效祖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从从挖掘体育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以及构建教学文化氛围4个方面,来对在公共体育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途径进行具体阐述。

1  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必要性分析

1.1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要挖掘各类课程与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以此来着力推动思政教学的改革创新,让思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感染力和亲和力,让学生在思政教育熏陶下感受到自己专业学习的温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1.2 挖掘体育课程教学魅力的需要

体育课程不仅仅是强健人体魄的课程,还是强健人灵魂的课程。在公共体育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挖掘体育课程中与思政教育的相同点,将体育课程中竞技训练,耐力训练等体育资源转化为对学生的耐力训练,文明礼仪教导,以及意志品质培养等思政德育教导,以一种更加贴近大学阶段学生成长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1.3 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宝贵人才,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但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透过网络向正处于判断力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传播而来,这对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强的冲击。对此,对大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同向育人就显得尤其重要。

2  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途径

2.1 结合思政内容挖掘体育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教学时,首先要结合思政内容来挖掘体育课程资源,来拓宽思政教学与体育教学的教学渠道,从而提高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效果。体育课程本身就具备很多思政教育的隐形教育资源,如篮球教学中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太极教学中蕴含的文明礼貌、尊师重道教育,以及跆拳道教学中的不畏强敌、勇于拼搏的精神等,将思政教学内容与体育课程资源向结合,来发挥思政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和价值上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崇高思想品格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引领下来学习体育,并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主观的所需,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在育才育人上的作用,最终实现育才育人的辨证统一。

2.2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中,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体育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自主型、合作型以及探索型的教学方法,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思政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自主型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动作技术理论指导会详细讲解,但会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创新能力;合作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集体性的体育教学,如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提高学生的适应力,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探索型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将教师所教的体育理论知识更好进行自我消化,对体育动作规范进行强化,从而提高自身的坚韧品质和顽强拼搏的能力。

2.3 强化体育教学实践,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体育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关键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体育理论知识转化为体育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展开课程思政同向育人,强化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競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如在体育竞赛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可以形成以体育训练为主,竞赛为辅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在体育竞赛的激发下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理论运用能力,全面的提高自己体育综合实力;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联系体育教学实践,具体可以是校园中举行的各类校园体育活动和竞赛,如校园越野比赛、校园马拉松等体育比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中来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提高自身的体育实践操作能力。

2.4 构建体育教学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文化氛围对于促进在公共体育课中展开课程思政同向育人,减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转化的阻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2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在学校的田径场上,可以绘画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标识,鼓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强身健体。第二,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在校园内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如健美操、排球、跑步等体育比赛,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信心;或者举办体育文化周,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结语

总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展开课程思政同向育人,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这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探寻更加贴近信息化时代特点,更加贴近高校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思政教学与体育教学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宏波,黄大志.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8(6):71-73.

[2] 陆地.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使命实现路径探讨[J].知识经济,2018(1):166-167.

[3] 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4] 张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8):163.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