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及发展的研究

2020-04-14 05:02刘丰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社区

刘丰

摘  要:为解决我国当前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及发展为研究对象,对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及发展进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群众体育设施依然匮乏,以三维视角分析群众、社区体育场馆运营方、政府之间的公共关系,借鉴市场上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合理地进行社区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布局,提高社区居民在社区体育场馆的参与度,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方和运营方的需求,进一步推进社区体育场馆的普及率,彰显政府为民服务的作用,营造体育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进行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社区  体育场馆  三维视角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182-0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开始更多的追求精神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期望自身以饱满精神和健康的体魄参与到日常工作和休闲娱乐中。但当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堪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城市白领中有76%处于亚健康状态,接近6成处于过劳状态,35~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平均比实际年龄衰老10年,健康状况明显降低。据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53/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86.6%,其中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为主要死因,其中身体活动不足是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改善身体活动不足的现状势在必行。

现阶段对于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来说,建设足够的群众性体育设施来满足13亿人民的需求还需要一定的年限,大型场馆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因此对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可以缓解目前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体育运动,改善因身体运动不足带来的身体疾病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现状,减轻国家负担,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现状,从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使我国居民以饱满的激情和健康的体魄参与到日常工作和生活娱乐之中。

1  社区体育场建设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发布了“十二五”期间体育场馆运营和对外开放方面的进展以及“十三五”期间的计划举措,其中提到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政府对体育场馆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为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和发展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保障.

相对于大型体育场所获得了政府空前的支持,市场经济下的中小型体育场馆竞激烈,当前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往往以健身会所、健身俱乐部等多功能的形式存在,还有部分竞争力较弱单一的运动场馆,如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室内篮球馆等。政府主导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大都建成时间较久,设施破旧,从而使得运营成本上升。私有制主导的小型体育场所,如健身会所、健身俱乐部往往受场地租金压力,运营成本较高,只得将过高的成本转嫁给普通会员,随着周边群众的饱和及瓶颈期的出现,很难再满足投资者的盈利需求,逐步被市场淘汰。

2  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及发展的三维视角探讨

政府、群众和社区体育场馆三方关系紧密联系,通过政府、群众、社区体育场馆三维视角的探讨,形成愿景中的合作互惠关系,才能促进社会体育产业稳健向前发展。三维关系具体表现为:(1)政府在三维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2)群众是政府和社区体育场馆共同服务的对象,群众的支持对政府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良好的的作用;(3)社区体育场馆建设经营方需要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进行建设与经营,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接受政府和群众的监督。

健康产业的兴起将会刺激传统中小型体育场馆进行优化升级,寻求更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社区体育场馆相对于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简单,建设工期短,占地面积小,易选址,且资金需求量小,不需要繁杂的大额资金审批手续。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更加符合我国当前人口分布密度较大的国情,根据人口分布,合理选择建设区域,可以大大提高使用率。

3  多种所有制的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及运营

3.1 政府主导经营,公益性为主体

社区体育场馆规模化建设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指导。政府主导出资建设的社区体育場馆不以营利为目的,场馆经营应强调低收费开放,场馆建设应以简单、实用、功能性为主。以农村城市共同建设和发展为原则,加强广大农民健身意识,降低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成本,建设符合农民、普通市民经济能力的社区体育场馆。

3.2 个体经营模式下社区体育场馆建设经营方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当前中小型体育场馆多以私人健身俱乐部形式展现,健身俱乐部满足居民多种健身形式的诉求,健身会所或健身俱乐部可以进行跑步、器械锻炼、游泳、乒乓球、羽毛球、桌球、动感单车、有氧操、瑜伽、普拉提等多种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群众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需求,符合普及社区体育场馆建设的初衷。此类健身活动场所多存在于社区内,或位于多个社区的中心地带,对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布局起借鉴意义。个体经营模式下社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方体育场应紧抓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提高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现实情况。

4  促进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的建议

4.1 引入高校人才

社會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落后的体育事业发展无法满足大量社体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需求,使得大量体育人才流失。因此社区体育场馆的建设及发展有利于打破当前社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窘迫的现状。既能满足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又能为高校社体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与就业场所,使高校体育人才提升自身技能,服务于广大社区居民。

4.2 探索多种所有制的社区体育场馆建设经营模式

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的社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模式,将高校资源更好的服务社区体育场馆发展,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及发展势在必行,是缓解我国体育设施不足与广大人民进行体育锻炼需求过大之间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  结语

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可以根据人口分布合理布局,可以极大程度上满足城市和农村人口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缩小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之间发展差距。政府、群众、社区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方需要紧密联系,此外引入高校资源提高社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及发展是实现全民健身的破冰之举。

参考文献

[1] 袁春梅.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4):3-10.

[2] 丁秀诗,姚绩伟,刘彬华,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管理视角[J].四川体育科学,2014(6):1-4.

[3] 杨桦.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7.

[4] 任海.论体育产业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 2015(11):13-18.

[5] 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兼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05,25(12):12-16.

[6] 刘仁盛,庞立春.全民健身实施背景下体育场馆社区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8).

[7] 曹璐.国外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众体育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0):38-45.

[8] 胡启凯.浅谈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联合社区体育构建双赢机制的意义[J].搏击(体育论坛),2010(9):17,20.

[9] 杨震,李艳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与优化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91-96,10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社区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影像社区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