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4-14 05:02祝天桥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民族

祝天桥

摘  要:伴随我国体育文化及传统活动不断深入发展,“民族民间体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遗产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民族民间体育”的传承性与发展性对其传统体育活动宣传影响颇大。更多百姓体育锻炼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本次研究将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关键词:民族  民间体育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196-02

“民族民间体育”是当下我国传统文化及体育形式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的问题现状、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具体措施,其包括学校方面、社区方面、家庭方面等,本次研究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民族民间体育”概述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孕育及繁衍着诸多民族及文化传承,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民族文化、民间体育作为一种非物文化遗产体现,其影响作用不言而喻。其中包含了中华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习惯、居民生活习惯、信仰性格体现、修养审美精神等多方面[1]。新时期下,如何将传统民族民间体育进行传承已经成为当下学者重点研究议题之一。市场经济建设以来,社会文化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逐渐出现“享乐主义、金钱主义”,对传统民族民间体育形成日益淡忘,基于这种问题现状,国家相继出台了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及民间体育项目保护法,有利提升了民族民间体育传承及发展的宣传速度[2]。

2  当下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的问题现状

现阶段,我国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面临严重问题,主要是当下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体育逐渐陌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民族民间体育”,在校园或社区体育活动中主要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我国民间体育的传承及发展,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对民族民间体育缺乏了解,现代人生活节奏通常较快,由于手机、电脑等休闲游戏方式大量介入,人们对体育锻炼与传统运动逐渐陌生,更为无法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进行有效开展。第二,缺乏传统民族民间体育竞技比赛,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针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竞技组织活动较少,如传统摔跤、毽球、木球、射箭、珍珠球等。这些传统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减少,影响了其日后的传承与发展。第三,体育院校缺乏对传统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组织教学,高校作为体育活动及项目达的推广、实施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下部分高校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目教学中去,缺乏对民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通常高校多以篮球、足球、排球等活动开展,影响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实施,对传承发展起到较大影响。所以,从当下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传承及发展现状分析得到,转变当下局面及传承民族民间体育应该从多方面、多渠道出发,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入手,通过活动组织、项目宣传、竞技比赛、趣味游戏等方式,让民族民间体育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3]。

3  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学校方面

体育高校作为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开发及传承主要载体,其作用性在于对民族民间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打磨。“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开发及利用不是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应该充分发挥其体育院校优势,具体如下。第一,提供课题资源,体育类高校应该通过对我国各地少数民族进行走访调查,包括起生活习惯、当地风俗、活动形式等,例如蒙古、东北满族等地区的摔跤、竞技形式等,这些可以作为民族民间体育的教学科目[4]。第二,提供场所,学校作为体育培养的重要机构,可以为民族民间体育提供必要场所,该场所必须环境整洁、布置得体、宽敞明亮。第三,组织学习安排,体育高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大纲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相关体育安排,一定要保证其活动的可行性,不可盲目肆意开展设置。第四,保证师资队伍,优秀的民族民间体育教师及队伍建设是提升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高校应该站在长远发展战略角度,加强对相关教师的专业培养,包括体育形式、专业水平、理论基础、创新意识等,保证民族民间体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同时,保证相关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及培训1周必须在3h以上。

3.2 社区方面

社区作为重要民间生活基层组织,在组织学习与活动开展方面具有较大影响作用,以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开发及传承为主,充分发挥其社区效能至关重要,具体如下。第一,组织家长进行培训,社区可以开展以“民族民间体育”为主题的培训活动,通过娱乐及学习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家长融入参与进来,让其家长感受到民族民间体育的魅力所在,进而起到文化体育传播的重要作用。第二,提供音乐、环境等相关资源。通过走访分析发现,大部分社区都有其自身体育活动团体,体育高校可以将民族民间体育与其进行结合,通过走进社区、融入社区、展现社区等设置,让学生与社区群众进行联合竞技比赛,将民族民间体育进行基层展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及喜爱民族民间体育,也为学生自身体育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3.3 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学生第一任老师。所以,在民族民间体育传承发展方面,将“家庭”纳入其中至关重要,具体如下。第一,在学前阶段,家长应该侧重培养孩子对民族民间体育的认知性、体验性。第二,小学、初中阶段是人生启蒙及转折的重要时期,在该階段家长应该对学生兴趣进行积极调动,让学生更为深入地喜爱及热衷“民族民间体育”,通过观看民间体育竞技比赛、相关影视书籍,让学生对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等更为了解及掌握,也可以通过旅游等形式让学生周游华夏,不仅开阔了学生眼界,也让孩子对我国各地域及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逐渐了解,起到日后对其传承发展的实际作用。

因此,通过社区、学校、家庭等三方面协调发展及组织策划,可以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及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民族民间体育”概述、当下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的问题现状、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其包括学校方面、社区方面、家庭方面等,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进行具体阐明,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珊珊.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以来宾市为例[J].运动精品,2019,38(5):64-65.

[2] 陈俊霞,文烨.以贵州土家族傩舞探究民间舞蹈的体育文化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4):123-126.

[3] 刘吉,蔡佳松.体育项目业余锻炼等级标准的制定与完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4):64-65.

[4] 刘茂昌,祁进玉.试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裕固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嬗变[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2):140-145.

[5] 郑霞,侯庆宽.小城镇民间传统体育发展研究——基于平阳腾蛟镇传统象棋的田野调查与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2):1-6.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民族
党是民族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