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路径研究

2020-04-14 05:02钟挥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研究

摘  要:特色可以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一校一品”是指一个学校要至少形成一个全体学生应知、应会的品牌运动项目。高台县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动员、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展现阳光、朝气、进取、健康的精神风貌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拓宽学校特色发展空间,增加生活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的丰盈和心理的健康。学校以“一校一品”建设为契机,以“健康运动”活动为切入口,以开设大课间、校本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利用体育独特的“育体”“育心”“育人”的功能,促进了“体—德—智”转化互补,实现了“在体育中培德育、用德育促智育”的办学目标。

关键词:一校一品  体育特色  学校建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249-03

特色可以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一校一品”是指一个学校要至少形成一个全体学生应知、应会的品牌运动项目。高台县根据已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基础,认真组织实施“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为目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各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充分挖掘教师的才艺专长,动员、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展现阳光、朝气、进取、健康的精神风貌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提高健身专业化素养的要求,也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起到了示范、引领、推动作用,拓宽学校特色发展空间,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康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带来了娱乐、友谊和知识,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色彩,增加生活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的丰盈和心理的健康。学校以“一校一品”建设为契机,以“健康运动”活动为切入口,以开设大课间、校本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利用体育独特的“育体”“育心”“育人”的功能,促进了“体—德—智”转化互补,实现了“在体育中培德育、用德育促进智育”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目前,高台二中、西街小学创建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高台二中、解放街小学创建为“国家足球特色项目学校”,高台一中、高台二中、城关初中创建为“省级快乐校园”,城关初中创建为市级“阳光体育运动示范学校”,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跳绳,城区中小学开设游泳课教学。骆驼城镇中心学校跳绳队不但在全国赛场扬名,而且走出国门到俄罗斯参加文化交流,高台县游泳运动员代表张掖市参加甘肃省青少年游泳比赛,西街小学、高台二中、解放街小学足球队参加全国青少年夏令营足球比赛,就是“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的真实写照。

1  研究方法、对象与目的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价值观、体育兴趣,设置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体育锻炼的时间、空间、体育竞赛项目、竞赛形式等,了解掌握国内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1.2 专家访谈法

征求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意见、建议,梳理思路,明晰研究内容。

1.1.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2 研究对象

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国家足球特色项目学校”“省级快乐校园”為样本,探索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体育竞赛等方面的规律,构建校园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体系,夯实学校体育基础,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建设。

1.3 研究目的

1.3.1 探讨构建活动机制

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丰富体育课程资源,活跃学生校园体育生活,培养师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铸造师生终身体育的品质。

1.3.2 聚焦“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研究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喜欢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的弊端。

1.3.3 探讨构建教学、训练、竞赛机制

适应社会发展环境,特别是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研究提高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的方法策略,把握“每天锻炼一小时”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运动量、运动内容的不同要求,精心筹划锻炼手段和活动项目,提升活动质量,丰富和创新青少年体育的内容。

1.3.4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互联网+,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谋划好学校的各类竞赛活动,从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传统、体育师资等问题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活动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找准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的契合点,探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途径和办法,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克服“运动不足”的弊端。

1.3.5 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发展

开发运动场地,按照《甘肃省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配备器材、器械,为学生锻炼创造条件,满足教学、训练、竞赛的需求;为积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高台特点”的学校体育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2  结论与分析

2.1 学校体育面临的现状

体育设施和器材的调剂,有效改善了体育教育教学和各项体育运动开展局面。加之资源配置不均衡,素质教育步伐缓慢,部分学校体育课开设不规范,导致学生体质下滑。

2.2 政策执行力不够

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全民重视学校体育的风气尚未浓厚,近视的检出率上升幅度较快,食品安全、运动安全等因素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

2.3 部分体育教师年龄偏大,动作示范不到位,缺乏吸引力

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现实和已有的体育基础,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没有创新思维,不能与实际同频共振,导致学生上了几年体育课,却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没有形成锻炼的习惯。从社会层面来讲,由于受地方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制约,全民体育意识的觉醒与自觉,各级组织对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3  开展“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的实践

3.1 科学安排“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内容

落实新的体育健康理念,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阳光、活力、朝气,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家长满意放心、让教师幸福生活、让社会高度认可。游泳和跳绳是老少皆宜的大众化锻炼项目,通过组织开展游泳指导员、救生员和跳绳公益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全县体育教师掌握了游泳与跳绳技能,为游泳进课堂和跳绳进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根据师资、场地现状体现因地制宜与因地创新

除了硬件投入之外,软件投入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全县体育教师结构合理,有专职体育教师87人,学历全部达标。为使“学校有特色,班级有品牌”,还聘请了体育专家对全县100名专兼职教师进行了前瞻知识与时尚体育项目技能的专业培训。

3.3 丰富活动主题,展现体育育人特色

3.3.1 创新活动载体,让每一个孩子爱运动

活动环境能诱发学生锻炼的欲望。学校坚持把“创新活动载体与环境”是作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重视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把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把握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全县中小学群众性体育项目“百花齐放”,高台一中的篮球运动市县闻名,骆驼城镇小学的跳绳比赛花样翻新,国庆小学的“轮滑神州校园行”独具特色,南华初中的太极功夫扇,刚劲优美;还有各中心校的竹竿舞、跆拳道、游泳、健美操、中小学的跳绳强心计划等,这些活动主题鲜明,成为聚焦学生关注健身的热点。“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校园文化生活蔚然成风,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和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真正做到了“学生喜欢,家长放心”。

“每天锻炼一小时”是“一校一品”特色活动的基本工作要求,高台县建立了早晚间常规锻炼、午间和课后阳光自主活动、大型群众性运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工作制度。通过社区健身活动和寒暑假体育作业的形式,落实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空白与死角。

3.3.2 以学生健康为核心开展体育锻炼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需求不同,参加体育炼的动机有个体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内生动力的源泉。

3.4 创新竞赛机制,构建充满活力校园体育文化

不断探索完善班级、年级、校级间的竞赛机制,教体局将学生体育竞赛纳入工作计划,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田径暨传统项目运动会、球类运动会、棋类比赛、游泳教学赛,鼓励班级间、年级间开展友谊赛等赛事,为学生体育才华的展示搭建平台。对已经形成规模的党竞赛活动,进一步规范管理,扩大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分享体育的魅力。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夏(冬)令营户外生存技能训练比赛,在竞技场上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调的配合意识、遵守规则的约束意识、尊重对手的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凝聚力。2016年张掖市第四届运动会上高台县代表队在青少年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定向越野、武术等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战绩,高台代表团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与此同时,开幕式学生的精彩文艺、体育项目(轮滑、跳绳、球操)也获得了市民的廣泛点赞。

3.5 特色是学校文化发展历程的积淀

3.5.1 好动是学生天性

要把引导学生参加特色项目锻炼作为“体育校本课程”进行教学,课时不得少于每周1课时,教育局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监督,保证了特色项目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5.2 推行“一校一品”建设,要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爱好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鼓励、引导、支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锻炼,教师要提高指导学生锻炼的能力,方法要妥当,态度要亲切、和蔼、友善,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产生持之以恒锻炼的内驱动力,体现“以特色促全面发展,以特色促友善项目拓展,以整体提升优化校园锻炼风气”,学生的校园文化体育生活精彩绽放,实现学校体育“习惯养成、素质发展、特长培养”的育人功能。

4  建议

(1)要把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涵养的教育,利用体育健身陶冶个人情操,让师生感受到运动健身的喜悦,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学校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特色,打造学校品牌。

(2)学校品牌建设既要面向全体师生,又要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挖掘体育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教体局将体育纳入教育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上下联动的专项工作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多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和特色学校建设健康发展。

(3)贴近现实体艺结合,创建学校特色。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示范、指导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关注支持学生体育技能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治国,钟挥云.“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的实践探析[J].体育教学,2014,34(9):68-69.

[2] 吴江.“一校一品”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以香洲区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4(6):24-27.

[3] 本刊记者.推行“一校一品” 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谈“一校一品”活动的开展[J].体育教学,2014,34(5):21-22.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