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子发芽试验的操作技术要

2020-04-14 05:02领龙艳
种子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

领龙艳

摘   要:以玉米种子发芽试验为例,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发芽试验注意事项进行梳理总结,与同行学习交流。

关键词: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技术要领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5-0024-0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种子良好的发芽率需要水分、温度、光照、氧气等条件,而根据玉米种子的发芽生理特征,只有选择最合适的发芽条件,才能够促使玉米种子发芽,使得幼苗能够生长发育良好[1]。

1   试验准备

1.1   预设发芽箱温度与光照

玉米种子萌芽最适宜的温度在25~35 ℃,而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中的相关要求,玉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应为恒温20 ℃或是25 ℃或20~30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按需求选择适合的温度,设置发芽箱培养温度以及光照条件,一般多为25 ℃进行恒温发芽[2]。而陈种子或者新收获的种子多采用20~30 ℃变温,或是20 ℃、30 ℃恒温快速发芽。所采用的温度应尽量保持在所需温度的±1 ℃,从而防止发生意外情况,造成因温度原因整体失控。光照强度750~1 250 lx,需要保证箱体相对湿度在95%以上,且发芽箱需要进行定期臭氧消毒[3]。

1.2   准备发芽盒

将需要用到或已经使用过的发芽盒进行及时的消毒清洗,在晾干之后备用。

2   选用和准备发芽床

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相关要求,在玉米种子进行发芽床时需选用BP或S,包衣玉米种子一般选砂床,砂粒为无杂质细砂,无化学药物污染,pH值范围在6.0~7.5,砂子可以进行反复重复利用,在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过筛、清洗、消毒处理[4]。此外,化学品处理过的样品,发芽所使用过的砂子不能重复利用。

砂子在使用前应进行处理:①初筛:用筛子去除砂中杂物。②洗涤:使用清水将污物及有毒物质洗涤掉。③消毒:通过160 ℃高温烘干,时长2 h,从而杀死病毒和其他的种子。④过筛:孔径0.8 mm和0.05 mm的圆孔筛2个,把烘干后的砂子过筛,得到直径为0.05~0.8 mm的砂粒。此类发芽的介质,其持水力和通气状况较适宜[5]。

3   数种与置床

3.1   样品准备

所选择的样品部分试验玉米种子应为净度分析之后的净种子,在试验前需要将其进行充分混合,然后随机抽取选择,确保种子的均匀性及代表性,在试验过程中充分保障了玉米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的可靠与准确。

3.2   数种置床

用pH值在6.0~7.0的水充分拌勻,砂的水分保持在60%~80%为宜,即每100 g干砂加入水18~26 mL,达到手捏成团、放手即散为佳。将拌好的湿砂分装至发芽盒,每个发芽盒平铺2~4 cm厚砂[6]。玉米种子发芽试验一般采用8个副重复、4次重复, 50粒为1个副重复、100粒为1个重复。将单粒玉米种子分别手工压入砂表层,颗粒之间应为1~5倍距离均匀布置。种子覆盖1~2 cm松散湿砂为宜,用刮板刮平压实[7]。另外在发芽盒当中贴上标签,标清作物种类、样品编号、重复序号、置床日期、试验人等信息,盖好发芽盒盖,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将相同重复的种子尽量放在发芽箱的同一层,从而减少重复试验间的误差。

4   检查管理

发芽期间,一般2~3 d检查发芽状况,查看发芽箱的温度、水分和通气状况,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气状况。如发现有发霉种子应及时取出清水冲洗,如果发霉种子超过5%就重新试验。如果种子发生腐烂死亡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清除,并做好记录工作。

5   幼苗鉴定与观察计数

5.1   试验持续的时间

初次发芽、末次发芽分别在第5天与第8天。如样

品在末次计数时发芽率低,则可采取延长4 d发芽,反之如发芽率高则可提前结束。

5.2   幼苗鉴定与计数

根据GB/T 3543-1995附录A当中的要求对幼苗进行分类鉴定。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将幼苗挑出,并对根系、中轴、子叶、牙鞘等分类鉴定,对不均衡域名末次计数[8]。

6   计算及结果报告

在发芽结束之后还需要将相邻副重复合成100粒的重复,对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新鲜不发芽种子、硬实种子、死种子进行4次重复数量统计,和为100粒。计算正常幼苗4次重复平均百分率取得平均数表示发芽率。对其他4类也都做4次重复平均数计算,最后将结果报告填报。

参考文献:

[ 1 ] 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GB/T 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实施指南,2004.

[ 2 ] 孟宪欣,王洪刚,方仁柱.水分对玉米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14):40,52.

[ 3 ] 李素玲,吴国定,刘海潮,等.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0(2):16-18.

[ 4 ] 王立志,王连敏,张国民,等.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的量化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00(3):37-39.

[ 5 ] 张晓玲,王丕武.不同收获期和贮藏时间对玉米种子发芽力和活力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1(1):105-108.

[ 6 ] 罗秋权.水杨酸在镉胁迫下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J]. 大陆桥视野, 2016(24):64-65.

[ 7 ] 杨丽娟,顾地周,栾志慧,等.铅、钙及其复合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5(5):127-129,130.

[ 8 ] 谢丽英.快速种子发芽和玉米种子水分的速测方法的研究[J].种子世界,1999(6):24.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处理技术
玉米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米种子处理技术与措施
玉米种子市场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
贮藏中玉米种子活力与寿命的问题
安徽省玉米种子越冬贮藏与管理技术探析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
低浓度油菜素内酯促进小麦、玉米种子萌发
苯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