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归国就业“海带”须真才实学

2020-04-15 12:25蕊红
青春期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归国留学人员海带

文/蕊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有条件的家庭纷纷将孩子送出国门学习,期盼孩子在国外学到一技之长,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浩浩荡荡的留学潮过后,孩子在国外努力打拼,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好不容易“取得真经”学成毕业,就业却成了难题。留学生们留学容易,留在国外工作难,归国就业,兜兜转转却难以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无可奈何成了“海带”。留学依然待业,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怪圈?“海带”们如何才能破局,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留学生含金量降低

曾经,在国内的劳动力市场,“海归”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而今,这一现状已发生剧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们的选择,期盼学成归来,能成就一番事业。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 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 万人,与2017年度相比,增长8.83%。其中,国家公派3.02 万人,单位公派3.56 万人,自费留学59.63 万人。2018 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 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53 万人,单位公派2.65 万人,自费留学46.76万人。从1978 年到2018 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 万人。其中153.39 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 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 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从留学范围看,中国不仅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留学生生源国,同时也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汉语文化圈国家最主要的留学生生源国。

然而,在庞大的留学数据背后,却是出国留学人员“毕业即失业”不容乐观的现实。2018 年,某国雇佣留学生的雇主比例创下新低,据相关统计分析,只有23.4%的受访雇主者表示愿意雇用国际学生。能够留在当地工作的中国应届毕业生少之又少,大部分留学人员难以在留学国就业,无奈之下90%的留学人员只得选择回国发展。然而,这90%的留学生大部分是资质平平,仅在国外拿到毕业文凭,并未参加任何实习和工作的“裸归族”,归国后,依然难以有较好的发展。人们常常用“小海归”来描述那些高中或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出去留学获得学位的人,这些缺乏经历的留学归国人员,相比在海外有数年工作经历的“大海归”,在国内市场难以赢得比本地大学生更强的竞争优势,于是眼高手低的“裸归族”不再被人才市场看好。

“裸归族”成“海带”

对于留学生来说,能在留学国觅得一份心仪的工作,当然是再好不过。然而“裸归族”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就自己所学专业在国外觅得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无奈之下,只得归国寻找发展机会。但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多,国内人才市场的现状却为满怀憧憬的“海归”们迎面泼了一盆冷水。自以为有着留学海外光环的他们,进入人才市场后才发现,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在许多大公司眼里,应届“海归”相比于应届国内毕业生,薪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有知名企业放言:如今的“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

“海归”的贬值,让其期望底薪也骤降。有记者对杭州50 位“海归”的随机采访发现,有28%起薪在6000 元以下,最低的只有3500元,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开出的月薪为2000 元;起薪在6000 ~8000 元的“海归”最多,占40%。这一数值,已经与杭州众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相差无几。很多“海归”因为待遇太低,难以达到自己的企望值,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待业。

26 岁的杭州女孩小林,放弃了国内高考,在读高三时成功申请了澳州莫奈什大学的金融专业。为了供她留学,家里卖掉了唯一的住房,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 ~4 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后来,眼看着要毕业了,因为挂科,让她多读了2 年研究生。2018 年毕业回国后,小林才发现,自己在国外读的文凭并没有什么用。小林投了6 份简历,每一位招聘主管都对她的学历不以为然,这对于她的自尊心来说是无情的碾压。最后,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条件也缺乏优势,有一家公司竟然给她开出了2000 元的底薪。小林忍不住问自己:6 年花了父母百余万,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些年到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摆正姿态变“海鲜”

留学让优秀的人更优秀,让平庸的人更平庸。人才市场自有它的规律,“裸归族”不被用人单位看好,是绕不开的人才市场规律。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就业市场主要的可竞争性力量,相较于本土大学生而言,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人力、社会资本,美其名曰“跨国资本”。前者即对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掌握;后者即广阔的海外关系与信息网络。若有两者护体,在残酷的劳动力市场中便无所畏惧,相比与在国外发展较好的各方面素质较强的留学生而言,“裸归族”的身上此两者的优势并不明显。既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又没有广泛的人脉资源,“裸归族”仅一纸“洋学历”傍身,此类留学生一旦被搁置在现实的就业竞争中,便会沦为“见光死”的群体,自然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在人才竞争中,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笑到最后。而读书的根本更是为了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留学生要珍惜留学机会,不可“浑水摸鱼”,积累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待归国后真正从劣势中突围,做好职场规划,通过工作实践,慢慢积累专业经验,实现自身素质、技能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匹配,从而厚积薄发,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场位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海归”们要努力去融入职场,以积极的态度为社会创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从“海带”变身“海鲜”,让自己有一个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归国留学人员海带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梦的解析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我的祈祷
秩序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厦门市留学人员身份认定新规8月27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