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2020-04-16 12:51刘德强姜珍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4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高校

刘德强 姜珍珍

[摘  要]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对高校的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实际工作中一直存在党员思想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形式缺乏创新性、党支部作用未充分发挥等不符合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的问题。要通过不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育平台拓展、积极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完善制度机制等途径,形成高校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成效。

[关键词]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4-0058-04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提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政治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引导党员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自觉学懂弄通做实。[1]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发挥高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其教育管理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系列问题,如何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党员质量,是摆在高校党务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紧迫性

(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需要。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如今,我们党有9000多万名党员,高质量的党员队伍是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和活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将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作为重点,切实有效地加强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一系列论述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高校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抓手。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源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党员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影响着高校教育的内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这一重要论述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校党建工作应从源头抓起,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保障。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调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才能始终保持高校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现阶段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当前,多样化社会思潮交锋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快速发展的网络新媒体应用愈加广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快速变化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高校学生党员的意志品质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2]客观来讲,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差距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宗旨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高、理论学习不够扎实、日常管理宽松软、党员发展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一)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党员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党性修养不足。目前,高校部分党员存在理论素养不高、党性修养不足,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形势政策学习不扎实,理论学习产生懈怠等问题。比如在2018年上海市对高校的党员发展检查过程中,发展党员的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对党的理论描述有明显错误,有申请者对党的“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表述有误,有些内容甚至存在网上严重抄袭现象。在党员发展谈话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知度不够,甚至入党誓词也记不完整。

二是党员发展流程不规范、日常管理不严格。首先,党员“入口关”把关不严,存在发展流程不规范、不按照组织要求落实、过程性管理过于宽松、“重组织入党轻思想入党”等问题,难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其次,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积极性不高,部分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出勤率达不到100%。再次,党员的先进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的党员信仰不够坚定,作风不够端正,在学习工作中不能以身作则,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三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不多。目前高校的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主要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在组织的过程中,局限性比较明显,落实任务的多,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活动的少。采用新技术、新方式吸引党员有效参与组织生活的方法不多,从而无法满足学生党员的个体需求和心理需求。再加上学生缺少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很多人对入党认识不够深刻,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手段和方式,会导致他们功利性增强,行动上入党了,但思想上并未入党。

(二)高校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政治站位不够高,思想认识不到位。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高校改革发展建设的需要;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但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忽视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政治站位不够高,认识不到位,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黨内法规不彻底,导致党员发展流程不规范,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现象长期存在,对党员的教育缺少系统性规划和系统性培养,对党员的组织纪律性要求不高、管理不严导致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二是党员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重发展轻教育”的工作思维定势导致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缺乏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应付上级检查,敷衍了事的现象屡见不鲜,支部开展的组织生活“人在心不在”、形式主义、空心主义现象突出,教育性不强,甚至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却既入不了心,也入不了头脑。这种表面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零散的、碎片化的教育,长此以往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造成组织生活没有吸引力、党员理想信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偏重于理论学习,虽然涉及实践教育,但实践教育仅限于参观、考察红色胜地等方面,缺少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不能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内容的逻辑体系和思想观点,仅限于表面的走马观花,未能起到思想共鸣、情感认同的效果。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终端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接收各类信息越发普遍化,大学生“网络原居民”的到来,给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促使传统的单一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方式创新转型。而当前,高校对于党员的教育管理形式单一,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极大地削减了党员学习的热情,难以达到入脑入心入行。除了例行的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支部大会等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外,很难有其他丰富的教育形式。加之新媒体阵地建设落后,没有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四是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党员教育管理要发挥成效,必须进一步加强体制制度建设,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现实路径。首先,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还需进一步理顺,应明确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临时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以便更好地发挥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其次,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缺乏一些日常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调动党员积极性的激励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再次,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到位。目前,高校基本都给学院配备了专职党务工作者,但是由于业务不精、素质不高,习惯于被动性开展工作;加之一些党务工作者缺乏经验、专业知识不强等,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掌握不准、指导不足。

三、积极探索高校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现实路径

(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设计。一是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前移党员教育关口,把党员教育前移到入学新生群体,通过“新生党课”“第一堂思政课”以及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在新生群体中开展党史党情教育,普及国情党情社情、形势政策,坚定新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新生自觉主动向党组织靠拢。[3]严把党员入口关,从团员推优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发展为预备党员,做到党校培训、谈话、讨论、考察、公示、审核,严格规范,环环紧扣。成为正式党员以后,除了日常的党员教育外,还应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培养和思想引导。

二是要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对新党员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党龄较长的学生党员重点进行廉洁、党风、党纪等教育,对流动党员则重点加强党员权利、义务教育等。另外,要把握好思想教育的“两个关键期”——即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和入党后即将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对新生,上好第一堂党课,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党员的政策教育,引导新生向党组织靠拢;对毕业生党员,引导他们增强党员意识,及时转接组织关系。

三是要增强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学生党员教育要跟大学生关心的热点、成长实际和发展诉求结合起来,让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实现理论灌输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党员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要注重发挥党员榜样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先进典型带动、引导身边的人,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教育平台拓展,丰富教育内涵和教育手段。一是要创新教育平台,筑牢宿舍和社团两大阵地,打通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每一名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到组织生活中,保证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时时处处全覆盖。宿舍作为学生党员生活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高校要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进学生宿舍、进学生社团或在宿舍、社团成立临时党支部,增强党员归属感,提高党员工作积极性,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党组织生机活力。

二是要利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拓展网上阵地。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普及和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一现状,高校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让学生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将线上与线下工作有机结合,创设“互联网+党建”等活动方式,运用微电影、新媒体课件等,为学生党员教育营造身临其境的课堂,让学生党员在体验中增强学习效果。

三是要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党员教育的“第二课堂”。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运用主题报告、知识竞赛、读书交流等载体,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要积极拓展党建工作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党员重走革命道路、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知识扶贫和科技助农活动等志愿者活动。通过开展这些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水平和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

(三)完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一是要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管理、离退休党员管理,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等。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基本制度,完善党员考核评价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争先创优工作制度。学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要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考核。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让其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硬指标。学校党委要把抓党员教育管理纳入二级学院书记年终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情况作出评价,对责任落实不力、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要严格追责问责,努力形成良好的氛围和正确的导向。学院党委应将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到支部规范化建设中。

三是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队伍建设。培养和建设党性修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要开展定期的、有计划的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将思想政治课老师纳入到队伍中,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对党员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D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05/21/c_1124524932.htm.

[2]何熠,孙威.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对策[J].江苏高教,2013(4):131—132.

[3]宋晓东.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39—42.

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學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

责任编辑:丁  达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高校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