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淮剧的历史和发展

2020-04-17 09:00卜凡森孙婕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淮剧盐城

卜凡森 孙婕

【摘 要】淮剧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淮剧是江苏省优秀戏曲剧种的代表,同样也是江苏省的标志性文化形象和代表性文化品牌。本文主要运用了文化社会学理论,借鉴了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文化遗产学等方法。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淮剧的起源与发展,对淮剧剧团这个载体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深入了解这些民间淮剧戏剧团,以盐城淮剧团为代表,就其发展状况提出建议,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淮剧;淮剧团;盐城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010-02

一、淮剧的起源和发展

淮剧,又叫江淮戏曲,流行于江苏省大部、安徽省和上海市部分地区,起源于清代阜宁县和盐城县。流行于扬州府和淮安府(今天的盐城市和淮安市)两个地区。多元的文化形成了江淮文化的风格和气韵,培育了淮剧艺术这朵鲜花。淮剧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的清代乾隆时期、嘉庆年间,至今已延续了几百年。古代盐城因为盛产“淮盐”而得名,所以盐城又被称为“淮夷地”,到了清代中葉,盐阜地区因为盛产海盐,吸引了大批的客商,商业的发展,促使了“香火戏”的繁荣与发展。后来,淮剧加入了徽剧的一些成分,这使得盐阜地区的戏曲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

二、淮剧剧团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转变,“淮调”“拉调”“自由调”作为淮剧音乐的三大核心板块,结合不同历史文化背景,逐渐增加了悲调和三截调(马派自由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从“香火戏”衍生为淮剧、盐淮小戏、江淮戏。据不完全统计,从明末清初到解放初,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盐城共有剧团三百多个。在历史的演变发展中,特别是“文革”时期,淮剧艺人流离失所,所有淮剧表演团队被迫撤销。演艺人员被下放到农村和工厂,他们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打击,致使淮剧几乎灭绝。同时,一大批珍贵的淮剧资料,如剧照、剧本、曲谱、图书以及服装、道具、布景和乐器等都被毁弃。 “文革”后,淮剧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开始迈出新步伐,走向振兴。淮剧团也慢慢发展并壮大起来,由盐城市淮剧团为首,盐城市各县区淮剧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如阜宁县淮剧团、建湖县淮剧团、响水县淮剧团、大丰淮剧团等。

三、走进盐城地区淮剧团

盐城市是淮剧的发源地,因此其管辖范围内注册登记的民间淮剧团有15个左右。笔者选取了其中的盐城市淮剧团、盐城市阜宁县淮剧团、盐城市建湖县淮剧团作为调查对象,简要介绍这三个淮剧团。

一是盐城市淮剧团。该团成立于1957年,前身是王月奎先生代表的“艺同淮剧团”和顾如久代表的“大众淮剧团”,在1957年合并为“盐城县淮剧团”。改革开放以来,剧团年演出场次超过一百余场,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荣誉。

二是阜宁县淮剧团。该团1954年创建,建团初期是由淮阴淮剧团发展而来,至今有剧目一百多部,精品剧目有《旱地稻花香》《罗英访贤》,《缉拿王钊》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优秀创作奖和音乐创作奖。

三是建湖县淮剧团。该团1954年创建,1974年恢复组建,创作方向由幕表戏转为台本戏。组团以来,剧团剧目有五十多部,大部分以现代戏为主。该团走出了一批卓越的淮剧艺术表演家,建湖淮剧团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四、盐城淮剧团的发展状况

一般淮剧团的组成人数在5-30人之间。大部分以家庭为背景,由主要发起人扩充演职人员。他们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演员;二是以伴奏为主的乐队;三是其他人员。通常情况下,有名声、唱得好,戏价都要超过其他剧团,另外团长的精益管理理念也决定了剧团的戏价。笔者采访的盐城淮剧团团长说,每年剧团的戏价都不一样,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对于有些唱得好的演员来说,他们会不满现状离开剧团去其他好的剧团。这样就使得原本演出情况就不好的剧团发展更加艰难。而且现在看戏的多半是老年人,年轻人根本不去看,淮剧以盐城方言为主,很多城市里的孩子根本听不懂。

五、对当下剧团出现的问题提出生存建议

(一)剧种要创新

中国戏曲是广大农村生活的产物,具有草根文化的特质,所以我们要从最根本出发,不仅要为政治生活服务,也要为社会的基层服务。首先,要求淮剧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敢于开拓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思想观念。其次,淮剧戏曲本身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了解群众审美需求,紧密联系群众。服装方面要敢于创新,充分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舞台方面要添加LED大屏、升降舞台等设备;唱腔方面要进行改革创新,吸收各个戏曲的艺术精华,求同存异,去粗取精;伴奏方面要大胆加入西洋乐器,融入西方的音乐元素,丰富音乐的旋律织体,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再次,剧团演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练好基本功,要有极大的兴趣去听和唱淮剧,要高标准要求自己。最后,淮剧的市场化营销手段应与时俱进,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演出场次。

(二)坚持精品创作,提高作品质量

剧团要有精美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进而留住观众,新剧创作得好,才能深入人心,传遍大街小巷。优秀的作品就好似一个剧团的名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剧团的综合实力、队伍水平和思想高度。所以,这就需要剧团要在竞争中克敌制胜,在关注演出场次的同时提高演出品质。剧团每排一部戏都要邀请专家来指导,改进不足,把作品打造得更完美。如《九莲十三英》是一部很优秀的淮剧作品,是盐城市淮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在盐城市文化馆年度淮剧文艺晚会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笔者认为,如果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成不变的话,那第一次表演之后的表演就都成了模仿。所以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好好揣摩剧本,进行大胆创新与研究。

(三)培养人才

淮剧作为古老的艺术,其表演人员的培养需要有计划性。不仅要扩大剧团的规模,引进优秀的淮剧表演人才,同时要和政府、文化部门保持沟通,定期去专业学校挑人才,去艺校招收学员,挖掘淮剧苗子。淮剧剧团以幕表戏为主,这就需要编剧们以此为突破口,创作风格不同的剧目让演员进行表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创作元素,在表演过程中能起到很强的听觉效果。另外,要注重剧团人才队伍管理。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对人才的培养要灵活有效,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才之心,这样才能留住演员。所以剧团团长的科学管理方法很重要,同时还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多和政府、文化部门联系,多和专业的剧团合作,共同承担当地戏曲艺术的发展。

六、结语

淮剧团作为淮剧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能让淮剧这个优秀的剧种摆脱“旧”文化,在“新”的希望下勃勃生机地成长,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优秀的淮剧人不停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丁和根.淮剧艺术的文化品格——淮剧文化考察之二[J].艺术百家,1998.

[2]傅谨.草根的力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张蕴如.中国淮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5.

[4]邓涵彬.当代戏曲交流语境的危机与应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73-278.

作者简介:卜凡森(1994-),男,汉族,江苏徐州市人,音乐硕士,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孙 婕,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淮剧盐城
盐城美食话“三醉”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盐城串场河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淮剧的发展状况及其文化解读
关于淮剧进校园工作的几点做法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