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龙宫选宝”故事类型的形态分析

2020-04-17 14:48张舒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母题

张舒宁

摘要:“龙宫选宝”故事讲述的是人因为龙王做好事得以进龙宫挑选宝物最后因为所得宝物获得幸福生活。从形态结构学的角度出发,借鉴刘魁立研究浙江省“狗耕田”故事的共时比较方法,可以将山东省内的22个故事文本划分为7个类型变体,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中心母题和情节基干,并绘制出“龙宫选宝”故事的生命树。

关键词:龙宫选宝;类型变体;母题;情节基干;形态结构

中图分类号:1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001-04

一、引言

龙与人的故事在中国由来已久。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龙的形象愈加丰富,龙宫成为藏满奇珍异宝的神秘宝地。神奇的龙人与龙宫不断激发着中国广大民众的想象和创作,越来越多的“龙宫选宝“故事出现在民间,成为龙与人故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类型。本文选取山东省内的22个“龙宫选宝”故事文本,借鉴刘魁立先生在《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一文中对“狗耕田”故事的研究方法,运用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对“龙宫选宝”故事进行梳理和分析,划分出该故事的类型变体,并绘制出“龙宫选宝”故事形态结构的“生命树”。

二、“龙宫选宝”故事情节分析

“龙宫选宝”故事在前人研究中往往被分成不同的故事类型,主要的分类依据在于促使主人公进入龙宫的条件不同。主人公得以进龙宫选宝的原因有三:

一是善良的主人公救助了陷于困境的龙太子或龙公主,感恩的龙族邀请主人公来到龙宫做客并赠与宝物;

二是主人公吹奏乐器取悦了龙王,爱才的龙王邀请主人公进龙宫并以宝物作赏;

三是主人公意外获得可以吸收海水的神奇物件,龙王赠宝制止主人公使用此物。

钟敬文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型式》将以上故事概括为“求如愿型”①、“吹箫型(第一式)”②两类。德国的艾伯华与钟敬文先生分法相似,在其《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将这些故事归入39号“海龙王满足愿望”、40号“龙宫吹笛”。③这两种分法主要着眼于前两种情况。后来丁乃通先生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不仅收入“555感恩的龙子和龙女”④、“592A乐人和龙王”⑤两类故事,还将第三种情况单独分类,增加了“592A1煮海宝”⑥这一故事类型。无论是救助龙子龙女,还是吹奏乐器取悦龙王,又或者是停止使用吸收海水的物件,都可以概括为“主人公为龙王做了一件好事”。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上三种故事类型合并为“龙宫选宝”这一故事类型,对主人公如何进入龙宫不再加以讨论,而以“为龙王做好事”为这一故事类型的起点,对收集到的文本进行形态学分析。

本文所收集到的山东省内的22个故事文本,故事情节繁简不一,但都有“龙宫选宝”这一情节出现。在这些故事中,主人公所获得的宝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龙女化身变成的小动物;二是可以满足主人公愿望的神奇宝物。龙女化成的小动物可能是小狗、小猫或者是鸽子,神奇宝物可能是宝葫芦、布袋、琉璃球或者是一只神猫。主人公的身份也可以是不同的,他可能是渔夫、打柴人、乐人或者是一个卖豆腐的。这些因素并不影响故事的根本。正如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指出“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它们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组成成分。”⑦

此外,主人公在选宝之前,总会得到别人的指点,指点他的人可能是龙公主、龙太子、海里的水怪,又或者是一个老人。他们总是这样提醒他:如果龙王给你……你可别要,你只要……”或者是说:你什么都别要,只要……”。此类语句在“选宝”这一情节段中是作为程式出现的。

纵观这22个文本,无论情节怎样发展,都离不开“为龙王做好事——进龙宫——龙宫选宝”这一情节基干。“龙宫选宝”是故事的中心母题,它和情节基干一起构成了“龙宫选宝”故事的典型特征。

三、“龙宫选宝”故事的类型变体

刘魁立在分析浙江省“狗耕田”故事时,将其划分为七个类型变体。“同一变体中的各个文本之间在母题以及母题排列顺序方面,都有极多的相同处,同时又和其他文本有所区别。”⑧以此为分类依据,本文对22个故事文本进行了形态学分析,将其分成七个类型变体:

类型变体之一:

(1)为龙王做好事;

(2)进龙宫;

(3)龙宫选宝;

(4)选择龙女化身的小动物;

(5)龙女现身做饭;

(6)夺狗皮;

(7)成亲。

此类变体异文有T6《小石牛》、T17《王二卖豆腐>和T22《渔夫和龙女》。在这个变体中,主人公事先并不知道小狗是由龍女变成的,他带小狗回家后,每次外出归家都有准备好的饭菜。好奇的主人公从厨房偷看,发现有一个美丽的姑娘正为他做饭,地上还有她脱下的狗皮。主人公将狗皮夺走,龙女便无法再变身,二人成亲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这一故事类型组编了民间故事中的“螺女”故事,“龙女现身做饭——夺狗皮——成亲”这一母题链在其他类型变体中也多有出现,变体二、变体三和变体四都是在这一变体的基础上衔接新的母题链。此变体与其他变体不同的是,故事到二人成亲便戛然而止,情节不再有进一步发展。

类型变体之二:

(1)为龙王做好事;

(2)进龙宫;

(3)龙宫选宝;

(4)选择龙女化身的小动物;

(5)龙女现身做饭;

(6)夺狗皮;

(7)成亲;

(8)县官抢妻;

(9)龙女设计(变法);

(10)县官受惩;

(11)二人团圆。

在文本T4《王小的故事》和T15《王小打鱼》中,主人公事先已经知道宝物是由龙女变成的,他带宝物回家后龙女现身,二人成亲。这两个文本在“成亲”这一母题后所衔接的母题链同样是“县官抢妻——龙女设计(变法)——县官受惩——二人团圆”,只是省略了“龙女现身做饭——夺狗皮”这一母题链。因此本文不再将这两个文本单独作为一个变体,而是将其归入变体二。这类变体在上一变体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母题链,出现了县官或财主这类反面人物。在“县官抢妻”这一情节段中,邪恶的县官听说主人公娶到了美貌的妻子,想要将其占为己有,丁是对主人公发起挑战。在文本T12《王小打鱼》中,县官将龙女逮捕起来,龙女被迫与之成亲。而在文本T15《王小打鱼》中,县官则是通过对主人公提出难以实现的条件,借机杀掉王小,霸占龙女。面对县官的逼迫,主人公往往表现出其软弱妥协的一面,这时龙女则一改温顺的形象,化身智慧的“女强人”,巧妙设计或运用法术帮助丈夫度过难关,严惩县官。龙女的形象在这里发生了一次转变。

类型变体之三:

(1)为龙王做好事;

(2)进龙宫;

(3)龙宫选宝;

(4)选择龙女化身的小动物;

(5)龙女现身做饭;

(6)夺狗皮;

(7)成亲;

(8)县官换妻;

(9)龙女设计;

(10)县官受惩;

(11)龙女消失。

这一变体与上一变体的不同之处有二:一是县官往往以官位为筹码与主人公交换妻子;二是龙女在县官受惩之后并未回到主人公身边,而是回到龙宫或者不知所向。故事结尾,主人公当上县官另娶新妻,同时获得大量财宝,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说在上一变体中龙女的角色是“聪明的妻子”,在此变体中龙女更像是一个“帮助凡人的神仙”。

文本T3《王小二升官记》中,龙女只是被龙王派来报答主人公的恩情,为之操持家务,二人的婚姻只有一百天的期限。事成之后,主人公将鸽子皮还给龙女,龙女完成任务离去。在这个文本中,主人公一开始从龙宫获得的宝物是一对鸽子,其中一只是龙女所化,另一只是龙女的姐姐所化。在“夺狗皮(鸽皮)”这一母题中,龙公主的姐姐及时披上鸽皮飞走了,这就使故事在“龙女现身做饭——夺狗皮——成亲”这一母题链上链接另一条新的母题链,构成了新的文本。但龙女姐姐的逃脱并不影响龙女与主人公成亲,龙女脱下的狗皮(鸽皮)总会被主人公夺走。刘魁立将这种不具有“结束或发展情节的功能”⑨的母题链称为消极母题链。消极母题链不影响故事的走向。

类型变体之四:

(1)为龙王做好事;

(2)进龙宫;

(3)龙宫选宝;

(4)选择龙女化身的小动物;

(5)龙女化身做饭;

(6)夺狗皮;

(7)成亲;

(8)遭遇困境;

(9)龙太子献珠;

(10)脱离困境。

在22个文本中,只有T2《龙献珠》属于这个类型。《龙献珠》这一故事中,张小因救龙太子得以进龙宫选宝,离宫之时龙太子告诉张小日后有难可来寻求他的帮助。之后张小与龙女成亲,龙太子的角色暂时退出情节发展。这一年,京城的皇姑突然失明,为救皇姑皇帝下旨张贴榜文寻求龙珠。这份榜文正好落入张小的手中,张小被县衙逼迫三天之内献出龙珠,否则杀头问罪。走投无路的张小想起龙太子对他说的话,只得求助龙太子。怎知龙珠竟是龙太子的眼睛,龙太子为报恩挖出双眼献给张小,张小呈上龙珠使皇姑重见光明,并获得赏赐,成为一方富户。在这个文本中,龙太子这一关键人物去而复返,“遭遇困境——龙太子献珠——脱离困境”成为新的母题链,故事情节产生新的走向。与前几个变体相比,帮助主人公脱险致富的角色从龙女转移到龙太子身上。

类型变体之五:

(1)为龙王做好事;

(2)进龙宫;

(3)龙宫选宝;

(4)选择神奇物件;

(5)宝物满足愿望。

这一变体的文本数量较多,包括T5《李小二奇遇》、T7《金簪重合》、T10《老妖十八洞》、T16《九头妖的故事》和T20《隐身草和千里扇》五個文本。这类变体的情节比较简单,主人公获得的宝物可以满足他的具体愿望,愿望的实现往往为他带来更好的生活。T5中宝物是一只花猫,在这里花猫不再是龙公主的化身,而是可以变出房屋的神奇动物。这些宝物可以为主人公变出美餐、毛驴、花轿、瓦房,甚至可以变出使眼睛复明的药水。在T20中,龙王赠与主人公的宝物是隐身草和千里扇,主人公因这两件宝物最终娶得了贵家小姐。从本质上讲,宝物的作用都是为主人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使他摆脱贫困。无论哪种情况,主人公都因宝得福。

类型变体之六:

(1)为龙王做好事;

(2)进龙宫;

(3)龙宫选宝;

(4)选择神奇物件;

(5)宝物被偷;

(6)遭遇困境;

(7)脱离困境。

这一变体是在上一变体基础上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母题链“宝物被偷——遭遇困境——脱离困境”。主人公获得宝物之后不慎丢失,因寻找宝物陷入官司,后真相大白脱离困境。T14《实意和忘恩》中,主人公实意的宝葫芦被邻居偷走并拿到集市上贩卖,二人争执不下闹到朝廷,皇帝仔细盘问之后真相大白,坏人得到惩罚,实意因救皇姑有功得到赏赐并封为驸马。在这个故事中,实意因救皇姑为忘恩所害被困洞中,解救龙太子被赠与宝葫芦,因宝葫芦得以面见皇上阐明真相并获得封赏。被偷的宝物在这里成为衔接两条母题链的肌腱,后面的情节都是从“宝物被偷”生发出来的。

类型变体之七:

(1)为龙王做好事;

(2)进龙宫;

(3)龙宫选宝;

(4)选择神奇物件;

(5)宝物满足愿望;

(6)兄嫂仿效或交换宝物;

(7)兄嫂失败受惩。

这一变体同样是在变体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出现了“狠心的哥嫂”这类角色。文本T9《笛声》、T18《三个兄弟>都属于这个变体。T18中,主人公用从龙宫得来的三件宝物——羊镢子、破棉袄和琉璃球变出华丽的宫殿和佳肴,老大眼馋提出用新盖的房屋与之交换,老二的媳妇要用毛驴交换琉璃球。老大搬进宫殿后,宫殿消失,老大被冻死;老二的媳妇被琉璃球砸死。在T9中,主人公因吹笛动听被龙王邀请进入龙宫,得到神奇的布袋为他变出宫殿和酒席。大哥大嫂得知后买来笛子模仿弟弟到海边吹笛,却因为吹得难听惹恼龙王,被龙王斩杀。

四、“龙宫选宝”故事结构形态的“生命树”

本文所研究的“龙宫选宝”故事,无论从哪一个变体分析,其情节发展都是单线性的。民间故事与文人创作不同,文人对故事进行再加工时总是于明线之中穿插许多暗线,以此丰富故事的情节与内涵,繁杂的枝节使文学作品的结构形态往往呈现为网状。而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头流传,虽然也会经过民众的口头创作,但故事的情节基干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这使民间故事的发展往往以多轨并行的方式直线前进。民间故事的这种性质,即刘魁立先生所说“由一个端点沿着直线向另一个端点发展,一个母题接续另外一个母题。事件是单一的,事件的发展也都在一个时间轴线上演进。”⑩本文所研究的“龙宫选宝”故事中,每一个变体都可以形成一条单线结构,将这些线条竖立并重叠,就可以生成一颗“生命树”,如图1所示。

从“龙宫选宝”故事的“生命树”我们可以看到,“为龙王做好事——进龙宫——龙宫选宝”是这一故事的情节基干,所有的母题链都从这一基干向上延伸。“龙宫选宝”是故事的中心母题,它可以链接所有的母题链。

在这些母题链中,有一些母题链可以作为比较不同文本的关键,刘魁立将这些可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母题链定名为“积极母题链”。“这些积极的母题链可以作为该文本的情节结尾,也可以再链接其他母题链,再构成新的文本,获得新的发展或新的结尾。”?在“龙宫选宝”这个故事中,“成亲”这一母题具有极强的链接功能,变体二、变体三、变体四都是从这一母题上接续新的母题链。主人公同龙女成亲后遇到更大的挑战,后借助龙公主或龙太子的力量最终脱离困境,获得幸福生活。积极母题链能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予故事更多的发展前景。

在研究故事的异文时,同一变体下的不同文本在消极母题链上存在许多不同。如图中所示的母题链中,有一些母题链极易链接消极母题链,这是故事出现异文的重要原因。变体二中,“县官抢妻——龙女设计——二人团圆”这条母题链在不同的文本中链接了不同的消极母题链,T12《王小打鱼》中链接的消极母题链是“逮捕龙女——引县官入集市——县官被二人打死”;T15《王小打鱼》中是“县官要一对五斤重的鸽子和两条活龙——龙女施法变出鸽子和活龙——活龙喷水县官被淹死”。消极母题链是区分同一变体下不同文本的关键因素。在变体七中,“宝物满足愿望——兄嫂仿效或交换宝物——兄嫂失败受惩”这一母题链也同样具有上述特点。T18《三个兄弟》中兄嫂以房屋和毛驴与主人公交换宝物,如果将房屋或毛驴换成别的物品,故事就可以产生新的文本。消极母题链的链接在民间故事的口头传承中是非常常见的。随着地域和社会风俗的变化,故事在同一条母题链上可以分别链接不同的消极母题链,这些消极母题链之间往往可以互相替代,因为它们在情节发展中是处丁同一步骤的。无论县官死法如何,龙女设如何巧计,情节发展的结果都是县官被惩,二人团圆;无论兄嫂拿什么物品与主人公交换宝物,宝物都无法发挥功效,兄嫂必定为宝物所害。消极母题链的多样性是民间故事流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使口头创作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一类型变体下的异文往往是由消极母题链的不同造成的。

通过绘制民间故事的生命树,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故事的形态结构,了解故事的演进方式。刘魁立先生在《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民间故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②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344, 352353.

③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王燕生(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69-77.

④⑤⑥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郑建成,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191-195,206-209,209-211.

⑦普罗普.故事形态学[M].贾放(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18.

⑧⑨⑩?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J].民族艺术,2001(01):63-77.

附录:山东省22篇“龙宫选宝”故事

T1:《团圆殿》,《山东民间文学资料汇编·临沂地区专集》,中國民间文艺研究会山东分会、山东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第278-282页.

T2:《龙献珠》,山东省东明县三套集成办公室,《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钜野民间故事卷》,1989年,第193-197页.

T3:《王小二升官记》,《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东明民间故事卷》,山东省东明县三套集成办公室,第140-145页.

T4:《王小的故事》,《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东明民间故事卷》,山东省东明县三套集成办公室,第170-172页.

T5:《李小二奇遇》,《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东明民间故事卷》,山东省东明县三套集成办公室,第198-199页.

T6:《小石牛》,《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成武民间故事卷》,山东省东明县三套集成办公室,第101-103页.

T7:《金簪重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成武民间故事卷》,山东省东明县三套集成办公室,第120-124页.

T8:《李二吹箫》,《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台儿庄民间故事集上》,枣庄市出版办公室,1988年,第369-371页.

T9:《笛声》,《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市中民间故事集上》,市中区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9年,第366-368页.

T10:《老妖十八洞》,《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市中民间故事集上》,市中区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9年,第410-414页.

T11:《王二小砍柴》,《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峄城区民间故事集》,枣庄市出版办公室,1988年,第109-113页.

T12《王小打鱼》,<平阴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济南市平阴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第356-357页.

T13:《炒高粱》,《平阴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济南市平阴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第377-378页.

T14:《实意和忘恩>,《平阴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济南市平阴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第428-436页.

T15:《王小打鱼》,《泰安市郊区民间文学资料选编·民间故事集>,泰安市郊区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9年,第423-426页.

T16:《九头妖的故事》,姜国治主编,《安丘民间文学集成》,第153-157页.

T17:《王二卖豆腐》,《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梁山民间故事卷》第二卷,山东省梁山县三套集成办公室,1989年,第215-216页.

T18:《三个兄弟》,《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梁山民间故事卷》第二卷,山东省梁山县三套集成办公室,1989年,第391-394页.

T19:《优王爷疼外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梁山民间故事卷》第三卷,山东省梁山县三套集成办公室,1990年,第258-260页.

T20:《隐身草和千里扇》,《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梁山民间故事卷》第三卷,山东省梁山县三套集成办公室,1990年,第260-264页.

T21:《张娃子成亲》,《宁阳民间文学集成》,宁阳县民间文学三集成办公室,1989年,第17-20页.

T22:《渔夫和龙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东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7年,第598-599页.

猜你喜欢
母题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跨年,爱的母题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探究
关注核心素养 必考六大“母题”
以《丹柯》为例论“母题”式教学
汉、壮民族“灰姑娘”型故事比较
命运的轮回
苗族史诗《亚鲁王》心脾禁忌母题探析
论萧红童年母题中的死亡叙事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