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支教,为贫困山区孩子筑梦架桥

2020-04-17 09:51兰羽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9期

兰羽生

【摘要】开展“三区”支教是我国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已实施多年了,对加强“三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受援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有幸参加了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支教工作,成效显著,为粤北贫困山区的孩子筑梦架桥。

【关键词】倾情支教;示范引领;筑梦架桥

开展对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活动(以下简称“三区”支教),已经实施多年了,对加强“三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受援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前几年笔者有幸到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支教,收获颇多,成效显著,帮助了当地的教育脱困,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起到筑梦、架桥的作用。下面以粤北乳源贫困山区支教为例,对如何有效支教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恪尽职守,不怕困难,保质保量完成支教工作

乳源瑶族自治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集“老、少、山、边、贫”为一体,是广东省扶贫重点开发县,也是东莞市对口扶贫县。乳源大桥镇武丰谭兆小学是典型的乡村小学,这里离镇中心还有20多里路,交通和生活都极不便利。该校有五個教学班,近百名学生,3个当地教师,3名来自东莞的支教教师。学校没有饭堂,也没有后勤保障人员。老师上完课后,还要自己动手砍柴、做饭、洗衣。这里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地表水很稀少,生活用水都从地下深层的水井中抽取,抽上来的水都是富含碳酸钙的高强度硬水,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放到锅中一加热,下面就有一层厚厚的白色沉淀物,这样的水连衣服都洗不干净,用来煮饭做菜也有一种苦涩的味道。

我们三名东莞教师来到这所学校后,撑起学校的半边天。笔者被聘为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和少先队工作。笔者每周二十几节课,除了上一、二年级语文,还担任三、四年级的英语和信息技术,工作量是东莞的三倍。这样艰苦的环境,毕竟是一种磨练,这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都是自觉自愿来这里支教,面对困难,没有任何抱怨,没有退缩:没有商店,我们就到镇中心购买生活必须品;没有菜卖,就在校园周边开垦菜地,种蔬菜、瓜果;吃不惯地下的硬水,就用塑胶桶到十几里外的南水水库去装水进来……总之,我们是用实际行动战胜各种困难,恪尽职守,不做逃兵,保质保量完成了本次支教任务,为这里的教育脱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专心教学、积极作为,发挥支教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支教老师,只单纯完成个人的教学任务,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完成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推动受援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立足本职,积极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毫无保留地将东莞的教学经验和所知、所悟全部传递出来。并利用东莞对口扶贫单位捐赠的电教设备,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效果,也为当地教师起到很好的榜样和示范。同时,我们也手把手教当地教师如何操作和使用这些电教设备,并把东莞各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各种教学资源分享出来供大家使用,整体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水平。全校各班学生的“二率一分”明显的提高,得到了大桥镇主管教育的副镇长和其他领导的高度好评。

三、组团式支教,大力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良性发展

这几年,东莞对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教育扶贫,都是采用组团式。采用这种形式支教,可以从管理制度、检查评估、教学质量等方面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改变以前的松散的、协助式的支教方式。东莞支教队每周的周六、日在镇中心或乳源县城定期聚集,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交流工作经验,共同解决支教工作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每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队长和副队长定期对支教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进行检查和评比。我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主动帮助受援学校建立和完善常规评比制度,开展周周评和月月评,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并组织有丰富少先队工作经验的老师对当地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他们开展少先队工作和鼓号队训练。在东莞支教队的帮助和指导下,大桥中学和大桥中心小学参加韶关市“青少年宫彩票公益金杯”鼓号操比赛,两校均获一等奖。省教育厅第五督导组一行四人,到乳源县大桥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韶关市教育局林副局长,乳源县人大常委会朱副主任及教育局郑局长等领导陪同省教育厅领导到大桥镇各学校进行专项检查,对东莞支教教师所发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表示充分肯定。

四、关爱贫困留守儿童,为孩子们筑梦

武丰谭兆小学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有的孩子虽然热爱学习,但由于家离学校较远,每天步行四、五公里上学,并不能保证每天按时上课。有些三、四年级的孩子需要支撑起全家的家务劳动:洗衣、割草、喂鸡、做饭,有的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妹妹,生活给予了他们太大的压力和负担,课外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三名支教老师经常和当地教师一起,深入村中走访,了解情况。节假日回到东莞,感召了东莞许多热心人士捐赠了30多万元,对32位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每人每月捐助700元的生活费,其中有二位特困留守儿童还得到了东莞热心人士长达10年资助。我们支教老师的真诚行动,感染和激励了这些留守儿童,坚定了他们生活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鼓舞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筑起了他们的梦想。一年下来,有的成绩进步很快,成为三好学生;有的思想转变很大,成为优秀少先队员。

五、架起联系桥梁,保障受援学校脱困

由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老师较少且水平不高,支教一年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当一批支教任务结束后,东莞下一批支教老师又继续……这样,我们对乳源贫困山区的支教变为具有长效机制、资源整合力度大、有实质性效果的人才流动机制。另外,老队员支教结束后,还经常跟受援学校保持联系,想办法定期回到受援学校去看望这里的学生和老师。同时,我们也为东莞学校和韶关学校的学生之间架起相互联系的桥梁,开展红领巾手拉手互助活动,关爱贫困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排忧解难……

支教,不仅仅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提供帮扶服务,更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和社会爱心的传递。倾情支教,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805/t20180514_335852.html.

[2]广东“双城记”一一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纪实[J].南方杂志,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