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2020-04-17 23:24杨玉红
财经界·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杨玉红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农业发展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与现在的农业发展不相匹配,农业的管理水平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基于此,本篇主要探讨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  信息化水平  策略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合理整合利用农业的信息和农业知识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种方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的整合利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农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的发展、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出现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成本高

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经济水平有了提高,但信息化的专业设备和软件的成本很高,许多农民无力承担这些费用。并且农村地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信息化管理不精通,导致信息化管理的效果也比较差。同时在一部分地区农业的设备投入过多,但软件系统未能与硬件设备相匹配,导致硬件设备过多,造成了资源浪费。信息重复化、单一化也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二)农业经济信息和用户需求差异性大

农业经济信息的主体包括农民、农业企业和各种合作社等,其中還包括一大部分的中介组织,不同的服务对象拥有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因此其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农业经济信息的多样化和获取信息的专门化是迫切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技术人才少,基础工作水平低

我国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多种行业之中,然而信息化过快的发展导致相关的技术人员储备不够充足,尤其是在农村农业方面。并且我国的技术人员在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之后,并不太乐意从事农村农业经济的工作,无法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行发展,导致农村技术人才少。同时农村的工作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高,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水平较低。这都给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体责任还在农民,只有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推广。第一,应该在农村地区广泛的推广信息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价值;第二,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能只针对于适龄学生的教育,还要对从事农业生产各个年龄段人员的教育投入,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得农业生产人员能掌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第三,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出试验区,让农业生产人员有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的资源整合

要想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必须将农业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汇总。第一,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分享平台,提高农业信息的资源共享程度;第二,引进相对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来对平台进行管理和信息的发布,确保能有准确和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第三,要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让农业生产人员能够主动利用平台上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三)加大农业生产的硬件投入

由于农业生产人员普遍经济实力较差,农业生产的硬件设备较少,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难以应用。因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硬件上的投入,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更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良好发展的最根本的产业,农业技术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信息化发展的社会也应当利用信息化对农业经济进行改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纪江.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山西农经,2017.20.47.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