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素描头像“六期六步”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04-18 06:32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头骨泥塑头像

张 敬

一、问题缘起

素描基础课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十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素描头像的理解普遍留滞于二维层次,立体思维能力差,由此其作品“体积感”弱,这是中职素描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最希望提高和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对任教的13 级绘画4 个班级全部学生开展的一份问卷调查(图1)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提高表现“形体结构”的能力。

图1 素描头像学习中学生最想提高的能力汇总表

针对这种现状,如何使学生快速有效地建立起三维空间意识,提高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呢?笔者大胆将“手工泥塑”作为素描头像教学的突破口(图2),通过“六期六步”法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

图2 素描教学现状的突破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发现传统的素描教学多是“二维”到“二维”“视觉”到“视觉”的过程,采用“六期六步”法在素描教学中增加了一个“三维”“触觉”的步骤,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体积结构”及“立体意识”(图3)。“六期六步”法是笔者在长期的素描头像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学习效果。

二、“六期六步”素描头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1.理论基础

“六期六步”教学模式是根据艺术的认知规律而来——素描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三维形体,而泥塑是直接触及实体进行三维的形体塑造;素描是由表及里,泥塑是由内到外,两者殊途同归于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

图3 采用“六期六步法”后素描思维的变化

2.内涵

这一方法内容为: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划分出绘画与泥塑的六个教学结合期(五官塑造期、切面头像期、人物头骨期、石膏头像期、素描头像成熟期、联考前冲刺期),分别对应六个步骤(捏五官、切头骨、做骨骼、摹头像、画素描、默泥塑)即“六期六步”——使学生的立体意识构成逐步由二维转向三维,最终提升素描头像教学效果。“六期六步”素描头像教学模式结构如图4。

图4 “六期六步”素描头像教学模式结构图

三、“六期六步”素描教学模式的结合期设计与教学实施

1.“六期六步”素描教学模式的结合期设计

因素描头像课时量少,与之结合的泥塑作业要少而精,体现为找准结合期,在恰当的教学时机引入手工泥塑,令素描教学事半功倍。

在实践中,分析学生各时期具体情况以制定相应教学安排,提出递进式教学要求。根据具体进度,笔者设计了素描常规教学与手工泥塑的六个结合期(五官塑造期、切面头像期、人物头骨期、石膏头像期、素描头像成熟期、联考前冲刺期),简称为“六期”。具体安排训练见表1:大卫石膏五官(眼、耳、口、鼻)——贝多芬石膏切面像——头骨(男性)——真人头像(男中老年、男、女青年头像)的临摹——素描头像的写生——真人头像的默写。在教学实施中,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整体的观察方法,培养正确的素描思维和作画意识,求得艺术审美的高起点,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明确各阶段的教学要求(表1)。

表1 手工“泥塑”引入素描课堂教学的进度安排如下(含高中三年)

以上六个阶段的泥塑头像制作拓展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头像的立体理解,由此素描头像写生中的形体感、空间感就会表现出如泥塑头像般结实。

2.“六期六步”素描教学模式中素描传统教学与手工泥塑的结合方式设计

“六期六步”素描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素描课程中穿插“泥塑”头像进行辅助性教学,六个素描与泥塑的结合期,教学结合方式基本类似。

教师在画室的一角安排泥塑台堆放了泥巴和雕塑工具,首先向学生阐明教学目的,介绍课程的意图,接着介绍泥塑的观察方法和塑造步骤并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在画素描人物头像的时候,抽一段时间接触泥塑,亲手用雕塑泥进行人物头像的塑造。在雕塑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并通过“搭骨架→上大泥→塑坯体→捏五官”环节(如图5),认识了立体观察、立体表现的重要性,学会了切削块面与塑造形体的方法,慢慢督促学生养成追究解剖的习惯,建立素描的本质意识。

为了巩固在素描头像课堂中穿插“泥塑”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带学生在周六开展活动,比如参观雕塑教师的工作室,并观看现场制作雕塑作品等。

图5 手工泥塑的步骤流程

3.“六期六步”素描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实施

教师以“六期六步”方式在素描教学中引入手工泥塑,丰富教学手法,突破教学难点。而学生则通过手工泥塑和常规素描画的反复交替练习,改变素描学习既定模式,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形体结构能力(见图6)。为了更好地落实每个结合期的训练目标,在每个结合期的教学中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具体为六步。

图6 “六期六步”教与学分析图

第一步:捏五官,找特点

在学习五官的初期,在学生了解五官的基本结构后,以“手工泥塑”塑造五官使学生直面五官的结构要点。教师从最基本的形体结构入手,以增加或减少附加结构的方法完成对结构的分析,完成“看”“塑”“画”的过程(图7)。如:在捏眼睛的时候,教师先捏一个球体,然后再上面扣上一个碗状的晶状体,最后再覆盖上皮状的上下眼皮。同时学生分组协作,每组做好一只眼睛后,打上聚光灯,用笔把自己做的眼球画下来。最后用屏幕放出所有小组的作品,学生共评。此间,教师以引导、辅助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犯错,减少“手把着手教”的现象,以探究式的美术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

图7

第二步:切头骨,记转折

在学习头像切面阶段接入手工泥塑课程,以实物示范简化头骨为几个立面的几何体,形象分析头像脸部分面转折关系。具体操作为,先让学生在架子上做一个椭圆形的毛坯,再跟着教师用雕塑刀把正侧面、底面、顶面的基本形切出,随后学生互评。各人将不足部分继续改进,直至正确。由此,学生修正错误观念,逐步趋近正确认知。

以阶段课程《石膏切面》为例,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表2)。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会建立一个立体意识:脑袋是由椭圆形体建立的,并基本掌握了脸部的整体比例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做骨骼,学结构

头像切面后,进入人物头骨教学环节。在此初期,学生应以前阶段所做头骨大形为基底,完成泥塑头骨练习,要求作品与真人头骨等大体相同,完成后标记主要的骨骼界线出,标注名称(图8)。本步骤,教师要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头骨的立体结构、理解头像总体形体关系,充分认识分布在建立总体体积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为,自然过渡上一步骤的习得结构为学生下一步骤的认识基础,以“知识点”织就“知识网”,建立学生的思维树,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弹性。

图8 泥塑制作课现场——头骨制作

第四步:摹头像,知形体

在高二下学期真人头像课程前以泥塑摹写石膏头像。该期欲达到学生对头像结构、形体转折认知正确,对“先方后圆,圆中见方”深刻体会的目的。强调课堂授课形式转变,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取代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教师通过设计针对泥塑结构引入素描的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迁移能力。

第五步:塑真人,深感悟

高二下学期后半段为真人头像写生基本熟练期,此时安排泥塑真人头像写生长期作业练习(图9)。本期教学重点为加强学生对结构主次关系的把握,强调作品整体性。以塑真人的方式,学生持续加强对头像结构、体积的理解,提高头像素描作业完整性,为下一阶段联考素描头像默写强化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图9 真人和泥塑真人对比图

第六步:默泥塑,调造型

在美术联考前根据学生的素描头像默画作业,安排最后一次泥塑创作。本期强调作品造型准确、结构充实、节奏鲜明。通过让学生按照要求在无参考前提下,以手工泥塑的方法塑造单个真人头像,加强学生对五官细节结构、脸部骨骼肌肉的把握。在实践中,教师要提出具体的练习目标,明确交代操作的方法步骤,使学生按步骤明晰有序地进行练习。图10的素描为同一学生作品,表明默写泥塑后,该学生对人物结构理解精准化,作品中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立体。

图10 泥塑前后作品对比图

四、“六期六步”素描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与总结

1.教学成效

(1)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学习的兴趣(2)促进形体结构等素描要素的掌握(3)改变学生原有素描既定思维模式(4)奠定学生素描专业性学习的基础(5)提高学生专业竞赛及高考的成绩

2.教学反思

“手工泥塑”引入素描头像教学后,不仅有明确的理论体系让教师在教学中有了坚实的依靠,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了雕塑和素描两种不同时空艺术的魅力,而且促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素描观念,掌握了研究形体的方法,丰富了自身的艺术知识与经历。

然而,这一教学法要求每位教师须掌握一定的雕塑知识,这对实施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这一教学法做得更精、推得更广,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在实践中汲取操作经验、研究教学反馈、完善教学评价,以期达到教学质量更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头骨泥塑头像
头骨祈福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神奇的水晶头骨
可爱的卡通头像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
用钥匙画头像
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
会说话的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