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年总目录

2020-04-18 04:37
作物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量影响

专题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代谢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马 卉 焦小雨 许 学 李 娟 倪大虎 许蓉芳 王 钰 汪秀峰 1(1)

援西非农业项目玉米育种的策略建议与探讨……………………………………………………………谭友斌1(9)

我国小扁豆研究综述及产业发展对策…………………………王梅春 连荣芳 肖 贵 墨金萍 曹 宁1(13)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朱 安 高 捷 黄 健 汪 浩 陈 云 刘立军2(1)

水稻旱直播栽培发展现状、问题及应用前景………………………………………轧宗杰 卢树昌 侯 琨2(9)

我国北方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发展与展望………………………………齐 华 李从锋 赵 明 姜 英2(16)

稻鸭共作研究进展………………………………………………………………………杨 静 高 亮 朱 毅3(1)

抗旱基因在小麦抗旱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段俊枝 齐学礼 冯丽丽 张会芳孙 岩 燕照玲 陈海燕 齐红志 樊文杰 杨翠苹 刘毓侠 任银玲 张甲源 李 莹 卓文飞 3(7)

小麦有机生产现状与分析——以湖北省南漳县稻茬麦有机产品认证为例……………刘 勇 刘易科 朱展望 田进东 陈 泠 邹 娟 赵发文 关 健 高春保 佟汉文 3(16)

氮素对马铃薯源-库关系影响研究进展………………………………郝 凯 贾立国 秦永林 樊明寿3(22)

甜菜耐盐性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水平研究进展……………张自强 白 晨 张惠忠 李晓东 王 良 付增娟 赵尚敏 鄂圆圆 张 辉 张必周 3(27)

对观赏稻的认识和思考………………………………………………………………………戴红燕 华劲松4(1)

蚕豆异交率相关因素研究及应用进展…………………………………于海天 王丽萍 吕梅媛 杨 涛 杨 峰 刘 荣 何玉华 宗绪晓4(9)

小麦Fhb1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在抗赤霉病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刘东军 宋维富 杨雪峰 赵丽娟 宋庆杰 张春利 辛文利 肖志敏4(16)

油菜种子中亚麻酸研究现状及改良思路……………………张耀文 李殿荣 侯君利 孔 建 张文学 董育红 赵小光 田建华 张忠鑫4(21)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田 婷 张 青 张海东5(1)

种子活力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袁 俊 郑 雯 祁亨年 高 璐 胡晓军 赵光武 施俊生 贾良权 5(9)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缺失品质效应研究进展……张 晓 李 曼 陆成彬 吴宏亚 江 伟 高德荣5(17)

老芒麦研究进展…………………………………………………王传旗 王红梅 魏小星 马 祥 周青平6(1)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质性状分析………吕 军 姜秀英 解文孝 刘 军 蒋洪波 沈 枫 韩 勇1(17)

玉米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ZmGLUT-1表达特征分析及互作预测……………………………………………张 新 曹丽茹 魏良明 张前进 周 柯 王振华 鲁晓民1(22)

药饲两用金荞麦中金1号的选育与效益分析…………张凯旋 丁梦琦 李发良 唐 宇 杨克理 杨富裕 张汉民 袁仁贵 胡永平 周美亮1(29)

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分析………………………………马成瑞 向达兵 万 燕 欧阳建勇 宋 月 唐正松 刘建英 赵 钢 1(35)

贵州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特性差异分析…………………………………………………………………高 杰 李青风 李晓荣 封广才 彭 秋1(41)

EMS诱变对高粱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范昕琦 王海燕 聂萌恩 赵兴奎 张一中 杨慧勇 张晓娟 梁 笃 段永红 柳青山1(47)

水稻苗期耐低温基因COLD1新功能标记的设计与验证…………田孟祥 宫彦龙 张时龙 何友勋 雷 月 余本勋 余 莉 李佳丽 张大双 叶永印 1(55)

水稻可消化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及资源筛选…………………………………………陈庭木 孙志广 邢运高 方兆伟 王宝祥 刘 艳 徐大勇1(61)

高粱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bSAD)家族鉴定及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分析………………………赵训超 徐晶宇 盖胜男 魏玉磊 许晓萱 丁 冬 刘 梦 张今杰 邵文静2(20)

再生稻高产种质资源筛选及高产群体分析………………………………刘 歆 朱 容 杨 梅 刘章勇2(28)

春油菜区抗跳甲油菜资源的筛选………………………………………柳海东 余青兰 王瑞生 杜德志2(34)

不同类型甘薯茎和叶中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郭琪琳 吴海云 李 欢 刘 庆2(41)

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组合鉴定与主成分分析………卫晓轶 王稼苜 马 毅 马俊峰 洪德峰 魏 锋2(48)

基于表型和SSR标记的金平草果遗传多样性分析……………………………………………马孟莉 王田涛 雷 恩 孟衡玲 张 薇 张婷婷 卢丙越2(54)

大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刘卫星 贺群岭 张枫叶 范小玉 陈 雷 李 可 吴继华2(60)

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菌的抗性鉴定及抗性来源分析…………………………………………孙瑞东 臧振原 慈佳宾 杨 巍 任雪娇 姜良宇 杨伟光2(65)

亚麻种质资源种子形态性状与含油量的分析与评价……………………………………………刘 栋 马 琴 李爱荣 郭 娜 马建富 乔海明 苗红梅3(34)

苦荞粒形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李春花 黄金亮 尹桂芳 王艳青 卢文洁 孙道旺 王春龙 郭来春 洪 波 任长忠 王莉花 3(42)

152份向日葵重组自交系苗期抗旱性的鉴定与评价…………………周子超 侯建华 甄子龙 石慧敏3(47)

不同棉花基因型种子萌发响应铜胁迫的差异…………袁长凯 罗海华 陈 功 高 欣 彭金剑 向春玲 殷梦瑶 王培培 徐兰兰 汤飞宇 3(53)

青海省审定小麦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的建立……李红琴 刘宝龙 张 波 张怀刚3(60)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性分析…………………………………常世豪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李 琼 张保亮 张东辉 耿 臻3(66)

应用大豆表型设计育种技术选育大豆品种齐黄34……………………………………………徐 冉 王彩洁 张礼凤 李 伟 张彦威 林延慧 刘 薇3(73)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RT-q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邱彩玲 范国权 申 宇 高艳玲 张 威 韩树鑫 张 抒 董学志 马 纪 白艳菊 3(79)

云南小麦变种分类与地理分布研究……陈 丹 普健萍 伍少云 周国雁 隆文杰 武晓阳 蔡 青3(85)

黄淮旱地冬小麦主要性状演变规律研究……………………杨子光 郭利磊 张 珂 孙军伟 孟丽梅4(30)

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籽粒与品质性状分析………………………………………………………………王中秋 应鹏飞 陈梦涛 贺琼颖 胡 鑫4(37)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持绿表型性状评价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杨 斌 闫 雪 温宏伟 王曙光 逯腊虎 范 华 景蕊莲 孙黛珍 4(45)

211份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的评价………陈卫国 张 政 史雨刚 曹亚萍 王曙光 李 宏 孙黛珍4(53)

河北省小麦品质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单子龙 班进福 赵彦坤 曹 巧 田国英 何明琦 高振贤4(64)

燕麦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的多样性分析…………………………齐冰洁 王 敏 张智勇 贺 鑫 刘景辉4(72)

普通豇豆应用核心种质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多样性分析…………公 丹 王素华 程须珍 王丽侠4(79)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MYB70的分离和表达分析……………徐园园 赵 鹏 洪权春 朱晓琴 裴冬丽4(84)

太湖地区地方特色糯稻品种鸭血糯和苏御糯稻米理化特性研究……………………………………………朱正斌 杨 勇 冯琳皓 陆 彦 沈雪林 刘巧泉 张昌泉4(91)

waxy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及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袁文娅 赵晓雷 周旭梅 王 磊 彭 勃 王 奕4(99)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向日葵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单飞彪 杜瑞霞 王永行 杨钦方 刘春晖 陈 阳4(107)

玉米早期籽粒中强表达启动子的筛选………………………王 莉 王作平 张中保 白 玲 吴忠义4(114)

5个工业大麻品种(系)纤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张晓艳 王晓楠 曹 焜 孙宇峰4(121)

亚麻荠油脂相关转录因子CsLEC2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王志龙 薛应红 郝月茹 刘宝玲 苑丽霞 薛金爱 李润植5(23)

苦荞鼠李糖基转移酶FtF3GT1基因的克隆与转化毛状根研究…………………………………………………………………卢晓玲 何 铭 张凯旋 廖志勇 周美亮5(33)

甜菜BvWRKY23基因的RNAi载体构建…………………………………………李国龙 吴海霞 孙亚卿5(41)

利用玉米黄绿苗标记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早期加倍双单系(EDH)的研究……………………………………郭 琦 于明彦 任 军 代玉仙 李淑华 刘小丹 徐国良 才 卓5(48)

苦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杨学乐 张 璐 李志清 何录秋5(53)

孕穗期高温逆境对玉米杂交种的影响分析…………………………吴伟华 柳家友 袁刘正 闫海霞 付家锋 王会强 王 蕊 李 腾 刘 康 5(59)

基于SNP标记的爆裂玉米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曾艳华 谢和霞 江禹奉 周锦国 谢小东 周海宇 谭贤杰 覃兰秋 程伟东5(65)

不同生态区粳稻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宫彦龙 雷 月 闫志强 刘雪薇 张大双 吴健强 朱速松5(71)

云南冬播燕麦的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孙道旺 王艳青 洪 波 卢文洁 尹桂芳 王莉花5(80)

玉米DH系15D969超多穗行数的遗传分析…………………………………………李忠南 王越人 张艳辉 邬生辉 曲海涛 许正学 李光发5(88)

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杨海峰 段学艳 卫 玲 刘 博5(93)

玉米胚乳中最大量蛋白体的提纯与体外消化…………………张丛卓 邢丽君 李 南 闫 枫 田怀东5(98)

云南药用野生稻高质量染色体DNA的制备………………………李娥贤 殷富有 张敦宇 陈 越 余腾琼 雷涌涛 肖素勤 程在全 柯 学5(103)

大豆G位点近等基因系叶片类囊体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赵宇杨 宋 健 邱丽娟6(8)

119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杨婉君 潘香逾 王秀华 王 璐 赵 岩6(17)

玉米秸秆消化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林 淼 张秋芝 史利玉 刘 蓓 王红武 潘金豹6(23)

高粱育种资源耐瘠性鉴定及评价………………………………王 瑞 平俊爱 张福耀 詹鹏杰 楚建强6(30)

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缪建锟 徐 晗 杨 皓 闫 晗 褚 晋 白元俊 董 海 6(38)

红花双列杂交后代羟基黄色素A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梁慧珍 许兰杰 余永亮 谭政委 杨红旗 董 薇 李 磊 李春明 刘新梅 张收良 6(47)

贵州不同地区高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与聚类分析……………高 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彭 秋6(54)

生理生化·植物营养·栽培耕作

盐胁迫对2个不同盐敏感性水稻品种(系)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荆培培 任红茹 杨洪建 戴其根1(67)

黄河故道滨海中低产田耕作与增施有机肥对土壤性状及稻-麦周年产量的短期影响…………………………………………顾克军 顾东祥 张斯梅 张传辉 张恒敢 吴晶晶 樊平声1(76)

水条播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王鹤璎 郭晓红 张钦明 马 艳 李 猛 姜红芳 胡 月 兰宇辰 徐令旗 郭洪涛 吕艳东 1(81)

生物炭对山坡地烟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效果评价…………刘美菊 李江舟 计思贵 樊苗苗 谷星慧 张立猛 张劲伟 瞿 兴 周文兵 林 杉 1(89)

碱胁迫对水稻叶绿素及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赵海新1(98)

氮肥对大麦灌浆期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德木其格 刘志萍 王 磊 王金波 齐海祥 徐寿军1(103)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麦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赵 准 李 剑 宋瑞娇 郭 岩 令江瑞 齐军仓1(110)

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养分吸收规律差异研究………胡宇倩 资 涛 熊廷浩 张振华 宋海星1(117)

气候变化对冀西北青贮玉米种植布局影响的预测…………………………………………许瀚林 刘 瑶 袁晓峰 潘 婕 瓮巧云 吕爱枝 刘颖慧1(124)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黄寅玲 雷忠顺 郑 涛 索新霞1(130)

栀子和玉兰花提取物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含量影响………………………李迪秦 卢政言 王 艳 钟 仪 刘铭辉 王 青 江祥伟 陆 超 丁春霞 1(136)

氮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张永强 齐晓晓 张 璐 董慧云 陈传信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陈兴武 雷钧杰1(141)

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司雷勇 夏镇卿 金 岩 陈广周 王广福 路海东 薛吉全1(146)

不同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青贮产量品质的差异性研究………………………………白岚方 张向前 王 瑞 王雅楠 叶雪松 王玉芬 李 娟 张德健1(154)

山西省冬小麦生产潜力时空分布与气象因子分析………………………………杨文彪 张慧芋 李 莹 祁泽伟 刘凯凯 高志强 孙 敏 薛建福1(161)

外源硒对食用木薯品质的影响研究……曹 升 王 颖 陈会鲜 尚小红 谢向誉 严华兵 陆柳英1(168)

辽河三角洲稻区施氮水平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李 波 宫 亮 曲 航 金丹丹 孙文涛1(173)

玉米光合特性和冠层微环境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陈宗培 薛佳欣 李 奔 王贵彦1(179)

低氮密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杨志长 沈 涛 罗 卓 彭 芝 胡宇倩 资 涛 熊廷浩 宋海星 2(71)

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黄俊霞 黄 甜 饶德民 张鸣浩 孟凡钢 闫晓艳 张 伟2(82)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陈天鑫王艳杰 张 燕 常旭虹 陶志强 王德梅 杨玉双 朱英杰 刘阿康 石书兵 赵广才2(88)

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和旗叶水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张 博 高甜甜 程宏波 李 瑞 柴雨葳 李亚伟 柴守玺2(97)

不同前茬和种植密度对牡丹江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申洪涛 张富生 李 冬 邱建华 蔡兴宏 秦玉宝2(105)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3个烟草品种花粉活力、形态及生理指标变化………………………………………………………潘 磊 许 杰 杨 帅 陈云松 陈连红 马文广2(112)

大麦籽粒淀粉和β-葡聚糖积累特性研究…………………………………………王 蕾 王 悦 严宗山 李润喜 谢忠清 张自强 张想平2(119)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复配剂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李瑞杰 唐会会 王庆燕 许艳丽 房孟颖 闫 鹏 董志强 张凤路2(125)

海藻提取物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陈迪文 周文灵 敖俊华 黄 莹 江 永 韩西红 秦益民 沈 宏2(134)

新源县198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的影响………………………严 华 晏中文 雷 杰2(140)

燕麦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指标网络分析……………赖弟利 范 昱 朱红林 何 凤 梁 勇 徐欣然 文 杰 王俊珍 严 俊 程剑平 2(147)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周 伟 崔福柱 段宏凯 郝国花 杨 慧 刘芮芮2(156)

播期和密度对马铃薯原种扩繁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王天文 李长忠 陈广海2(162)

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王贺正 沈思涵 张冬霞 王改净 郑金枝 毕 彪 王文杰2(168)

不同日照时长对玫瑰茄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赵艳红 侯文焕 廖小芳 唐兴富 李初英2(172)

产吲哚乙酸(IAA)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陈 越 李虎林 朱诗苗 闫 寒 郎 彬 姬文秀2(176)

不同水稻品种幼苗期耐盐性评价……………………张治振 李 稳 周起先 孙 伟 郑崇珂 谢先芝3(92)

不同耕作和有机培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宋 晓 黄晨晨 黄绍敏 张珂珂 岳 克 张水清 郭斗斗 张玉亭3(102)

立式深旋耕作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缪平贵 于显枫 张绪成 方彦杰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窦学诚3(109)

基于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分析的饲草小黑麦品种筛选与配套技术研究……………………………………………张 阳 张 伟 赵威军 邵荣峰 王 官 薛丁丁 李金梅3(117)

气象条件对优质再生稻米形成的影响…………………………………田玉聪 段门俊 朱 杰 冯香诏 高珍珍 刘章勇 陈 阜 金 涛 3(125)

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和形态的影响………………………………何万春 黄 凯 令 鹏 陈子雄 王景才 潘晓春 张娟宁 李鹏程3(132)

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赖日芳 郑阿香 罗昊文 吴窕艳 赵旭泽 何隆鑫 王连祥 唐湘如3(137)

不同播种量对临麦4号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吕广德 殷复伟 孙盈盈 钱兆国 徐加利 李 宁 薛丽娜 吴 科3(142)

寒地水旱轮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宋秋来 王 麒 冯延江 孙 羽 曾宪楠 来永才3(149)

种植密度对甘肃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柴芳梅 高甜甜 柴守玺 程宏波 宋亚丽 鲁清林3(154)

夏玉米粒收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化学调控效应研究…刘 见 孙 彬 张伟强 冯晓曦 张寄阳 宁东峰 秦安振 刘战东 乔 淼 沈红丽 徐 燕 3(161)

半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陈 娟 贺锦红 刘吉利 康建宏 吴 娜3(169)

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植被覆盖度方法研究……王 猛 隋学艳 梁守真 侯学会 梁永全3(177)

不同土壤条件下氮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朱英杰 刘富启 张 燕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3(184)

外源硒对高粱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史丽娟 白文斌 曹昌林 高 鹏3(191)

简化施肥夏直播棉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秦鸿德 荣义华 黄晓莉 胡爱兵 周家华 闫显会 李 蔚 张贤红 李洪菊 杨国正 4(127)

叶面喷施锌、硼肥对晋荞麦(苦)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曹昌林 吕慧卿 郝志萍 高 翔 周忠宇4(135)

基于Meta分析评价秸秆覆盖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不同生态区域小麦产量的影响……………………………………………………范园园 吴海梅 逄 蕾 路建龙 夏博文 杨旭海4(143)

年际气象差异对西南丘陵区玉米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李 强 孔凡磊 袁继超4(150)

淹水胁迫下玉米自交系苗期的形态生理差异…………………………………………郑 飞 汪丽霞 刘瑞响 孔令杰 陈艳萍 袁建华 崔亚坤4(158)

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谢金兰 林 丽 李长宁 罗 霆 莫璋红4(164)

丛枝菌根对滇重楼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沈昱翔 陈朝儒 张雪妹 周 浓 杨 敏 张 杰 李逵印4(170)

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对不同旱稻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胡继芳4(178)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减氮稳产肥密结构研究……………………陈 盈 杜宝芝 王文选 卢翠华 刘春安 代贵金 于广星 刘宪平 宫殿凯4(183)

基于冠层光谱的早籼稻籽粒粗蛋白含量估测…………………………………田容才 高志强 卢俊玮4(188)

山西省旱作农业区不同施肥处理对谷子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杨永青 高芳芳 马亚君 陈 鑫 张 杰4(195)

有机水溶肥对水稻干物质、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曹小闯 李烨锋 吴龙龙 朱春权 朱练峰 张均华 金千瑜5(110)

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花后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的影响……………………………………………孙 琪 耿艳秋 金 峰 刘丽新 郑浣彤 郭丽颖 邵玺文5(119)

绿豆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最优施肥量研究……………………郝曦煜 肖焕玉 梁 杰 王英杰 郭文云5(127)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罗玉琼 严 博 吴 可 谢慧敏 梁 和 江立庚5(133)

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差异性及形成因子解析…………刘文婷 张新军 杨 才 白 静 杨晓虹 周海涛5(140)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丁凯鑫 单 莹 冯乃杰 郑殿峰 梁喜龙 吴 琼 黄文婷5(148)

不同覆膜种类和还苗期灌溉方式对襄阳山区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郭笑恒 魏烁果 王晓丽 徐 锐 韩 丹 许自成5(154)

垄作双深与株行配置对水稻光合作用、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康 楷 刘丽华 秦 猛 郑桂萍 张雪松 白重阳 赵 爽 高小慧5(164)

玉米籽粒水分的快测法误差分析…………阎晓光 杜艳伟 李 洪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周 楠5(170)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B2对玉米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吴 琼 丁凯鑫 余明龙 黄文婷 左官强 冯乃杰 郑殿峰5(174)

5个木薯品种生理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罗兴录 黄小凤 吴美艳 刘珊迁 赵博伟5(182)

缩节胺和矮壮素对燕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周海涛 赵孟圆 张新军 李天亮 刘文婷 刘振宁 杨晓虹 袁卉馥5(188)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谷根系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贾苏卿 禾 璐 杜艳伟5(194)

藏区不同海拔条件下水稻产量构成和米质变化分析………………………………郑 地 文春燕 沈显华 胡标林 车菊芹 熊运华 王智权 吴延寿5(199)

播种至苗期不同阶段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菅立群张翼飞 杨克军 王玉凤 陈天宇 张继卫 张津松 李 庆 刘天昊 肖珊珊 彭 程 王宝生 6(61)

玉米幼苗响应低铁胁迫的根系形态与干物质积累特征……………………任 云 刘 静 李哲馨 李 强6(69)

不同生长因素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驻马店市近10年小麦生产情况为例………………………………………………………………………………………朱统泉 宋全昊 孟祥锋6(80)

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对壤质潮土磷素含量及磷盈亏的影响………………………黄少辉 杨军芳 刘学彤 杨云马 邢素丽 韩宝文 刘孟朝 贾良良 何 萍6(89)

稻麦两熟制下秸秆还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张 刚 张世洁 王德建 俞元春6(97)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董怀玉 董 智 刘可杰 王丽娟 刘培斌 侯志研6(104)

黄河故道区域不同种植模式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刘 莹 李 洁 赵凌霄 李春喜 姜丽娜 张黛静 马建辉6(109)

干旱年型深翻与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贡献…………………………王会文 李 蕾 余少波 王 强 冯 玉 任爱霞 林 文 孙 敏 高志强 6(116)

大麦籽粒灌浆期β-淀粉酶积累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周元成 陈爱萍 曹永立 王 镇 赵玉坤 侯东红 解丽丽6(123)

不同缓释肥混配比例对旱地胡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钱爱萍 曹秀霞 张 炜 剡宽将 陆俊武6(128)

促根剂对甘蔗单芽种茎的生长及产量影响…徐 林 吴凯朝 庞 天 邓智年 张荣华 黄成丰 黄海荣 李毅杰 刘晓燕 覃文宪 王维赞 6(132)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刘振兴 周桂梅 亚秀秀 陈 健 孟庆祥 何国庆6(137)

缓释型配方肥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吕伟生 肖小军 黄天宝 肖国滨 李亚贞 肖富良 韩德鹏 郑 伟6(143)

播期对毛叶苕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韩云飞 高日平 任永峰 赵沛义 刘小月 高 宇 张 鹏 梁广荣 高金龙6(151)

施氮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郭丹丹 刘哲文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石书兵6(158)

链霉菌株Streptomycessp. FXP04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付学鹏 沈童飞 孙晓波 刘晓涵 杨晓杰6(163)

河北二季作春播马铃薯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适宜用量…………杨云马 杨军芳 贾良良 邢素丽 樊建英 封志明 张淑青 相丛超 黄少辉 刘学彤6(170)

新型负压渗灌技术对农田土壤水分精准控制应用……………………………………赵 军 孙明月 高 翔 赵成娟 崔四平 周宝元 郭 栋 马 玮 6(175)

农业信息技术

基于全波段高光谱的冬小麦生长参数估算方法比较………………………………………纪景纯 刘建立 牛玉洁 宣可凡 蒋一飞 邓皓东 李晓鹏6(180)

植物保护

云南小麦品种(系)锈病和赤霉病抗性功能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王志伟 王志龙 乔祥梅 杨金华 程加省 程 耿 于亚雄1(187)

稻瘟病菌杂交后代致病性遗传分析…………………………张晓玉 张亚玲 靳学慧 闫天雨 赵 泽2(182)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检测………………………………………………孟 峰 张亚玲 靳学慧3(197)

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张海洋 李海燕 孟庆林 何超群 刘树清4(202)

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张 谦 李耀发 王树林 王 燕 冯国艺 林永增 梁青龙 雷晓鹏 祁 虹 4(206)

苗后除草剂喷施时期对杂草防治及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王芙蓉 张建学 郭岷江 张亚宏 范提平 王亚宏 张 岩 裴国平 雷建明5(204)

发掘大豆资源中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优异等位变异……………王财金 弟文静 马淑梅 王 洋6(189)

不同向日葵品种根系分泌物对向日葵列当萌发的刺激作用………………………………………………………邸 娜 郑 娜 韩海军 王 靖 崔 超 郑喜清6(197)

种子科技

玉米DH系第一代种子休眠性的遗传…李忠南 张晓慧 王越人 张艳辉 邬生辉 许正学 李光发1(194)

膜荚黄芪根水浸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陈 叶 南 静 苏彩娟 马银山 魏 宁 景玉霞2(188)

甘蔗脱毒种苗第三代种茎不同体积单芽育苗差异及其移栽效果………范业赓 闫海锋 陈荣发 丘立杭 周慧文 黄 杏 翁梦苓 吴建明 李杨瑞 韦生满 2(194)

技术推荐

我国多类型水肥一体化技术进展………………………………………赵 明 李从锋 钟大森 张 昭1(199)

稻田种养绿色发展技术……………………………………………………………江 洋 汪金平 曹凑贵2(200)

其他

征订启事…………………………………………………………………………………………5(47、58、139、181)

《作物杂志》2020年总目录………………………………………………………………………………………6(202)

猜你喜欢
产量影响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作物杂志2020年6期

作物杂志的其它文章
老芒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