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2020-04-19 13:51杨小娟
绿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柠条采集器外壳

杨小娟

(武威市凉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1 引言

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又名毛条,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大灌木饲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地海拔900~1300 m的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1]。柠条根系发达,主根明显,侧根根系向四周水平方向延伸,纵横交错,其独有的旱生形态结构,能耐pH值6.5~10.5的碱性土壤、降雨量100 mm的年份能正常生长、-32 ℃的低温下也能安全越冬,地温达到55 ℃时也能正常生长,适应性强,成活率高、不怕沙埋、枝条萌发力强,平茬后生长迅速[2],是中西部地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作为薪炭材、麻用作物、饲用作物、绿肥和工业开发上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东部毗邻腾格里沙漠,沙漠面积大、治沙任务繁重,柠条等沙生植物的繁育全靠种子进行种苗繁育生产,种子靠人工采集、操作费时费力且采集效率不高,不能满足治沙苗木繁育的需求。鉴于柠条在沙漠、戈壁等风沙大、日照时间长的恶劣环境生长,且植株侧枝生长旺盛,人工采集难度大、效率不高,制约着种子的有效采集,影响着育苗扩繁和进一步的更新种植。为有效克服柠条种子采集过程中效率低、工作环境恶劣、种子采集量少等的不足,提高种子采集工作效率[3],本文在借鉴伞形采集器和漏斗式种子收集筒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设计与应用,对于提高柠条种子的收集,拓宽柠条繁育过程中的种子来源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2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设计优点

2.1 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

传统的柠条种子采用人工采集、长距离在沙漠中跋涉,费事费力,采用伞形种子采集器,可实现在种子即将成熟收集时一次放置,长期收集,只需定期清理种子筒中收集的种子即可。能克服人工采集时工作环境恶劣的缺点,一次安装后,只需定期查看清理种子采集筒内的种子,有需要的重新固定采集平皿即可,减少了人工的长途跋涉,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4]。

2.2 组合式设计,便于外出携带

沙漠地区进行种子收集作业,携带过多的工具,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采用便携式、可拆卸设计,由收集平皿、种子筒相互连接组成,有利于沙漠地区长距离种子采集的需要。同时采集器上带有拴系设计,可将采集器用绳子、铁丝拴系在柠条树干或周边树枝上,防止大风吹落种子筒造成种子洒落的现象。

2.3 随时放置,提高种子采集效率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采用组合式设计,便于在柠条种子采集过程中随身携带、安装完成后可随时进行种子采集,减少了人工的频繁操作,杜绝了种子成熟期采收不及时,掉落到地下的现象发生,有效地提高了种子采集工作效率[5]。

3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是在借鉴倒伞形作物种子收集原理、密闭式种子收集桶的基础上,以采集器平皿、种子采集筒外壳、种子采集筒开关阀、种子采集筒取出门、种子采集筒筒体为组成结构的种子收集装置,能提高柠条等沙生植物种子收集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为柠条等沙生植物的繁育提供一定的种子来源。

3.1 采集平皿的制作

采集平皿用大于柠条树冠直径20 cm、厚度为20 mm的圆形塑料纸或塑料彩条布制成呈“倒伞形”的平皿,用热塑机将塑料纸或彩条布的四周折边烫在一起(下同:没热塑机的条件下可用缝衣针穿线密密地缝在一起),每隔5 cm留出穿绳孔,用于在柠条树冠及周边枝条上连接固定平皿。平皿中间留有连接种子采集筒接口,接口处用热塑机将断端内折烫在一起,中间夹线绳,用于相连采集筒,使采集的种子能掉落在采集筒内。距种子采集筒接口处10 cm留柠条茎干穿过孔,用热塑机将绳子烫在茎干穿过孔四周,两端留出。在茎干穿过孔开口两端,每一端用热塑机将预留的茎干穿过孔边对折烫在一起,隔2 cm剪出3 cm的空白区域,另一端同样制作,见图1种子采集器平皿制作示意图。

图1 种子采集器平皿示意

3.2 采集桶的制作

采集筒由采集筒外壳和采集筒筒体组成,在采集筒外壳与采集平皿连接处上端有下端有一开闭挡板、筒体外壳设有开启门用于取出和放入种子采集筒。见图2种子采集器采集筒制作示意图。

图2 种子采集器采集筒平面

3.3 采集平皿与采集桶连接处的制作

在采集筒外壳与采集平皿连接处上端有法兰圈,将收集平皿与种子采集筒通过拴系绳进行连接固定,下端有一开闭挡板、筒体外壳设有开启门用于取出和放入种子采集筒。见图3种子采集器采集筒与采集平皿制作示意图。

图3 采集筒与采集平皿连接处示意

4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使用方法

4.1 采集平皿的组装固定

每年9-10月份柠条种子即将成熟时,携带种子采集器到柠条所在地,将采集平皿敞开,绕过植株茎干平皿两端先用8#铁丝穿过采集平皿四周预留和对接区域折边,两端用扎丝拧在一起固定,用绳子或扎丝穿过平皿四周预留的穿绳孔将采集平皿倒挂固定在柠条顶端或外侧的树枝上,平皿底部用预留的活系带系在植株茎干上。

4.2 采集筒的组装

种子采集筒外壳放在植株茎干底部,用埋地锚或与柠条茎干相连的方式固定在柠条茎干或沙丘上,防止大风将装有采集筒的外壳吹到,造成采集筒内采集的种子洒落。采集筒外壳顶部法兰圈与采集平皿用活系带系紧连接后打开外壳门将种子采集筒放进去。见图4种子采集器使用平面图。

4.3 种子的采集处理

每隔10 d左右可观察1次,将平皿上的种子敲打抖到采集筒内,关闭开闭挡板,取出种子采集筒,倒出筒内种子,再将采集筒放进去,开启开闭阀,即可继续进行柠条种子的收集。为加快种子采集效率,也可定期不定期采用竹竿敲打、绳子拴住顶端树枝摇动的方式,促进成熟的种子尽快下落[6]。

猜你喜欢
柠条采集器外壳
金蝉脱壳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多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特性分析
我在西藏种柠条
柠条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狂放外壳下的戏剧寓言——郑大圣导演风格研究
童趣在手
新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故障判断分析
农民发明平茬神器 收割灌木以一当百
柠条花开黄艳艳(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