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寄黄几复》看黄庭坚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2020-04-19 10:01杨小澜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庭坚友人读书

摘要:《寄黄几复》是黄庭坚诗歌中的名作,其颔联更有“极致…奇语”之美誉,诗评论家们对该诗中的情感,技法等都做了精细的研究,却忽视了儒释道思想文论在该首诗中的体现,可贵的不仅在于三家思想文论的融合,更在于融合自洽后的创新。

关键词:黄庭坚:《寄黄几复》儒;佛;道

中图分类号:1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012-02

一、引言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更是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并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他一生实践着儒家仁爱孝悌的伦理道德,又追随着庄子超然世外,淡泊名利的思想,而后又入佛门参禅多年,因而儒佛道在黄庭坚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深深影响着他的诗词文创作。值千古传颂的,不仅仅在于黄庭坚思想中对儒佛道的融合,更在于他在融合三家之下形成了自己思想体系与独特人格,这是一种融合,更是一种创新。

诗云:我居北海君南海,寄燕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己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二、首联颔联彰佛家“游戏三昧”道家“终极美质朴无华”之彩

这首诗《寄黄几复》是元丰八年(1085)诗人于德平任时所作,黄庭坚时年不惑。黄几复,豫章人,为黄庭坚少年同乡好友。先来看诗的首联,一北一南描以两人相距空间之远,当时诗人所居德州的德平镇(一说山东商河县),离渤海很近,称为北海;黄几复时任广东四会县令,靠近南海,诗人化用鸿雁传书之典故,鸿雁传书出自《汉书》卷五十四“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①时孙武被匈奴压迫于北海某泽牧羊,大雁将书信从如此之远的地方都传至上林之中,而如今诗人反用该典故,说也想要寄托大雁传递书信,但是与友人之间天实在太高,路实在太远,连传书的大雁都谢绝了,拟人对比突出距离之远,空间跨度之大。第二联从距离之远转至时间相隔之远,回想当年的欢声笑语相聚豪情,而今却是悲凄孤寂的十年之后。《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日: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②张福清在《虽怀斫鼻巧,有斧且无柯>就认为该一二联“奇”就奇在,极致”就极致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跳跃上,认为空间距离之远,时间跨度之大,不仅没有使他们友情变淡,更使得相思更深。并举例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诗,论证以如此时空巨大跨度之下的整合更具感染力与情感表达力。③而无时间无空间的巨大跨度其实就是文论无时空限制一说的体现与反映,无时空限制出自一佛教语——游戏三昧,意为自在无碍,不失定意,后指达到超脱自在的境界。《坛经·顿渐品》:“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④宋代著名词人诗人苏东坡就深信与追随佛学游戏三昧,不仅在自己不少诗作中得以展现,也有在《答参寥书》之二言:老师年纪不少,尚留情诗句字画间,为儿戏事耶?然此回示诗超然,真游戏三昧也”谈及。⑤黄庭坚在其诗文书法之外另一个耸动士林的造诣就是禅修了,其名字甚被普济列在南岳十三世黄龙祖心禅师的法嗣中,作为居士分灯之一,不论不易之难得,就佛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游戏三昧于诗文中体现也不足为奇了。再说第二联除时间跨度外,只意象群的组合更被推崇,在吴晟的《不平之鸣,拗折生新》中认为“此联不用一个动词,全由意象群组合而成,桃李,春风,江湖,夜雨,一杯,十年,酒,灯,在前人诗中几成陈词滥调,但一经诗人巧妙配置,便构成全新的意境,表达出丰富的含义。”还提到了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例子,一启一后。⑥然而这些意象本都质朴,不足为奇,甚至不过都是前人诗中的陈词滥调,然而组合铺陈,却使得这些诗句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历史长河的诗篇中熠熠发光。“奇”的不是意象,奇”的是不用额外之字额外之词的组合铺陈,看似不经意的随意简单组合,却营造以崭新而独有的诗歌意境与韵味。这一诗学观点与道家学说中辩证美学观点——终极美质朴无华,最高技艺不求精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似简单随意而不加额外修饰的质朴组合排列,其实才是黄庭坚使得质朴本无奇的意象展新境,焕新意,真奇语”的关键所在,这一点也是黄庭坚的“技艺”所在。除此句之外,在“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等词作中也无不展现诗人此番技艺。黄庭坚一生追求的诗歌理想境界本就为“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赠高子勉四首》其四)其中“意在无弦”,就是“不烦神削而自合”,是无意为工而自然合道的境界。

三、颈联尾联体道“贵真”“物化”之美

颈联中是对好友黄几复的才干和品格的歌咏,“持家但有四壁立,化用了《史记》中司马相如“家居徒四壁立”的典故,赞以黄几复为官清正廉洁之风。“治病不蕲三折肱”中对“治病”一说,有几番注释,在张福清《虽怀斫鼻巧,有斧且无柯》⑦中对历来对该词解说做了较为详细的归纳与说明,可参考。最受接纳的观点是《左传》中言“三折肱,知为良医”一句⑧,意为一个人如果多次折断了胳膊,那么他就拥有了治疗这方面的经验,可成为一名良医。“蕲,通“祈”,祈求,希望之意,诗人是说,黄几复不需要经历多次折断胳膊,即不需要多次经历此般磨练,也能在政治上大有一番自己的作为。历来对后句注解虽不一致,可在情感方面,表达对人品,才干俱佳的友人的不平遭遇鸣不平是殊途同歸的,前句对友人人品的称赞,该句对友人才干的认可,这不仅仅是夸赞,更饱涵对友人的相知之真,相知之深,相知之情。《诗经》中日“懂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⑨这就是“懂我者”之真情。道家“贵真”,主张酝酿真情,诉真情实感,不论但看此句,还是纵观全是诗,真情此点无疑是相通的。再来看尾联,想得读书头己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必你一定在努力读书,以至于头发花白,然而在隔着瘴气腾腾的溪边,是攀藤的猿猴发出声声揪心的啼哭,极言环境之艰苦恶劣。这不仅仅是对友人满腹才情却不被人识的哀叹,也有着诗人对友人在如此恶劣环境之下,仍坚持读书的赞誉。“瘴溪”为南方山林中湿热的空气,从前是疟疾等传染病的根源之地,再加以惊悸之猿猴啼哭,如此恶劣条件之下,黄几复也能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读书”,甚己到“头己白”的地步。不是黄几复眼花耳聋,也不是黄几复不在乎自我遭遇,是在浩瀚书海中,是在读书声声中,己达自失状态,满心之情己与书中之景达己交融,不觉瘴气之恶劣,不觉猿啼之惊心,此番自失,情景交融,谓之“物化”。《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之故事即为庄子所谓之“物化”,是“我”在自失状态下达到的与“物”泯化的精神。⑩而这也是诗学中情景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在李光生《阅读的诗学》中,也认为头己白是对辛苦而有意义的读书生活主动而执着追求的结果,从这一角度看,溪这边专意于读书的学者窘迫的人文环境(想得读书头己白)与溪那边繁茂异质的自然环境(隔溪猿哭瘴溪藤)形成鲜明的对比。溪那边猿猴凄厉的哭叫尽管在其自身的环境中是和谐的,但也表明其对溪这边所发生的事情完全无知无觉。”(11)所谓“无知无觉”即是自失以及自我之情与书中之景相融合。

四、全诗显儒“兴观群怨”之义

纵观全诗,山谷通过对友人高洁人格,满腹才干,忘我读书之赞誉与认可,却无人赏识,遭遇艰难的处境形成对比,再加以诗人与友人今昔之对比,抒发以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过去时光,曾经壮志的感叹,更再现了当时社会高层不识贤才,贤愚不分的黑暗现实,抒发内心对友人不平遭遇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之悲愤。兴之以情,观之以社会现实,群之以怀才不遇之士,怨之以不识人才的朝政。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12)而后泛指的诗的社会功能在这里得以展现,兴观群怨之儒家文论也得以淋漓展现。

五、融合之外更有创新

从思念谈到回忆,从回忆谈到认可与赞誉,诗人表真情,传真意,为几复的不平之境遇而深感惋惜,对朝廷用人政策之不满,但细细读来,此番之愁此番之怨,没有辛弃疾“烟柳断肠”之闲愁苦痛,没有秦观“春江都是泪,流不尽”的久长烦扰,也没有李清照“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的厚重,更没有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序杂乱亡国之浓重,此番之愁是替友人的不平而鸣,是相知之声,是关切之情。不是诗人自身鹏程万里,仕途顺利,没有这些愁,相反,纵观诗人一生,怀才不遇,被迫卷入党争,几经贬谪,多次被诬告除名,最终甚客死他乡,此番人生,又何愁没有愁?可为何在此诗中读来,所写之愁竟不浓不厚不痛,反而让人所感是诗人与友人几复交情至深,相知至深。“超世而不避世”的人生态度,(13)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的独特人格,(14)是黄庭坚经世俗起伏,看不平鸣枉后仍平和淡然的人生秘诀,是黄庭坚融合儒释道三家,创新形成的自我认知。他一生实践着儒家仁爱孝悌的伦理道德,又追随着庄子超然世外,淡泊名利的思想,而后又入佛门参禅多年,如此独特人格,不仅是融合于思,更是创新于心。

注释:

①(东汉)班固,《汉书》[M].卷五十四,

②(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M].

③张福清.“虽怀斫鼻巧,有斧且无柯”——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J].名作欣赏,2011(20):10-12.

④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伏祖坛经》[M].

⑤(宋)苏轼.答参寥书[M].

⑥吴晟.不平之鸣拗折生新——黄庭坚《寄黄几复》读解[J].中文自学指导,1994 (09):8-9.

⑦张福清.“虽怀斫鼻巧,有斧且无柯”——黄庭坚《寄黄几复>賞析[J].名作欣赏,2011(20):10 12.

⑧(战国)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M].

⑨(先秦)《经<黍离>》[M].

⑩(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M].

(11)李光生,魏秋洋,阅读的诗学——黄庭坚“江湖夜雨十年灯”别解[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01):2831.

(12)(春秋)孔子《论语.阳货》[M].

(13)(宋)黄庭坚《寄老庵赋》[M].

(14)(宋)黄庭坚《次韵答王韵中》[M].

作者简介:杨小澜(1999-).西南科技大学,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黄庭坚友人读书
致友人(组诗)
我爱读书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我们一起读书吧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