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雪风波“祸”变“获”

2020-04-19 10:04薛红伟
心理与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雪堆玩雪助手

薛红伟

乌鲁木齐一个冬日的早晨,下了19个小时的雪总算是停了。街头巷尾都是清扫雪的忙碌身影,校园里也不例外。在师生一节多课的努力下,校园路面的雪终于被清理干净。

※ 都是玩雪惹的“祸”

作为少先大队辅导员,我会在课间巡视室外卫生情况。还没出门,QQ上闪动着高年级辅导员的留言:“早上清理干净的雪被低年级学生玩得到处都是!”

我急忙赶到楼下,只见一排雪做的“长城”,学生一个赶一个地在上面走着;广场上的学生拿着雪球追打;再看高高的雪堆上,学生们在天然的“滑梯”上滑得起劲儿,每滑下来一个,就滚落一些雪渣……

本想上前制止学生,想到学生太小,我要一喊有可能惊着他们,再掉下来就危险了。我灵机一动,对着刚滑下来的那位戴眼镜的学生说:“同学,老师有事请你帮忙!”在他后面滑下来的同学也跟了过来。

“老师刚看见你们都很顺利地从上面滑下来!”学生们听我这么一说,抿着嘴笑了。

我接着问:“滑雪什么感觉呀?”

“嗖—特别爽!”其中一个回答,说着便用手做出滑雪的手势。

“那滑下来之后的雪到哪里去了?看你们谁的眼睛最亮!”两个孩子转身看了看,回头望着我说“在地上!”“嗯,那地上的雪怎么办呢?”两人面面相觑,围过来的学生抢答到:“扫掉!”“聪明,那谁来扫呢?”学生们又看了看雪,戴眼镜的学生用食指缠绕着红领巾的一角,犹豫了下说:“我……”

我看着他,问:“怎么扫呢?”

“像大哥哥那样(用手比划着)……再铲掉……”

“嗯。等你们到高年级再干,这次雪很厚,今早哥哥姐姐们把雪扫干净非常辛苦,很不容易才堆到里面的。”

他们点点头说:“知道了,我们不玩了!” 这时上课铃响了,这几个学生朝玩雪的喊道:“别玩了!回班了!”

大课间时,我又看见了那名戴眼睛的学生。他没有玩雪,而是蹲下身,两手拿着簸箕,很用劲儿地把地上的雪铲到簸箕里,再站起来倒到上面去,旁边还有一个学生在帮他。

“你们在铲雪呀!”我好奇地上前。

他朝我笑着说:“嘿嘿,刚才又有人玩雪!”手中的“活儿”并没有停下来。

其他学生说:“我们告诉他,老师没让你干,让高年级的干,他还是在铲……”

我俯下身说:“老师为你们点赞!你们帮助了扫雪的大哥哥大姐姐!校园一下变得好美!”

刚说完,做志愿者的学生跑来反映,“老师,我站岗的这边没人玩了,有几个三年级的又悄悄绕道到后面玩去了!”“老师!我劝了,个别学生不听我的!”我平复了他们的情绪,走向刚被他们发现的三年级学生,说:“你们愿意当老师和志愿者的助手吗?”学生先是一愣,然后高兴地点点头。“老师,我们要做什么呀?”“看见玩雪的学生,你们先敬队礼,再说‘我是少先队员,请向我学习,我不玩雪!你们都是少先队员,自己要当榜样哦!”“没问题!”其他围观的学生仿佛得到“尚方宝剑”一般,争先恐后去各处引导玩雪的学生。

经过齐心协力,这场“玩雪风波”告一段落。

※ 都是玩雪惹的“获”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孩子的道德发展被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9至15岁的孩子处在习俗水平,志愿者大都是这个水平,可以很好地按学校的希望与要求去做,并且遵守和执行要求,外在的规则已成为内在的了。低年级的学生只有7、8岁,还不能完全自觉地考虑到自己玩雪的后果,也不太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还未将不能玩雪的规定内化。我们不能生硬地给低年级学生讲大道理或简单地禁止他们做事情。即便当时有效,但不会保持太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我们立足教育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 重情绪,调认知

陈鹤琴曾说:“儿童情绪是热烈的,有力量的。如果儿童心里觉得这是老师叫我做的工作,工作就会变成‘还债似的了。因此儿童的生活是枯燥的,情绪是冷淡的。”

学生玩雪,乃天性使然。从社会环境看,路上的雪连夜被清理,生活中能玩雪的地方越来越少,安全的是较远的收费滑雪场,需要等到周末才能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学生能将雪堆变成“长城”“滑道”,说明学生很有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看,既然是出于安全考虑,面对站在雪堆上的学生就不能大声喊叫,可以预想的是学生会受到惊吓而慌忙转身或奔跑。学生站得高,雪堆上有些雪比较松,一脚踩不好反而会发生意外。走到近处,和蔼地请求学生帮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面对志愿者们反映的情况,身为老师要明白他们也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即便培训过,实际处理问题时也会出现问题。他们产生焦虑的情绪也是正常的,也是负责的一种表现。因而,我们在处理时也不要急躁,冷静对待。

※ 借规律,助教育

巧用“预期效应”,讲做法、明意义

“预期效应”启发我在教育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预期,告诉志愿者们他们的做法会很有意义,他们也会更积极地去劝诫其他学生。让低年级学生意识到滑雪的预期是好玩,直接后果是雪被弄得到处都是,会让别的同学铲雪,学生就会改变玩雪的行为。同样,不玩雪的预期是校园干净、自己成为助手得到表扬,不玩雪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并保持。

巧借从众心理,立榜样、树新风

玩雪的学生多了,不玩就变得孤立,即便它是不被允许的,但在群体里只要与他人一致,就会产生“没有错”的安全感。反之亦然。积极鼓励有时比消极制裁要好些。这时候教师树立不玩雪的学生为榜样,再和其他同学加以引导。“我是少先队员,请向我学习,我不玩雪!”當随机的助手与志愿者配合,违规学生会减少。

玩雪风波“祸”变“获”。玩雪者被理解,变成助手心欢喜;志愿者被共情,继续服务有热情;教育者巧引导,师生合力能齐心。

猜你喜欢
雪堆玩雪助手
玩雪
奥地利一卡车穿越4米厚雪堆开辟道路
玩雪后手为什么觉得烫?
玩雪
捕熊妙计
小助手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
动物爱耍伪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