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声音

2020-04-19 09:59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学馆修文梁晓声

李修文认为湖北需要一座文学馆承载文化记忆

“湖北缺少一座文学馆,这是湖北好几代文学工作者的梦想。”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说,一座文学馆不仅能承载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还是打通过往与将来的“时光隧道”。作为今年新增补的省政协委员,李修文准备提交一件提案,为湖北文化争取一个城市新地标建筑。在他看来,延续一个地区的文脉,丰富城市内涵,文学馆是再好不过的载体,“无论哪一个时代,湖北从来不缺文化名人大家,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精神高度”。文学馆应该建成什么样?将来具备哪些功能?李修文希望,未来的湖北文学馆,是一个能和现代年轻人融通的公共场域,文化产品也能延续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回望文脉有来处,展望未来有出处。”他建议,湖北文学馆除了展示湖北文学成就,在收藏、保存、研究的功能外,还可以邀请作家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可以给中小学生讲文学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学实践活动,透过展览、活动、推广教育等方式,使文学亲近民众,推动湖北文化事业的发展。

范小青称时代裂缝中就有文学的种子

近日在2019-2020南京跨年诗会·“大地的模样”莫言作品朗读会上,范小青接受采访时说,她很喜欢跨年诗会的题目——“大地的模样”,每个作家脚踏的“大地”是不一样的,根扎得深,写作才能长出真正的“奇葩”。“这种‘奇葩太珍贵了。莫言的根在高密之乡扎得深,再加上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这就造就了莫言的力量,奇异奇幻的莫言。”范小青认为,在当下生活中发现“不寻常”,找到“小说的种子”,这是作家很重要的能力。“当下大部分作家的经历,不会像我们生活的时代那么惊心动魄,不会有特别的大风大浪,可能你面对的都是平常生活。别人看起来生活很普通,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其实它的背后会有小说的种子。这个种子如果你发现不了,你就无法写作。平常普通的外表之下,会有不平常不普通。平淡无奇的写作,其症结就在于没有发现生活背后的东西。”“其实你很难去找一些惊心动魄的生活,就算去挂职也好,它也是正常的工作。你去找刑警采访,刑警也会说,我的工作很平常,并不像影视剧里反映的那么紧张。”但在范小青看来,“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特别大,它像地震一样,就会产生裂缝。这个裂缝就有文学种子在里面。你如果看不到裂缝,那就很难写作。为什么许多人的写作,看上去平淡无奇,没什么东西,就自己内心的一点小感受,我觉得这可能没有看到生活背后的东西。”

王威廉认为科幻小说创作要从现实出发

日前,王威廉在广州参加《从科幻小说到科技现实》的专题讲座,谈如何创作科幻小说。王威廉透露即将推出一本新的短篇小说集《野未来》,收录新创作的十篇短篇科幻小说,另外还会推出一本长篇科幻小说《最后的人》。他认为,科幻小说的创作还是要从现实出发。但以前的创作只是出于对未知现实的好奇和探索,而他现在想做的则是“将科技现实纳入小说环境”。“我们正处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很多传统理念正在被撕裂,所以当两种语境交织在一起,可创作的空间其实还挺大。”王威廉说,以前在人文主义观念下架构的一些传统观念如今已备受挑战,时代早已不断蜕变。就像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如今就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为什么老人家大冬天想吃鱼,孩子就得脱光了衣服去卧冰?未来的人可能也会如此看我们今天的某些事物。阅读、写作都需要面对新的科技时代,需要我们发挥柔韧性来适应这种变化。他认为,人是一种历史化的存在,我们需要在时间中不断拓展自己,所以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这种融合其实可以不仅仅是一种科普,也可以是科幻,甚至说更应是科幻。”

梁晓声畅谈“文学的温度”

“我在做知青的时候,曾扛过两年木头,现在的颈椎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后来是因为爱好文学才改变了命运。”日前,梁晓声在呼和浩特作题为“文学的温度”的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梁晓声从内蒙古文学杂志《草原》讲起,期间穿插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中外作家对其的影响。梁晓声表示,文学在其生命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梁晓声幽默地说,“当年招生老师找到我的时候,说和我谈谈,最后我知道要谈文学,非常高兴。”“那时候我觉得谈别的不行,谈文学还不行吗。”“这一谈,我后来顺利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讀,四年后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最后开始专业写作。”梁晓声说道。在现场梁晓声多次重复的一个观点是,“尽量做一个好人。”他告诫年轻人,“不要以为做好人是一件吃亏的事。”在谈及当下民众应该怎样读书时,梁晓声认为,“不要轻易地说读书碎片化,其实之前我们读书也是片段式的。”“我们可能今天读一本中国文学的书,明天就换外国文学的书了,关键是如何将这些书的内容串起来,为你所用,形成独立思想。”

猜你喜欢
文学馆修文梁晓声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丰收的秋天
梁晓声“报恩”
新时期以来文学馆的创生与发展
主持人语
狼心叵测
风雨卖油郎
河北文学馆重新面向社会开放
什么是文化
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教授代表团访问冰心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