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究

2020-04-20 10:43陈立霞梁伶雅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

陈立霞 梁伶雅

【摘要】本文以《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为例,论述“翻转课堂”模式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究策略,通过对比自然状态的教学过程与新设计阶段“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反思三次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出“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应掌握以学生为主体、“授人以渔”、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原则。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个性化学习 《庐山的云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A-0035-05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个体。在当前全面实施统编版教材,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如何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今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解决现行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制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齐步走”、以教定学等问题,笔者将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文《庐山的云雾》教学为例,探索“翻转课堂”模式的推进及适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扎扎实实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课例研究的原因与目的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有培养“千人一面”的弊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不到重视,普遍采取“课前预习+课堂传授+巩固作业”的三段学习模式,该模式存在两种弊端:一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生既要预习新课又要复习旧知,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二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尊重,没有参与课前预习的学生无法进行课堂学习并完成课后作业;有的学生课后没有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对学习内容一知半解,就会影响完成作业的质量。

鉴于此,“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只管教学,忽视学生的弊端,课堂强调以学定教,把学生的独立学习放在首位,提高了课堂效率。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知识,师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包括释疑解惑、运用知识等,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探究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以教促学、“先教后练”的教學模式,改变为“先学后教”,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也打破了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探索的合作学习模式,保证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成为课堂的指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同时,翻转课堂教学增加了教学的容量,学生可以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

(三)探索适宜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成绩两极分化,有些学生基础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困惑却没有教师辅导、解答。而“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提前学习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视频,直至把知识点弄懂。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例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课例《庐山的云雾》

执教老师:陈立霞  合作伙伴:罗德凤、骆春燕、梁伶雅等

[执教老师及班级样本 执教教师 学校类型

年级 学科 课型 班额 性别 年龄 教龄 职称 学历 水平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探究型 55 女 36 19 中小学一级 大学本科 中上 ]

(二)基本过程

以《庐山的云雾》课例为载体,以学定教,以合作学习为突破口,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添砖加瓦,将课堂实践提升为教学研究。

三、自然状态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强化初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围绕哪个词语来写?

(2)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2.围绕“神秘色彩”,总体介绍庐山云雾。

3.围绕“千姿百态”,感受比喻之妙。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说说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云雾时刻变化,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云雾的姿态?指名朗读课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作者分别怎样打比方?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画出答案并交流。

(2)思维拓展: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庐山的云雾还可能像什么呢?练习说话。

(3)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学法,了解“总—分”结构段的构段方式。

4.学法迁移,以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三自然段,了解云雾的瞬息万变。

出示自学提示:

(1)怎样理解“瞬息万变”?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非常快?

(2)作者在这里又把云雾的姿态比作什么?学生自学,画出答案并交流。

5.抓住成语“流连忘返”升华情感。

6.布置作业:仿写一段“总—分”结构段的话。

(二)教后反思及研讨

1.自我反思

(1)没有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以读促教、以读促写,感悟课文的同时习得写作方法、发展思维。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学习任务,但没有主动参与课文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负责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按照教师的思路一步步理解课文,没有体现教师引导的过程。

(2)传统教学痕迹重,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本课教学中,有的学生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忽视课堂生成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产生无助感、失败感和自卑感。

(3)教师没有关注到全部學生,不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堂都是“齐步走”的模式,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时间有限制,有些学生没有机会表现进而成为旁观者,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小组研讨

小组成员探究原始的教学设计,结合课堂实录分析执教者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查找存在的问题(以下是部分课堂教学记录)。

课堂教学记录一(部分)

在传统课堂教学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总体是被动地学习。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教师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储备,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翻转课堂”还翻转传统的教学理念,避免教学中依旧以教师为中心,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前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疑问,更希望得到解答,如果在课堂上不能释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而“翻转课堂”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四、新设计阶段教学过程

小组成员们观察并分析整个教学活动,从教学理念、教学技巧、课堂效果寻找原因,依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和探索的方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词语,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与读写相结合,让学生认识“总—分”结构的构段规律,仿写一段“总—分”结构的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读写结合,让学生认识“总—分”结构的构段规律,仿写一段话。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

(四)课前任务

1.教师活动: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视频和PPT,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

2.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查找资料,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初步探究画出困惑之处,并写上批注提出质疑,对课堂学习充满期待。

(2)屡次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和PPT,生成新的疑问,课堂进入探究学习阶段。

(3)完成教师列出的学习任务单,其中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与教师、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五)课上任务

1.制作任务卡。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出的问题,整理出三个核心问题,请学生分组学习,完成表格内容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2.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小组自主学习,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讲一讲”的学法,填写答题卡和评价表。

3.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欣赏课件: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齐):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这一自然段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理解“千姿百态”)

生1:写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生2:“千姿百态”中的“千”和“百”说明云雾的姿态非常多。

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云雾千姿百态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把不同的云比作帽子、玉带、大海、天幕的妙处。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拓展训练:文中的省略号省去云雾的很多姿态,你能用上比喻句补充几个句子吗?

生1: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飘过山顶上的缕缕轻烟。

生2:那些半山的云雾,像是蒙在山腰间的一层层轻纱。

……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庐山的云雾呢?

生:山头—半山—山腰—山峰。

师(总结):像这种先概括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再具体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就是先总后分的结构。

你能照样子说一段话吗?公园里的花各种各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公园里的花各种各样,那些开满枝头的桃花,粉红如霞;挨挨挤挤的梨花,又白得像雪;娇艳的蔷薇轻声低语,宛若少女……

小结学法: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个自然段的吗?

生:1.读课文;2.画一画,找出答案;3.小组讨论,相互交流;4.说一说。

师评价总结: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合作学习的情况完成评价表。

(2)学法迁移,学习第三自然段

根据以上学习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卡。学生运用刚刚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找出答案。

小组汇报:

生1:课文围绕“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来写。

生2: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生3汇报: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读课文,想象画面之美。拓展训练:文中的省略号省去云雾的多种变化,请用比喻句补充出来。

生1:刚刚还是一只凶猛的老虎,转眼间又变成一只温顺可爱的绵羊。

生2:明明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一瞬间又变成一只眺望远方的猴子。

总结归纳,赞叹云雾的美。

師:作者欣赏庐山的云雾时有什么感觉?(理解“流连忘返”)

生:云遮雾罩的云雾真让人流连忘返。

4.布置作业: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选取一处景物仿写一段话。

(六)自我反思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程度决定“翻转课堂”成功与否,重新研讨、再次设计的第二轮课的课堂情况如下。

1.学生课前参与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体现如下:

(1)根据教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查找资料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初步探究画出困惑之处,并写上批注、提出质疑,对课堂上的学习充满期待。

(2)屡次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和PPT,生成新的疑问,课堂进入探究学习阶段。

(3)充分利用自己搜索或教师制作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解决个别问题,课堂用来解决更高层次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翻转课堂”增加学习的互动性,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在提出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之间可以充分交流、探究,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全面提升课堂的有效互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存在的不足

在“翻转课堂”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中,教师担当领路人,为学生指明方向,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提供学习工具,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但是如何在课前制订出高质量的练习和课件,还要花费更多的功夫进行优化。以带有任务卡的学习形式进行语文教学,学生的感觉就是花费心思去寻找答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语文课缺少“语文味”,而真正有魅力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在整节课中,教师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忽略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下是部分课堂教学记录)。

(七)小组讨论

合作伙伴肯定了本堂课从“传统课堂”迈入“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她们又提出本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朗读课文、品读课文的时间太少;2.在改进方案上力度不够,教师的“教”少了,学生的“学”多了,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不足。教师如何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从而让学生的思路不会脱离教师的“跑道”,这取决于教师的经验以及对文本的解读。

五、新行为阶段教学过程

(一)按照教师课前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学习任务卡和评价表;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

3.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教师范读:解决任务卡上的问题;

(2)创设情境配乐朗诵,指导朗读;各小组赛读,在读中感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4.学法迁移,学习第三自然段:总结归纳、拓展作业。

六、比较与反思前后三次课堂教学

(一)第一节课控制过度,学生个性化学习受到制约

在自然状态阶段的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禁锢了教师的思维,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用固定的教学思路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牢牢掌控整个课堂活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受到制约。课堂上“齐步走”的现象较为严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听到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会感到厌烦,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听起来一头雾水。学生按部就班,没有出现思维交锋,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第二节课过度放手,偏离主题,缺少“语文味”

“翻转课堂”教学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但个别小组的讨论天马行空,偏离了本课学习的关键性思路。“翻转课堂”缺少传统课堂的“语文味”,朗读少了,没有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语言的音韵美、文字美和情感美。学生没有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并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第三节课收放自如,还原浓浓“语文味”的课堂

研修小组成员深刻反思、不断研讨,根据课堂生成逐渐形成新设计阶段的教案,找到“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切合点,既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又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语言美,让学生热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点拨、示范、讲解等进行指导,引领学生入境入情放声朗读,培养语感。经过这样的指导训练,学生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七、“翻转课堂”的个性化学习应着重掌握三条原则

要创建高效的课堂应精心研读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进行有效、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以上课例分析,笔者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各种网络资源。教师在设计探究型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转化。此外,还应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和内容特点,提高课前视频材料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授人以渔”的原则

德洛乐的报告阐述道:“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获得分类的系统化知识。”近些年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更是强调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强调“授人以渔”的原则,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情境,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原则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知识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以确保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小组交流过程中难免出现争执和讨论,教师要注意维持课堂秩序,避免无效的交流影响课堂秩序和效率。

八、三轮“行动—反思—观察—讨论—改进”的体检

通过三轮“行动—反思—观察—讨论—改进”,我们进行初步总结:“翻转课堂”翻转的是理念,翻转的是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适应学生的天性,将学习进行有益的延展,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研讨、提升、培养素养的场所。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实践与探究,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教师习惯传统的教学讲解方式,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认识不够;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不擅长将知识打散,让学生构建因人而异的知识体系。鉴于此,我们将不断探索,为课堂教学添砖加瓦。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职初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实践研究——以海城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为例(课题编号:2017C108)”的研究成果,结题号:2018-444。

作者简介:

陈立霞(1983— ),女,广西北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获北海市青年启航人才的荣誉称号,研究方向: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研究。

梁伶雅(1985— ),女,广西北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曾获得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MOOC环境下中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