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20-04-20 10:43宗菲菲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出创设问题情境,树立批判性思维意识;引发独立思考,指导批判性思维方法;强化合作探究,深化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科学评价,推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59-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发展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创新发展。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学的创新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拘泥于过去讲授式的对基础知识的固化讲解中,而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要以发展的眼光从事教育,以创客教育的理念构建阅读教学课堂,以翻轉课堂的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一、创设问题情境,树立批判性思维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和探究。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质疑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课本内容,而是要以批判的精神去学习、探索和发现。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过:“总之,我们要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来说,也要有一种批判的精神,要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在学习中批判,在批判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可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以“质疑为基础,问题为纽带”。表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质疑—探疑—解疑”的过程中树立批判性思维意识,强化对阅读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进而将相应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时,通过结合课下注解,学生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学生深刻体会到文中杨氏之子的形象和孔君平的形象。接着,笔者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通过提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涵。很快,有的学生从标点的变换中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此是君家果?”从“杨梅”和“杨氏之子”的关系上提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旨在考查杨氏之子的反应能力和智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如果自己作为“杨氏之子”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杨氏之子也可以同样以反问的语气回答:“何谓孔雀是夫子家禽?”一问一答,同样是疑问的方式,后者则更多的是反问的意味。这样探究是立足于问题情境中,从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

二、引发独立思考,指导批判性思维方法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阅读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只有学会经常思考,明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与学的科学整合原则,在学习中通过独立思考,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小见大、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深入学习中逐步拓宽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敏度,才能在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中深化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强化文本阅读的学习和体会。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批判方法,即找准问题质疑点,明确学习的方向,不要过于偏执,更不可钻牛角尖;要让学生克服“久在幽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的惰性心理,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文中写了“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些人为志愿军做出的奉献。在学生熟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深厚感情的认知和体会。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关键性字词,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纷纷发表看法。有的学生从“再见了”这个词语中,结合文中运用的“再见了”的语句,分别体会其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以及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有的学生从“亲人”的角度分析文中为什么只提了这三个亲人,这样选择事例的意图是什么;有的学生从“朝鲜人民”的角度分析,如果这篇课文是朝鲜人民写的,他们会怎样布局谋篇;有的学生从最后一句话分析,如果没有“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句话,而是直接以“再见了,亲人”结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借鉴课后习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展开独立思考,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强化合作探究,深化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落实和发展生本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在以生为本的学习基础上,既要强化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助于合作探究活动的深入。因此,教师要强化合作探究,在生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直接接受的学习无异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的态度是学不到精髓,学不到真知的。学习应该有一种独树一帜、勇于创新、敢于批判的精神,在批判中学习的阅读才是真正挖掘其深刻内涵的过程。而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既可以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可以有效整合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创新。

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不能将阅读目标仅停留在对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的层面上,而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对于文中的艺术构思和表达特色,要学习借鉴文章的表达技巧,思考这样布局的好处和效果。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针对其中有建设性的、有深度的、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及时跟教师交流意见和看法。在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中,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入。对于文章布局的思考,学生通过对比、探究发现,文中的表达效果更有深意,更能在吸引读者注意的基础上,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最后以一个落幕式的情境让读者在感动之余震撼于老汉一家的付出,其中“桥”的文题更是别具匠心,既是生活之桥,也是生命之桥。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剖析和理解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文章的艺术魅力得以再次呈现。

四、实现科学评价,推进批判性思维发展

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这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果的评价不能拘泥于答案,而应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发展情况,及时肯定学生发展中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在“教无定法”的过程中强化“有教无类”的教学态度。“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名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品评结果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切不可随意定论、以偏概全,而是要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及时捕捉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思维和思想创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鼓励的力量驱使下,学生会更加喜欢阅读,对阅读充满积极性和好奇心,甚至充满了创新的欲望和探究的渴望。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在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后,大多数学生把关注点放在蔺相如身上,很少有学生关注廉颇和赵王、秦王。在课后练习题中有这么一个内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品析和教学评价,笔者在肯定学生能够把握主要人物、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次要人物。在引导学生探究次要人物的形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品析次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拓宽视野,以批判性思维理解故事安排的设计和作者情感表达的需求,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要人云亦云。这样,学生才能在批判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科学评价等流程树立和强化批判性意识,形成正确、科学、辩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潘宜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

[2]施晓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7)

[3]陆燕.试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10)

[4]唐燕.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写作(下旬),2016(7)

[5]朱瑛.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小学三年级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宗菲菲(1983— ),女,壮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现任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德育处副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培养阅读教学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