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充足时空构建有效课堂的探讨

2020-04-20 10:43蔡金玲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时间有效课堂

【摘要】本文论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问题进行精准引领,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等学习活动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问题 时间 空间 有效课堂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38-02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趋势,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其理念的落实就是要进一步彰显数学学习的主人,实践探究、合作互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搭建适宜的平台,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索,有足够的空间开展研究,进而使自己的学习、思考与同伴的思维碰撞和谐共生,促进他们数学学习的深入,也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愈加深刻。

一、精准设问,助力学习深入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也是诱导学生学习关注的风向标,更是促进学习深入、发展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并以此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思维力更加聚焦,也为有效的数学学习、创新学习构建平台。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针对性,重视问题设计的深度,使之更能贴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有助于学习思考的深入和有效课堂的打造,助力有效数学学习的生成。

如,在人教版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积累等,精准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以此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操作中感悟、在交流分享中实现学习的飞跃,实现思维的稳步发展。

首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小棒和橡皮泥搭建一个正方体,并仔细观察,说说你的感悟。”这是个简单的引导性问题,旨在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尝试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搭建活动,有的学生搭建出一个个漂亮的正方体,也有部分学生搭出的正方体看上去很别扭,甚至还有学生搭建的正方体惨不忍睹。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展示的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小组搭建的正方体是那么的合规合矩,也很漂亮,而有的小组搭成的正方体却是歪瓜裂枣状呢?其中是不是还有什么没发现的隐情呢?”

其次,正视问题,引导学习思考。“为什么搭成的正方体不是合规合矩的?”这一问题诱发学生再度审视自己手中的器材,并将它们与其他小组的活动器材进行比较。学生会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漂亮的正方体呈现出一边长、一边短的现象,进而发现原来搭建正方体的12根小棒长度是不一样长短的,有的是部分学生组合出问题了(这些只能搭建成较为合规的长方体),所以搭成的正方体就是一边斜、一边凸的怪样子了。同时,学生也会在比较中发现,当12根小棒一样长时,就搭建成了那些漂亮的正方体,从而使得“搭建正方体的12根小棒一样长”的认识得以形成,并逐步建立正方体12条棱相等的概念。这样的学习活动既让学生有了一个充分的体验,又能促进学习思考的深入,也使得整个学习活动更加务实有效。

二、预留时间,助推学习深入

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安排,也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观察、思考、尝试与合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确立课堂时间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进行学习创新的活动时间理念,重视课堂教学时间的划分,精细谋划,确保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开展探究、质疑、验证等学习活动,有助于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最有价值的数学学习。

如,在人教版六年级《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搭建必要的学习探究平台,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开展观察、实践、交流与反思活动,进而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较好地感知长方体表面的组成,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构成,逐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首先,创设“给积木穿外衣”的活动情境。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纸,给长方体的包装盒或者积木穿上外衣。一方面指导學生审视自己手中的长方体学具,让他们在小组中阐述自己对这个长方体的认识。学生会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比较完整地解读长方体的特征。在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对长方体面的再认识,让学生有序说出长方体6个面的构成,以及所隐藏的规律。另一方面要紧扣长方体的6个面组成特点,引导学生深度解读“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的规律,让学生形成一种牢固的意识,即长方体的6个面分成三组,前后、左右、上下是完全一样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说出每一个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长方体中进一步领会“长方体的上下面是长×宽,左右面是宽×高,前后面是长×高”,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对应的面积计算概念,为后续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与思维基础,为学生的空间意识发展提供助力。

其次,紧扣“给积木穿外衣”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这件花衣裳面积是多大,从而为学生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拉开序幕。一方面留足时间,引导学生讨论,这件花衣裳可分为几种颜色去搭配。学生会在充分酝酿、充分联系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很容易感悟到,这件花衣裳只能是3种颜色最合适,前后是一样的,左右也是一样的,上下也是一样的,从而让抽象的表面变得色彩斑斓的3个长方形变得具体形象(也有可能是2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究三组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他们在整合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快速地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三、拓展空间,加速学习深入

有效的数学学习既要有时间的保证,也要有空间的支持。拓展足够的空间,能够让学生自由畅想,进一步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创新活力,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变得更有新意,也更具诱惑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快乐互动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个性学习的潜力,也释放群体学习的合力,使得数学学习有序开展,高效推进。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有释放个性学习的机会,也有分享群体学习成果的机会,从而使得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平添几许创新的意蕴。首先,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测量手中学具的长、宽、高,并让他们计算出彩色纸的面积,进而得出长方体彩色外衣的面积。其间,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层级的。有的学生则稳健地算出6个面的面积,再合并起来,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学生先算出3组,再合并起来,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有的学生则单独算出上面、前面和左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和乘以2,得到6个面的面积,也能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不同的思考,进而实现学习的最优化。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与比较,让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自身的角度审视别人的解答,甄别各种算法的差异,找到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汇报,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把握好尺度,得出最优的方案,并逐步形成统一的认识,最终使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得到统一,形成规律性的认知。

总之,打造富有创新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师应适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有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在积极探索、主动探究中学会反思,学会创造,从而让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作者简介:蔡金玲(1979— ),女,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获北流市“优秀教师”“优秀实验教师”“课改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时间有效课堂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