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困境及对策探讨

2020-04-20 00:41寇春梅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改善对策预算管理困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环境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引领企业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预算管理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但是,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过程当中,存在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测算依据不科学,预算编制不严谨,对预算的执行力不强,随意性大,考核方式方法单一,监督管控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现象。本文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困境的改善对策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期提高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助推预算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困境;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4-0043-02

一、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

1.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测算和谋划,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预算执行实施监控、追踪,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出具分析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适时提交会议研究,对实际执行与目标预算存在的差异进行调整和考核,最终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2.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分类

(1)经营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的根本,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经营预算对国有企业来说,是经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包括销售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企业需要采取科学营销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对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销售价格、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进行全面测算,根据测算情况确定企业的经营预算,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现企业预算目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专门决策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关系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专门决策预算主要包括投融资决策预算等。投融资决策预算对国有企业而言,是重中之重,预算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决策者方案的制定实施,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企业通过对市场环境进行预测,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测算投资回报率,在投资回报率大于预定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确定投资方案,根据企业自有资金多少,测算选择低成本融资方案,从而以最低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因此,只有投融资预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保证投资效益最大化。

(3)财务预算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预测,决定企业经营决策的实施。财务预算包括现金流量预算、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预算等。现金流量预算是指企业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与资金结存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关键。国有企业对企业运营情况全面测算分析,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进行预估,只有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才能对企业发展作出合理决策,把握市场动向,引领企业发展方向。

3.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助力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对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充分考虑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准确评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确定后,需要对目标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预算,对战略目标的后期实施进行系统分析,对比预算与实际差异,发现与战略目标实现存在的偏差,及时提醒管理层调整预算,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确保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预算管理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效益。国有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资源全面掌握,合理调配现有资源,低成本、高质量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避免資源的浪费和闲置,对低效、无效资源进行全面清理,使其退出使用状态,优化资源配置,从而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升企业效益,实现企业资源的保值增值,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益。

(3)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精准营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精准营销的首要环节。挖潜增效、降本控费、开源节流、管理提升、提质增效等一系列措施的提出,都是基于企业的预算指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最终达到精准营销,管理创效,全面完成企业各项预算指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4)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强化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风险进行评估,针对企业风险偏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同时,企业对内部经营风险进行识别,对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制定具体管控措施,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结合,需要预算管理做桥梁,通过对内外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确定科学的预算管理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采取与之相应的控制措施,促进企业各项经营业绩指标的全面完成,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

二、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

1.预算管理思想意识薄弱,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对预算管理宣传不到位,员工对预算管理概念模糊,错误的认为预算管理就是销售管理、费用管理、利润管理,就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对预算管理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理解,企业对预算管理没有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信息控制系统。企业虽然设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了办公室,但是,由于各单位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配合度不高,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管理作用发挥不全面。

2.预算编制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合理依据

预算管理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企业编制预算大多时间要求比较紧,一些单位管理人员忙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对预算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完成任务,不从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提供的预算数据没有详细的测算依据,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各单位上报的预算无法做到一一核对,导致编制的预算不准确,造成资金分配不合理,要么预算松弛,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么预算紧张,不能保证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最终只能是调整预算,无法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预算管理形同虚设,费时费力,不能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

3.预算执行力不合理,不能提前谋划,统筹安排

预算指标一经下达,各部门、各单位就应该严格执行,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均衡发生。由于预算执行不合理,各单位不考虑企业的整体运行,各自为政,不提前规划,往往是年初不执行,年中看情况,年终搞突击,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合理配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创效作用。

4.绩效考核不全面,方式方法单一,激励机制不健全

预算编制、执行、控制与考核是预算管理的流程,只有预算编制合理、执行到位、控制措施有力,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才能确保全面预算指标的完成。企业预算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指标只停留在销售、费用、利润上面,考核方式方法单一,一些非财务指标没有纳入考核,不能引起员工的高度重视,奖罚制度不明确,甚至有些只有罚没有奖,不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管理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和挖掘,绩效考核作用不能得以发挥。

三、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造成预算管理困境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新能源、新技术替代步伐加剧,编制的预算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预算调整成为常态,预算的刚性约束明显减弱,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需要高度融合,以确保预算的全面完成。

2.企业管理体制形成预算管理困境

国有企业大多实行国家参股,集团管理模式,由于企业规模大,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广,业务繁杂,各省市政策各异,管理难度大,预算编制虽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由于层级单位多,预算编制工作量大,理解能力不同,编制的预算良莠不齐,导致预算管理作用发挥存在差异。

四、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困境的改善对策

1.加大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加大预算的宣传力度,使每位员工都能了解预算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每位员工的高度重视,同时,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形成金字塔式的预算管理体系,思想上、组织上保障预算管理工作。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单位预算管理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的预算管理模式,使每位员工有章可循,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有理有据

预算管理部门提前安排,设置科学合理的预算模板,力求预算模板取数方便,通俗易懂,取得的基础数据有利于预算管理,做到好填、易懂、助攻、落地。在预算编制方面,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将预算编制下放至每个业务单元,动员员工积极参与,挖掘潜力,通过对历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未来年度的市场情况进行预测,运用详细的测算工具,做到全员参与、全范围覆盖、全过程跟踪,把一切收入装进预算的笼子,一切支出放进预算的盘子,编制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全面预算目标,为确保预算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3.预算执行跟踪预警,及时反馈,均衡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预算目标任务编制下达后,各業务单元要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每位员工,为实现目标任务从增量扩效、提质创效、管理提效、挖潜增效、降费增效等方面制定措施,达到提质增效、精细管理的经营目标。二是加强过程控制,根据年度制定的预算目标,将各项指标分解到每个月份,通过对每月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虑企业市场经营实际,适时纠正预算偏差,最终实现预算目标任务。

4.建立严格的预算指标考核体系,奖罚分明

建立健全预算指标考核体系,细化各指标所占比重,考核分值,考核流程,考核频率。同时引入奖励机制,奖罚分明,督促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具体可以采取年初合理下达各项预算指标,与各单位签订预算管理责任书,通过分月度下达预算指标,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予以跟进,月度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予以通报,季度结束后进行预警、总结、考核,年度终了进行清算,与员工业绩考核挂钩,确保预算指标的完成。

五、总结

预算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企业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准确判断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运用预算编制工具,编制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不断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加强预算控制与监督,适时分析与反馈信息,强化预算的考核奖惩力度,实行全方位全流程诊断,挖掘员工的管理能力和创效能力,提高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确保预算指标的全面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奠定基础,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惠芬.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06):84~85.

[2]杨在超.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9,(06):215~216.

[3]黄秀琴.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经贸实践,2018,(10):213~214.

作者简介:

寇春梅,供职于中国石油甘肃酒泉销售分公司。

猜你喜欢
改善对策预算管理困境
跟踪导练(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